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發貴
腎臟是劇烈運動中容易損傷的主要器官之一,可發生創傷和非創傷性損傷。表現為血尿、蛋白尿、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橫紋肌溶解、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如不及時發現和治療,將會嚴重影響健康。因此,預防腎損害,科學運動不容忽視。
腎挫傷
【典型病例】戰士,男, 19歲,因腰痛、肉眼血尿2小時入院。患者下午參加400米障礙訓練時,左側腰部猛碰高板墻受到撞擊,當時突然感到眼前黑蒙,摔倒,回屋休息1小時后出現肉眼血尿。經診斷為腎挫傷。
【點評】腎挫傷是腎區受到直接或者間接外力作用導致的一種比較多見的腎損傷,腎包膜和腎盂大多保持完整,腎實質內產生淤血或血腫,并有少量血液流入腎盂導致血尿。發生腎挫傷應及時就醫。輕者一般均能自行愈合而不造成嚴重后果,重者可發生嚴重的腎裂傷及其他臟器損傷,須手術治療。運動時應避免外力直接作用腰部導致的腎損傷。
運動性血尿
【典型病例】運動員,男,20歲,因跑3千米后肉眼血尿伴陣發性腰痛1小時后入院。診斷為運動性血尿。
【點評】運動性血尿是指健康人在劇烈運動后出現的一過性血尿,它與運動強度過大、運動量增加過快、精神緊張、控制飲食不當、身體機能情況下降等有關。出現運動性血尿應引起重視,立即停止運動或訓練,及時查體, 排除其他泌尿系疾病, 并給予休息和對癥治療。如僅為鏡下血尿或者血尿停止后仍可從事中等強度以下的運動。
運動性蛋白尿
【典型病例】 戰士,男,18歲,因跑3千米,2小時后出現腰部酸痛而就診。經檢查,診斷為運動性蛋白尿。
【點評】運動性蛋白尿屬暫時性、良性的蛋白尿,這種蛋白尿通常發生于運動后,劇烈體力勞動或大量運動促使健康人的尿蛋白排泄增加,影響腎小管對蛋白質重吸收的能力而出現蛋白尿,多見于青少年,休息后可迅速消失。蛋白尿的程度與運動量、運動的強度及持續時間有密切關系。發現蛋白尿時,要查找原因,若為一時運動量過大所致,加強適應性訓練,逐漸提高運動強度及時間,調整運動量和加強醫務監督便可防止,若有腎臟器質性改變,應及時治療。
運動性血紅蛋白尿
【典型病例】戰士,男,19歲,因尿色異常就診。自訴跑3千米后出現全身不適,下腹輕度疼痛,訓練結束后,排尿時發現尿色異常。經檢查,診斷為運動性血紅蛋白尿。
【點評】運動性血紅蛋白尿是一種很少見的暫時性血管內溶血而引起,主要發生于直立姿勢的活動,如長途行軍、正步訓練、長距離跑步、競走、在硬地面上打球、空手道比賽、連續擊打沙袋等。發生血紅蛋白尿時可伴有腰部酸脹不適、輕微疼痛、尿道燒灼感等癥狀,血管內溶血持續時間短,但在再次運動后會反復發作達數周或數月,個別重者可出現急性腎衰。此病在明確診斷后應以預防為主,在運動中身著彈性厚度適中的運動鞋、選擇適當的場地、糾正不良運動姿勢、調整運動量等,以減少或避免復發。
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綜合征
【典型病例】戰士,20歲,既往體健。因劇烈運動后雙下肢及腹部疼痛伴血尿、嘔吐4天入院。經診斷為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和急性腎衰竭。
【點評】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是一組由于過度運動后所致的骨骼肌損傷,細胞膜破壞,細胞內容物如酶類、鉀、磷和肌球蛋白等釋放入循環血液中的臨床綜合征,臨床表現為肌痛、腫脹、無力、棕色尿,主要特征是血清肌酸激酶、肌球蛋白升高及肌紅蛋白尿, 常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ARF)或多器官衰竭。為預防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發生,室外運動應注意以下幾方面:進行科學適當運動,避免同一項目的過度長時間、高強度運動,提倡多項目交叉運動、訓練;加強適應性訓練,包括訓練時間、強度、耐熱能力等,良好的適應性訓練能推遲和減輕橫紋肌細胞損傷;注意勞逸結合,在進行大運動量訓練之前安排好休息,身體不適和感冒、發熱者應禁止參加運動和訓練;避免在陽光直射、炎熱潮濕的夏季中午進行大運動量訓練,訓練前、訓練中、訓練后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確保身體所需的能量供應。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