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花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卻有人用25元淘來的木樁,經過長年精心培育,長成了價值不菲的稀罕物;有人把平常的紫薇藤條經過一番編織,變成了亭子、熊貓、花瓶,價格立馬成倍增長;另有人在鄉村游、農家樂遍及全國的時候,卻把農田種成風景。高山梯田上的創意油菜花、蓮藕池塘上的翻碧浪,都吸引了大量從城市而來的游客。這些成功案例有個人的奇思妙想,也有政府的積極倡導。
木樁變身天價盆景
近年來,苗木市場不景氣,很多種植戶都不能取得利潤。但在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有位叫文華根的村民靠種植盆景資產就高達2億元。在文華根的盆景園,有造型不一的羅漢松、金彈子、紫薇等各種盆景讓人眼花繚亂,好多盆景價格都高達萬元。在這些盆景中有一盆遠近聞名的紫薇盆景,紫薇下盤軀干彎曲延伸確有八分像龍,新長出的紫薇藤條被固定著向上提升,亮出龍身,在夏季開花時,飛龍與紅花融為一體,美不勝收。這個有人出價40萬元的紫薇盆景,任誰都想不到竟是花費25元淘來的木樁經過年復一年的修建、造型而來的。
紫薇一年帶來千萬收益
苗木市場疲軟讓直徑10厘米的單棵紫薇從2000元一路下跌到不足千元,讓諸多種植戶不得不撤離這個市場,但蔣士凡卻一點都不發愁,不僅村里種了十幾畝,還到臨近的都江堰市租種了50畝地。原來,蔣士凡賣的可不是普通的紅花紫薇。在蔣士凡的基地,數棵紫薇經過一番蟠扎,便成了數米高的花瓶造型,用藤條纏繞成各種圖案,看著十分別致。這樣的花瓶他有3000多個,根據生長年限不同每個價值數萬元不等。此外,蔣士凡還將紫薇蟠扎為寓意吉祥的“福祿壽喜”四個大字,頗受江浙、福建一帶客戶喜愛。這些造型美觀的紫薇為他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一年進賬高達5000萬元。
栽藕養魚賣風景
山東省濱州市海豐街道小李家村每到了夏秋季總能看到“整池荷葉翻碧浪,陣陣微風荷飄香。泥鰍黃鱔水中游,鯉魚騰空鴿繞塘。”這樣的景色吸引了很多城里人到此避暑游玩。小李家村緊臨德惠新河,地勢相對較低,每到雨季大小不一的坑塘里常常會積滿水,形成了一塊塊澇洼地。該村支部書記李秀杰流轉了村南的50余畝澇洼地,經過挖深、墊土、壓蓋板、蓄水、撒苗等幾道工序,廢棄十幾年的澇洼地變成了蓮藕、泥鰍、黃鱔立體養殖池。目前在李秀杰的荷塘漁舍生態養殖園里共有11個坑塘,其中3個魚塘,8個藕、泥鰍、鱔魚立體養殖塘。春天,可以賣藕種,兩個池子就賣了18萬元。目前黃鱔和泥鰍的市場價每公斤44元左右,每個立體養殖塘預計能出產500公斤左右黃鱔和泥鰍,秋季將會陸續出售……在魚塘周邊修建70多個釣臺,并養了300多只鴿子。在那里,游人不僅可以欣賞到荷塘月色,還能休閑垂釣、撒網捕魚。生態養殖園成了游人觀光休閑的好去處。
田地變風景,創意帶財富
從3月下旬開始,浙江省青田縣小舟山鄉的高山梯田上出現了數十幅創意油菜花圖案,其中多組圖案還是由中國美院學生設計的,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觀賞踏春。小舟山鄉有500多級共4000余畝梯田,依山而筑,是浙江南部保留最好的梯田之一。從2013年開始,小舟山鄉政府利用閑置土地將農業創意耕種擴大規模,打造創意油菜花莊園,通過免費提供種子、給予技術指導和補貼等多種方式讓農民把數百畝梯田種上創意油菜花,引導農戶嘗試從“種田地”到“賣風景”轉變,帶領農戶走觀光農業、創意經濟的致富道路。
“賣”風景“吃”生態,路越走越寬
浙江省滕頭村30多年來堅持走生態發展之路,生態農業、低碳工業、現代服務業構架起滕頭村的生態產業體系。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輪驅動,滕頭村從昔日“田不平路不平,畝產只有二百零”的貧困村,一躍成為如今的全球生態500佳。為了保護環境,滕頭人近乎苛刻。20世紀90年代村里就成立了全國最早的村級環保委員會,是滕頭村招商引資的“最高法院”,任何進入滕頭村的項目都要經過該委員會的綜合考評。迄今為止,該委員會行使“審判權”,已累計否決了50多個效益看好但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項目。1999年,滕頭村開始賣門票,這在全國農村中還是首個。城里的游客、參觀考察新農村的游客紛紛來到滕頭村,村民數著門票錢,游客們還把農戶家里的黃花梨、草莓、雞蛋等買了個精光。這樣的效果讓村民覺得,原來好風景也可以賣個好價錢。不僅僅是簡單地“賣風景”,滕頭村經濟的主色調就是綠色,園林綠化、新能源、新材料等生態產業占到滕頭經濟總額的80%以上,2014年70多家生態企業為滕頭村創造了83億元的經濟效益。2012年,滕頭村建設了全國第一家村級空氣質量監測站,每天游客可以實時看到PM2.5監測數值。滕頭村全年空氣質量都是優。
(江西 ? 謝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