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享
腰椎間盤突出癥(簡稱“腰突癥”)是指由于椎間盤退行性變,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引起的以腰腿疼痛、麻木、無力等為主要癥狀的綜合征,屬中醫“痹癥”范疇。研究發現,80%~85%的患者可經保守(非手術)治療而得以痊愈或使病情得到緩解,方法主要有牽引、推拿和中藥熱敷。
首先是牽引。患者仰臥于牽引床上,將胸部、骨盆分別固定在牽引床上,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和對抗牽引力的耐受量確定其牽引重量,牽引力一般為 25~60千克,牽引時間為20~30分鐘,體質弱、年齡大、體重輕者,牽引力可適當偏小,相反牽引力可稍大。牽引完成后,解開固定帶,囑患者繼續臥床休息3~5分鐘,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共2個療程。
治療原理:因為骨盆牽引在糾正脊柱側彎、旋轉,恢復腰椎正常生理彎曲的同時,還可使椎間隙增寬,椎間孔和神經根管擴大,椎間盤內壓力降低,有利于減輕或消除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或刺激。
其次是推拿。牽引結束后,患者改俯臥位,雙手抓住床頭,醫者立于床尾,雙手握患者雙踝關節使其上提,在用力牽引的基礎上向上抖動,使腰椎在牽引下有節奏地向前屈3~4次。然后患者側臥,臥側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置其上,術者一手扳其肩向后,另一手推其骨盆向前,使腰部旋轉2~3次;繼而轉向另一側,同法側扳2~3次。最后,患者俯臥,醫者在患者腰背部及雙下肢自上而下實施拍法而結束推拿治療。每天 1次,10天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治療原理:推拿可進一步緩解局部痙攣,改善微循環,同時可增加血液中鎮痛物質——β內啡肽的含量,從而提高痛閾。而單腿后伸壓腰、被動直腿抬高、斜扳等手法治療,有利于椎間盤的復位,減少突出的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刺激,松解神經根粘連。但注意手法要適當,否則會適得其反。
最后是中藥熱敷。取桑寄生、透骨草、川芎、刺五加、仙靈脾、杜仲、狗脊、秦艽、丹參各20克,大黃、梔子各30克,黃柏15克,赤芍、香附各24克,丹皮、歸尾、姜黃、乳香、沒藥各12克,三七、細辛各10克,白芷5克,紅花9克。將上述藥物研粉炒黃,用布袋包裝,備用。使用時放入微波爐加熱1分鐘后(溫度為50~60℃),置于患者的腰骶部來回推燙,以患者皮膚發紅,能夠耐受為度。待藥袋溫度下降,可將它重新加熱后使用。每天1~2次,10天為1個療程。
治療原理:中藥熱敷能擴張局部毛細血管,加快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炎癥的吸收,以緩解局部肌肉痙攣及炎性水腫。同時,中藥熱敷還能抑制或吸收因推拿所產生的創傷性炎癥,以防再次炎癥粘連而致病情反復或加重,而推拿又能減輕熱透和藥物對肌膚所產生的不適,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摘自《大眾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