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欣
本課教學對象是在校三年級日語專業的學生,他們經過兩年的努力通過國際日語能力測試3級的考試,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有較強的學習熱情和赴日研修的動機。但是在國內有限的語言環境中,他們身上也存在只會考試和閱讀,不能很好用日語表達的所謂“啞巴外語”的現象,在課堂中,作為教師根據他們的特點,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環節,以求用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攻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最終達到外語學以致用的目標。
一、以生為本換位思考重在理解
1.原來的課堂中在新授課環節只是簡單羅列中日兩國在打電話時有哪些不同點,這樣的灌輸式教學雖然能夠準確提供大量的知識點,但是得到的反應只是學生一味的點頭或者記錄,不能引起學生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也難以到達在課堂上理解記憶的效果。改進后在新授課環節,引導學生自己表達出在中國打電話的方式,然后PPT插入學生最感興趣的幾個動漫中電話片段,再啟發學生自己羅列中日兩國在打電話時的不同,最后和老師羅列的知識點進行匯總,這樣下來,各組羅列知識點再加上老師的會更加全面完整,學生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牢靠。
2.在系統學習了基本的日本打電話的方式后,為了鞏固,原來的課堂上是安排學生做練習題,然后小組依次回答,錯誤的扣分。但是課堂反應不夠理想,顯得過于循規蹈矩,有了一定的習題量雖然大部分同學都能參加,但是錯了就扣分的讓學生就有反感的情緒,不能達到最佳效果。在此我認為練習就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新知識,牢靠記憶,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作為初學者在日本打電話時還是容易和中國的方式混淆,因此我課前讓小組抽題目,試著自己編日本電話對話,這樣既能在課前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在此也能作為課堂練習題目,由于課前學生自己創造的電話對話也不準確,讓小組間搶答改錯。從課堂反饋來看,大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更高,在小組競賽的機制下,小組間互相糾正,學生非常投入,得到糾正后能夠將新授的知識點提升,理解和記憶效果更好,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日語水平的提升。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現學現用
為了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稟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和出發點,改進后增加小組展示情景表演的環節。從課堂反應來看,學生學習熱情的確提高了,課堂有了一定的創新,但是從學生編寫的對話來看,質量并不是很高,沒有發揮對本課學習的幫助,甚至偏離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表演時有的學生有為難情緒,任務給積極分子包攬,與全員參與的出發點違背。在此環節需要再做調整。
因此,為了讓學生在創造對話的部分不至于像沒頭的蒼蠅一樣,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此尤為重要,可以根據學生和課堂的需要,創設幾個適合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場景,給出一定的范圍和要求,比如要用上新授課的語法和單詞,每個成員都要有任務等要求,引導學生自主創造出對學習有幫助的對話,這樣將新學的內容得到很好地運用的同時,在課堂的其他環節也能排上用場,課前給三個小組分別抽取各自的情景:咖啡館、家庭、學校,以此創設完整的對話,要求盡可能多的用上本課的語法和單詞,其中必須包含打電話的情景。學生參與熱情高,開發想象,都能創造相對完整和富有情節的對話,雖然電話部分都不正確,但正是為課堂練習鞏固環節埋下的伏筆。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將已學的日語單詞和語法得到較高程度地運用,課堂上神采奕奕地進行表演,小組中每個成員均有分工,本人認為這也是在國內有限的語言環境中比較好的口語練習方式。
三、全體參與師生共評共同提高
為了讓全體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各個環節,小組競賽不失為一個很有效的方式,但是在以往的競賽環節,由于大家十分投入,熱情度高,課堂雖然呈現亢奮的場面,但是往往容易造成情緒失控,稍不留神學生會將重點放在計分上面,這樣一來完全偏離課堂本身,達不到通過競賽掌握新授知識點以得到提高的目的。所以改進后我在這個環節制定了相對公正公平的記分方式。
1.在新授部分對比中日兩國打電話方式不同的環節,搶答時三個組長出來猜拳,勝出回答,對了加分,如果不在老師答案內但言之有理額外加雙倍分數。這樣教師既能避免混亂無序情況出現,掌控好時間,也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最大限度開發腦筋,還能讓陳舊固有的知識得到新鮮血液。
2.在情景對話表演后的搶答改錯題目環節,課前也發布聽力記錄表,就是觀看表演的其他組紀錄所聽到的關于本課的新的語法、單詞和認為錯的地方和改正方式,人手一份,老師也全程參與,然后給一定時間匯總貼在在黑板上,由表演組和老師採分,這樣全員參與,有老師參與也比較有說服力,同樣師生日語水平共同提升。
聽力記錄表:
作為中職的外語老師,只有通過對學生的深入了解,根據他們的特點,不斷改進我們的外語課堂,尋求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有句俗話,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想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使命,促使我們老師要在改進中求生存,在改進中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