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榮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彬江中心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
李 榮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彬江中心小學
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對學生的人文教育要靠學習主體——學生感悟獲得,而不是只靠教師講解。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教育中應該特別重視“重意會、重感受、重直覺、重自悟”的人文方法。以此方法為據,我們嘗試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上,滲透人文教育。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人文教育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在培養人文素養和弘揚人文精神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是人文素養最大最豐富的載體。
那么,在語文學科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呢?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附加的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顯然,這段話指出了培養人文素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強調指出了培養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一“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熏陶感染,潛移默化”。這就是說,語文學科中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應貫穿于在語文教學指導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之中。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道德、高尚的人格。如《生命》一文,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而后面的內容以飛蛾求生,巖縫中的瓜苗,傾聽等幾件小事,展示生命的意義。生命短暫,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所以在教學中突出此重點,領悟故事中蘊含的內涵——生命的真諦。在學習《司馬遷寫史記》、《二泉映月》等課文時,利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反復品讀,小組討論,從最先感知,到最深的感受,體味生命的價值,以此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課堂學習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學中我們一般采取下面的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前與學生交流,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初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深入感悟理解課文;匯報交流讀書收獲或感悟;拓展延伸。學習語文課本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與文本對話,教師與學生對話、教師與文本對話的三方對話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激發興趣、點撥引導、評價鼓勵都是對學生滲透人文教育的有利機會。所以,教師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與熏陶。
高年段的朗讀要求要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為此在閱讀教學中,對不同的課文,要采用不同朗讀形式,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讀,有所感悟;寫景的文章,要讀出景物的美好;寫事的文章,要讀中體會如何記事傳情;寫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情感。使學生能做到理解地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地讀,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朗讀過程中,無聲的語言變成了有聲的世界,學生入眼,出口,聞其聲,記于心。使文中的人、情、物、景走出課文,學生從多方面感知了教材,感受到了文章所寫事物的美。如:我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中,通過指導學生多角度的朗讀來再現課文中所描繪的草原美麗景象,深刻理解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最佳方式,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因此,教學中應該深刻認識“自主、合作、探究”在學習語文中的意義與作用,將“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引入課堂。如:我在教學《走進信息世界》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根據學校、家庭、和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調查自家一星期浪費多少水、多少電,全校近視率?;顒忧爸贫ㄓ媱?,活動中發揚合作探究精神,活動后展示、交流成果。這是學生在體驗過程、體驗成功、體驗樂趣;感悟真情、感悟真理,感悟文化。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傳遞的變化,體會信息在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達到了教學目的,體現了人文教育的內涵。使學生對生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啟迪,感受了審美樂趣,人文精神得以體現。
寫作首先要有內容,習作素材的獲得,往往來自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及獨特的感受。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的習作素材。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的活力;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再現生活,體驗生活。如:在寫作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使學生自己從生活中發現新事物,獲得新感覺。每次作文,都去尋找學生身邊能感悟到的題目內容,然后讓學生去觀察,體驗調查,再去動筆寫作。寫“美麗的池塘”,寫“熱鬧的集市”。學生通過實踐觀察與體驗寫起文章來有話可講,于是產生了濃厚的寫作欲望,提高了寫作水平。
目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富有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既便于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