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偉+魏曉文
自2009年導入創新方法,萊鋼的創新方法推廣及應用取得重大成效,中國科協、科技部相關領導和專家高度重視,TRIZ理論推廣的“萊鋼模式”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務院參事、原科技部副部長、中國創新方法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劉燕華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萊鋼的經驗非常典型,要認真總結,大力宣傳推廣。
如今,六年左右的時間過去了,曾經的“萊鋼模式”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取得了哪些重大進展?帶著這些疑問,2015年5月,本刊記者隨同中國科學技術咨詢服務中心相關人員一行,再次來到萊蕪市鋼城區,走進萊鋼,就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工作進行實地調研。
新思路
近年來,萊鋼按照“專家導入、打造師資、自主培訓、課題指導、機制保障”的推廣思路,全面導入并深化應用TRIZ理論,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推廣應用TRIZ理論日益成為萊鋼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企業創新型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2009年7月,萊鋼邀請著名TRIZ理論專家張武城、劉彥辰教授來到萊鋼,舉辦了首場TRIZ創新方法報告會和首期TRIZ創新方法培訓班。培訓班引入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培訓模式,講練結合,積極互動,討論熱烈,效果明顯,2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參加了本次報告會,極大地激發了工程技術人員學習TRIZ理論的興趣和信心。
萊鋼創新方法推廣工作的大幕正式拉開。
一開始,他們把TRIZ理論的培訓對象設定為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但培訓后進一步研究認為TRIZ理論不是“貴族文化”,基層的管理技術人員、甚至操作人員都能夠掌握并且可能會用得很好,TRIZ理論在萊鋼如果想要大有用武之地,要盡快讓更多的員工了解掌握它,學會應用它。
另外,TRIZ理論導入萊鋼之后,各單位也都紛紛要求學習TRIZ理論。然而,要開展廣泛的培訓推廣,讓萊鋼兩萬余名干部職工都掌握TRIZ理論,單靠外部專家難以滿足培訓的需求,而且無論從時間還是資金方面都很不現實。
萊鋼領導決定以培訓中心為主,抽調骨干力量,打造企業自己的培訓師團隊,并制定了《萊鋼TRIZ創新方法自主培訓團隊打造計劃》。
從學員變成先生,特別是對于這樣一種只有少數專家才能駕馭的TRIZ理論,很多人擔心:“能行嗎?”然而,培訓師團隊成員們就是靠著一股韌勁,在專家導入的基礎上,通過外出培訓、團隊學習、外出考察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咬定TRIZ理論學習不放松,加強對TRIZ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其一,外出培訓,掌握TRIZ創新方法。培訓師團隊所有成員分兩批參加了科學院所聯誼會舉辦的培訓,經過6天的學習和實踐,初步掌握了TRIZ理論的基本知識。
其二,團隊學習,快速形成培訓能力。培訓師團隊按照項目開發的要求進行TRIZ理論培訓項目的開發。經過高密度的團隊學習、內部授課等環節,培訓師團隊進一步掌握了TRIZ理論框架和內容體系,完成了培訓內容設計、課件制作、試講驗收等培訓開發環節,形成了適應萊鋼需要的自主培訓能力。
其三,外出考察,提升對TRIZ理論的理解。為迅速提高對TRIZ理論的理解和認識水平,他們還先后幾次外出考察學習,與中國科學技術院所聯誼會、億維訊公司、河北工業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山東建筑大學等機構進行學習交流,開闊了視野,為TRIZ理論推廣創造較好的條件。
其四,生產實踐,注重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訓師經常深入到生產現場進行實踐學習,掌握技術創新案例,以快速提升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為今后的培訓搜集更多的生產現場的案例,使得培訓更具有針對性,更貼近萊鋼實際。
就這樣,萊鋼自己的培訓師團隊培養完成了。
自2009年10月舉辦萊鋼第一期自主培訓班以來,該團隊已組織舉辦了培訓班100余期,培訓6000余人次。
新模式
自主培訓以來,培訓師根據技術人員的要求不斷調整優化培訓內容,豐富培訓案例,不斷加大與企業技術創新結合的力度,培訓內容更加貼近企業實際,培訓更有針對性,培訓效果也在穩步提升。
然而,他們又遇到了新的難題:“單純開展傳統的TRIZ創新方法理論培訓,能否真正達到全員提升的目的?”學員們普遍反映,課堂上聽得很明白,但是回到單位后還是不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現場的實際問題。
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團隊成員經過認真分析得知,可能是培訓模式在某些環節存在問題。于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培訓模式的效率及培訓效果,成為了擺在培訓師團隊面前的頭等大事。
TRIZ創新方法來源于創新實踐,TRIZ理論的學習與應用也要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培訓學習的重點在如何應用TRIZ工具方法解決技術問題。另外不同層次的學員需要掌握的知識、培訓所要達到的目標也應該是不同的。
基于以上思考,培訓師團隊探索出了一套“M+N”的培訓模式,即把M天的基礎培訓與N個階段的技術創新課題指導相結合,一手抓培訓推廣,一手抓創新課題指導,注重營造基于學習型組織理論和TRIZ創新方法的創新文化和氛圍,在此基礎上水到渠成地運用這些工具和方法。
在1~5天的基礎培訓環節中,針對不同層次對象,開發了不同形式的課程,安排的培訓天數及培訓目標也有所不同。他們的具體做法是:
處級干部培訓的天數是1天,培訓目標是提高對TRIZ理論的認識,培訓的內容主要是TRIZ概論、國家政策和典型案例;
科級干部培訓2天,主要是提高他們對TRIZ理論的認識和對經典工具的掌握,培訓內容主要是概論、技術矛盾、物理矛盾和典型案例;
技術人員培訓3~5天,主要讓他們掌握TRIZ的理論體系及工具方法,培訓內容最為豐富,主要包括:概論、技術矛盾、物理矛盾、物場矛盾、典型案例及課題訓練等;
技能人員一般培訓2~3天,培訓目標是掌握TRIZ理論的工具方法,培訓內容主要由技術矛盾、物理矛盾和課題訓練構成。
另外,由于團隊增加了基于TRIZ解題流程的課題訓練環節,培訓的針對性、指導性、啟發性得到較大的提升,每期培訓班在課堂上都能解決2~3個問題。
在五個階段的技術創新課題指導環節,團隊對課題指導的具體步驟進行了細化,其中主要包括:第一階段:課題申報、篩選、立項;第二階段:問題分析;第三階段:現場指導;第四階段:課題整理;第五階段:課題評價總結。
新機制
良好機制的形成,是TRIZ理論推廣應用工作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
萊鋼成立以集團公司分管技術工作的副總經理為組長的TRIZ創新方法推進領導小組,將推進辦公室設在培訓中心,統一策劃推進整個集團的TRIZ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工作。
第一,定期召開TRIZ創新方法專題會議、推進大會,交流討論TRIZ創新方法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第二,將技術創新方法的培訓推廣應用納入《做強萊鋼技術支撐體系》,形成“三箭齊發、七路并進”的技術創新工作新格局,制定了《萊鋼深度推廣應用TRIZ創新方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第三,建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每季度對TRIZ創新方法深度推廣應用先進單位下發表揚書,每年對學習應用TRIZ創新方法的優秀個人進行表彰,每年評選TRIZ創新方法優秀課題。
此外,按照萊鋼《技術創新項目管理辦法》運行,TRIZ培訓師以創新工程師身份參與到項目中,為項目團隊提供創新工具和方法。他們定期到生產現場了解項目進展情況,定期參加項目研討會,定期參加項目推進會。
萊鋼在“十五”初期導入學習型組織理論,進行學習型企業創建已經進入第十五個年頭,員工的心態、心智模式和工作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打造了一支思想統一、作風優良、素質過硬、執行有力的企業員工隊伍,形成了開放包容、創新超越的濃厚企業文化氛圍,這是TRIZ理論能夠成功導入萊鋼的文化基礎和成長土壤。
近年來,萊鋼更是提出了“讓學習成為人人感受的生活內容”的理念,堅持以“行”為重點,強化職工培訓,創新團隊學習途徑和方法,把團隊學習貫穿于實際工作之中,培養員工的學習的自覺意識。
在萊鋼,員工最熟悉的一種學習理念就是“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萊鋼引導員工將工作當作學問來研究,讓“上班要做三件事—工作、學習和研究”成為每位員工的座右銘,鼓勵員工帶著問題學習,把工作中的問題解決在公司的學習型環境中,營造共同學習、共同交流的良好風氣,促進知識在全集團公司中傳播、應用和增殖。
在創新方法推廣的過程中,萊鋼還形成了一種好的傳統,那就是重視榜樣的力量,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他們按照“發現典型、培育典型、激勵典型、加強引導”的思路,定期召開技術支撐體系專題例會、成果發布會,舉辦論壇活動等,先進單位和個人上臺進行經驗介紹,定期出版《TRIZ學習應用簡報》,推廣交流TRIZ培訓、學習、推廣和應用經驗。
一系列措施的實施,逐漸形成了萊鋼創新方法培訓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
新計劃
新思路、新模式、新機制,成就了萊鋼技術創新方法推廣的新輝煌。
經過近六年時間的推廣及應用,萊鋼將TRIZ創新方法理念滲透到生產流程的每個環節,用TRIZ創新方法解決實際技術難題,公司內部形成了學習應用TRIZ創新方法的良好氛圍,并取得了多項豐碩的成果,增添了企業發展的活力及動力。
第一,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較高創新能力的人才。在開展培訓的過程中,請典型學員進行現身說法式講授和培訓,談他們的學習的困惑、應用的技巧、解題的思路、注意的事項、存在的誤區等,給新學員很大的啟示和幫助,極大樹立了人們對學習應用TRIZ創新方法的信心,鼓起了大家學TRIZ理論,用TRIZ理論的熱情。
第二,專利申請量顯著提升。2009—2011年,公司專利申請量分別為159項、223項、283項,三年的申請總量是2009年之前近40年專利總和的2倍多,2012年申請量392項;2013年申請量達到534項;2014年申請量為687項。同時,發明專利的比例也不斷提高。
第三,技術創新成果成效顯著。 通過TRIZ創新方法的學習和應用,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應用TRIZ創新方法解決了一批技術難題。公司科協對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應用TRIZ創新方法解決的應用成果進行了組織評選,并表彰獎勵效果顯著的115項應用成果。
第四,科技人員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目前,公司已有6000多人接受TRIZ創新方法培訓,應用TRIZ解決技術難題380余項。在提高高性能鋼板質量合格率,產品開發,解決鋼材除磷、防銹等一些行業技術難題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第五,得到省內外兄弟單位的認可。培訓師團隊先后為本鋼、安鋼、馬鋼山東圣泉集團、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等單位舉辦TRIZ創新方法培訓,為創新方法在企業的推廣應用做出了積極貢獻。另外,寶鋼人才開發院、德陽市科協、中鐵二院等單位先后組織人員來萊鋼交流學習TRIZ創新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等方面的經驗。
榮譽承載過去,開拓旨在未來。
實踐證明,萊鋼TRIZ創新方法推廣應用模式效果是顯著的。2015年,他們又有了新的計劃,那就是在公司精益管理的培訓方面也采用這種模式,以項目為載體,以PDCA為主線,以多種工具方法為抓手,推動運營轉型、精益管理。
2015年2月10日,萊鋼為此召開了公司2015年度“運營轉型、精益管理”全員培訓推進啟動會,按照公司要求上半年完成對全員的精益管理深度培訓,實現精益管理到班組。
他們為此成立了專門的培訓師團隊,全面普及精益管理知識,將培訓過程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分階段主要是將培訓過程細分為“精益管理理念宣講階段”、“精益管理實用工具詳解階段”和“速贏項目指導階段”;分層次是將受訓人員按照處科級、管理及技術人員、班組長的層次劃分,分別授課、個別指導。
在速贏項目指導階段,他們計劃采取以下幾項主要措施:
第一,培訓師精益管理項目指導分工安排;
第二,在速贏項目中應用TRIZ創新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概念解;
第三,培訓師團隊編制《精益管理培訓指導手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注重TRIZ創新方法與其他工具方法的融合;
第四,在速贏項目中應用六西格瑪工具將概念解轉化為可以在現場實施的具體解決方案。
2015年2月至今,萊鋼已成功舉辦精益管理培訓班71期,其中處科級培訓班15期,管理及技術人員38期,班組長28期,參培人員4100余人次。
“未來,我們這個年輕的團隊還有更長的路要走。”萊鋼培訓師團隊負責人朱迎春最后告訴記者,“創新方法是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工具的總稱,是自主創新的根本之源。我們會繼續將創新方法作為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來抓,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方法應用,切實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