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清
江西省鄱陽縣蓮湖鄉中心學校
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在閱讀教學中的培養
高福清
江西省鄱陽縣蓮湖鄉中心學校
想象是人在已有的表象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是構成思維能力的重要因素,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想象力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也知道,語文教學是溝通心靈的藝術,它不應只是機械地傳授語文知識,而是讓學生在閱讀中發揮想象,促進學生更好地感悟語言,理解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閱讀能力。因此,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積累語言,提高語文素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學語文;想象力;課堂教學
想象力有多廣,舞臺就有多大”這句話深刻的詮釋了想象力的發展對于人的重要性。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他正是借助超越時空的想象,創建了相對論。著名畫家畢加索具有豐富的圖形想象力,,總是把周圍的世界看成純粹的圖像,為我們展現了相當多的優秀作品。小學階段中,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由簡單的發散思維向創造性思維的過渡,由無意想象向有意想象過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想象力的培養在這個階段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1.閱讀教學的現狀。
(1)閱讀教學理念功利化。在我國現行教育制度的評價模式中,是否進入名牌大學成為眾多家長及學校認定學習有沒有成果的一個最重要標準。從而導致教學理念的功利化,在閱讀教學中的弊端例如:偏重知識記憶和解題技巧的內容,忽略閱讀教學中文章的美感,造成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充斥著教學課堂。
(2)閱讀教學過程模式化。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大多數走的還是第一步讀課文劃分自然段,然后劃分層次,再說明主要內容,最后提煉中心思想,背誦……這樣的老路子,很輕易的忽略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個體差異性,也養成學生重“聽”不重“說”,重“讀”不重“想”的壞習慣。
(3)評價標準化。《新課程與課程整合》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師問:“雪化了變成什么?”有一學生回答說:“變成了春天”,但是標準答案是水,所以說無論他的答案多么具有詩意,最終還是被判錯了。正所謂“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作為文章的讀者—學生,也應該有自己對文章、字詞的獨特理解和看法。
2.閱讀教學的隱患。
(1)失去了教學的生活意義。學生的學習本來就是為了將來有更好的生活,而目前的教學讓家長、教師及學生只把目光放在高考上,放在名牌大學上,放在應試教育中,既不切合實際,也不與生活相結合。而空洞機械的做題、練題,喪失了原有的教學目的。
(2)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小學生低年級向高年級成長過程中,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而統一標準的答案在這個時候對學生的思維有壓制作用,學生常常不會再想什么是正確的答案而只去想哪個才是標準答案,可常常標準答案并不是正確的或者唯一的答案,這點在閱讀教學中尤為體現。
(3)壓抑了學生的個性。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認知。”教師教學中采用的環環相扣,根據統一教案把學生引入到同一的程序之中,這樣怎么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呢?
1.抓空白點,大膽想象。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課文空白之處是指作者創作作品時留下一定空間,引起讀者無限遐想或產生不同看法的地方。例如:《登上企鵝島》課文最后寫到作者抱起小企鵝,與它合影留念。在講課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就要離開企鵝島了,我真的不舍得離開它們,來你們給我和小企鵝照張像吧!(學生做動作)小企鵝我一定會再來看你的。你想與小企鵝合影嗎?你想對它說什么?”學生爭先恐后的與小企鵝合影后說:“我喜歡你小企鵝。”“我們會把這保護好,讓你們生活的更好。”“小企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等等。此時學生與小作者的感受相融合,正是這課文空白之處為學生提供了展開想象的無限空間,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喜歡南極,更喜愛企鵝的感情。
2.理解詞語,展開想象。
在同一篇課文中,有些詞句容易理解,有些詞句比較難理解,有些詞句乍看容易理解,稍作深究又覺得含義頗深,它們或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生動地表達了人物的感情。怎樣引導學生去感悟這些詞句的含義呢?這就需要通過展開想象,理解詞語。例如:《登上企鵝島》一課中,“兇猛的阿德雷企鵝尖叫著,把我驅逐出境了。”在講這樣一句話時,我說:“你們就是阿德雷企鵝了,當我進入你們的領地時,你們在尖叫著喊些什么?”學生說:“我們不歡迎你,你趕緊走開。”“這是我們的領地,不許別人侵犯。”等等,通過學生的想像,理解了“兇猛”一詞的意思。
3.設置懸念,激活想像。
懸念是人們對事物發展和人物命運的懸掛和惦念,是急于知曉事物結局的一種緊迫心情,設置懸念,有利于促進創造性想象。據說德國大作家、大詩人歌德小的時候,他母親很善于利用這種方法培養他的創造想象力。他的母親每天都給他講故事,但每每講到關鍵之處都嘎然而止,以后的故事情節讓小歌德自己去想。第二天,在講故事前,先讓歌德說說他是怎么想的,然后再自己接著往下講。歌德的想象力就是這樣從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培養。歌德母親的這種方法,我們也可以一試,借助學習者這種急切期待的心理,去促進其想象和思考,確實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嘗試,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幫助學生異想天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