朱戰芳(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委黨校 北京通州 101100)
發揮對口援疆優勢 助推南疆持續發展
——以對口援建洛浦縣委黨校為例
朱戰芳(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委黨校 北京通州 101100)
中共中央新頒布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對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張春賢指出,“做好新疆的一切工作,干部是關鍵”,新疆各級黨校就是要在培養具有新疆特色的“四強”好干部上發揮好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新疆南疆基層黨校建設基礎薄弱,制約了主渠道作用的發揮。作為北京援疆干部,我在南疆基層黨校——和田洛浦縣委黨校掛職近兩年,認為完全可以借助對口援疆這一政治優勢和機制平臺,助推南疆基層黨校工作邁上新臺階。
南疆處于反暴恐反分裂去極端的最前線,社會穩定任務極其復雜繁重,然而在一些干部中,確實存在民族感情釋放不當,對于“三股勢力”存在“不愿管、不敢管、不會管”的問題,影響了社會治理的效果。對此,縣委認識是到位的,如成立“十個中心”廣泛開展教育,開展“講政治、守法紀、去極端”、“意識形態領域幾個問題”專題教育活動,力圖通過不間斷、大規模的輪訓培訓來著力解決政治不堅、認識模糊、能力不足和落實不力的問題。
學員對參加黨校培訓的愿望是強烈的,他們希望通過黨校培訓來掌握政策、提升本領、整理思路、獲求答案。然當地地處邊疆,干部無法像發達地區一樣有很多的接受高端培訓的渠道和機會,嚴峻復雜的維穩形勢和壓力使干部疲于應對、無暇“充電”。實踐中,黨校培訓規模不可謂不大,頻次不可謂不高,培訓人次較北京區縣黨校也不為少,但培訓效果不令人滿意,比如,去極端化教育抓得很緊,但干部中的“三不管”現象仍然存在,基層群眾對宗教極端及其危害性仍然認識不清、辨別不明,社會穩定形勢仍不容樂觀。黨校辦學水平與越來越緊迫的培訓需求不相適應是基層黨校面臨的最基本矛盾。具體來說,制約黨校培訓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
一是師資力量嚴重薄弱。以我所在的洛浦縣黨校為例,自有教師共8名,漢族3名,維族5名,其中,高級講師1人,其余均為助理講師。教師隊伍的特點是:數量不足,無法應對多個班次的同時舉辦,如為期6個月的雙語班,經常出現一人既當班主任又當唯一授課教師的局面;工作頭緒過多,主業被沖淡,教師不可能專注于教學科研,除教研外,更多的是要承擔“訪惠聚”住村、“走親人”聯系農戶、夜間值班、白天巡邏等維穩活動;授課經驗缺乏,專職教師大多為大學畢業不久的年青教師,對黨校教育規律認識粗淺,社會實踐經驗不足,備課講課和駕馭課堂能力尚待提高,比如科級班漢族班次,授課勉強能說得過去的自有教師僅有1人;專業結構不合理;繼續教育機會少;引進難留住好教師更難;外請優質教師渠道不暢。教師授課水平不高導致無法保證教學實效性,也影響了學員參訓的積極性。
二是培訓缺乏計劃性、管理粗放。臨時通知辦班多,導致準備不充分,培訓效果打折扣;強調全覆蓋、大規模,班次多人數多但效果不好;應辦班次長期不辦,如中青班;多頭調訓、重復參訓、內容雷同現象突出;培訓內容單一,社會穩定、民族宗教內容多,理論法規、黨性教育、領導科學課程偏少;管理松散,從嚴管理執行不堅決。
三是教學科研保障機制處于初建狀態。集體備課制度、教學效果評估制度、調研科研制度、教師激勵獎懲制度、班級管理制度等沒有建立起來,辦學憑經驗辦事,存在“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現象,教師隊伍缺乏活力和干事創業激情,看似很忙,但不出成績,干不到點子上。
所以,南疆基層黨校缺什么?缺名師、缺機制、缺經驗。
對口援疆是國家大戰略,是政治。北京援建和田,也是把最艱苦復雜的任務交給了北京。以首善標準開展好援建工作,就是服從于國家的大戰略,是北京的光榮使命和職責所在。產業援建、民生援建是花錢能解決的事。但更急迫、更困難、更長遠的援疆還是智力援疆和文化援疆,這是提升思想、增進認同、醫治“心病”、促進和諧的治本之舉。作為智力援疆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黨校援建甚至比援建中小學更為重要,因為培養好一只強有力的黨的執政骨干比任何時候都迫切、都重要。黨校援疆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在解決南疆基層黨校“三缺”問題上下功夫、出實招、見成效:
1.派優秀教師以做好智力輸出。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援建方式。派優秀的北京黨校教師過來,既可以彌補當地黨校師資的不足,也可以把北京教師的好經驗好方法帶過來,讓當地干部足不出戶就接受良好培訓,讓當地教師守在家門就可以接受手把手的指導。下派教師既可以是專門的對口援疆掛職形式,也可以根據培訓需求臨時指派教師到和田授課,效果都不錯。我到洛浦兩年來,先后為全縣科級干部(三輪次)、雙語、住村工作組、縣直機關干部、“召回”管理干部等培訓班次做專題輔導30余場次。主講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自治區黨委八屆七次、八次全會等重大會議精神、黨史、黨性修養、群眾路線、“三嚴三實”、依法行政等課程。同時,作為和田地委黨校兼職教授,先后10次應邀到和田地委黨校為各類培訓班授課,學員評教、社會反響良好。
2.派優秀干部以實現管理嫁接。根據受援地區的需求,指派北京黨校具有豐富管理經驗(最好是既懂管理、又懂教學)的中層干部到和田對口援建,因地制宜,創新舉措,以新思路帶動當地黨校在教學、管理、服務、制度建設等方面上水平,三年一輪,長期堅持,久久為功。作為教學副校長,我制定了三年“三步走”的援建計劃,即第一年帶頭講課、傳授方法;第二年建章立制、送上講臺;第三年精細管理、獨當一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定目標教方法,幫助教師確定各自學術主攻方向,傳授黨校干部教育培訓規律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二是悉心指導。通過帶頭上示范課、集體備課評課、個別指導、聽課評教、教法指導、組織調研等等形式,幫助教師提高備課講課科研水平;三是組織新專題開發。先后組織4輪教師集體備課試講,形成15個較為成熟專題;四是建立健全教學效果保障制度機制,制定完善備課集體試講和評課制度,主持建立黨校教學效果評估制度,主持建立黨校《師資庫》,制定教學科研獎勵辦法;五是做好培訓方案設計。協同有關部門,制定優化培訓方案,負責制定《洛浦縣“講政治、守法紀、去極端”專題教育活動集中培訓培訓方案》、《洛浦縣“政治教育中心”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六是嚴格培訓管理,親自擔任科級班班主任,引進北京黨校班級管理成功經驗做法,提高培訓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3.教師培養以抓住問題關鍵。在發揮好對口援疆下派教師直接傳幫帶作用的基礎上,創造條件讓當地有培養前途的青年教師赴京學習培訓,采取在北京結對黨校短期掛職、隨班聽課、跟班管理、參與活動、師徒結對等形式全面深入了解北京黨校教學、管理、服務的方式方法,并在參與中有機會聽到一些高端課程,掌握政策理論學術動態,以彌補當地教師繼續教育渠道不暢的問題。第一批2名青年骨干教師將于2016年3月赴北京通州區委黨校開展為期3個月的培訓,以期提高其業務水平和能力。
4.承接一些南疆干部培訓班次。北京基層黨校有豐富的教師資源,成熟的現場教學基地、成功的基層建設實踐創新和必要的辦學接待條件,完全有條件承接一些南疆干部培訓班次到京培訓。除組織部門統一安排外,還可以組織到結對黨校所在地辦班的培訓班次,并在培訓費用上實行優惠。
5.物質支持以改善辦學條件。南疆基層黨校普遍辦學條件差、辦學經費嚴重緊張,應該鼓勵有條件的北京黨校給予必要扶持。我派出單位通州黨校給予洛浦黨校10萬元的科研經費和價值3000元的圖書支持。
對口援疆機制的良好運行,使得教師教科研水平顯著提高,培訓管理顯著規范,制度建設逐步完善,精神面貌大有改觀,所在的洛浦黨校在2014年度和田地區縣(市)黨校績效評價中位列第一。個人也先后獲得“北京市優秀援疆干部”、“洛浦縣民族團結創建先進個人”、“洛浦縣優秀援疆干部”、“洛浦縣最美援疆干部”等榮譽稱號。實踐證明,黨校對口援建,既是政治任務,是鍛煉援疆干部的好平臺,更是更好助推南疆基層黨校建設的好機制。
朱戰芳,(1972.7)男,漢族,中共黨員,法學碩士。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委黨校黨委委員、黨辦主任、講師。現對口援疆任職于中共新疆和田洛浦縣委黨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