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芃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滏河學校
如何在新課標下實施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李 芃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滏河學校
新課程標準,是每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依據。語文教師又該如何將新課標理念貫徹并實施在語文教育教學之中呢?在此,我根據自己的實踐體會,并結合自己教學的實際做法,就語文教育教學該如何貫徹落實新課標的理念,談一點自己的一得之見。
新課標;實施;語文教學;新理念
語文課程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和工具的一統?;谒闹匾匚?,作為語文教師,我高度重視,密切關注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力爭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這個目標,我不斷研究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課程標準以 “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來設計,第一次將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提高到這“三重”之一的位置。這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把視角中心轉移到學生身上。我在課堂上給他們創設大量的語文實踐機會來運用、提高。
如教學“養花”,通過課堂辯論,正方、反方的互訴理由,學生把課本中養花的喜、憂、哀、樂等理解得相當深刻,并結合實際談到環境美化、陶冶情操。這樣,教師真正從“領導”崗位退下來,把課堂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活動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促使老師把重點落實在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快速閱讀的方法、背誦方法、積累方法,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即把教學中心轉移到學習方法指導上來。
1.激發創新興趣,營造創新氛圍。
引起興趣,是激發學生創造的良好的開端。每一個孩子都容易對新事物產生好奇心,一旦設置了疑點,他們常常會渴盼得到結論,會認真、積極地去探究。例如在教學《新型玻璃》一課時,我先請學生說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哪些玻璃?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有透明玻璃,能遮風擋雨并且明凈透亮。”“寶石藍玻璃,非常漂亮。”“裝飾玻璃,上面布滿美麗的花紋?!薄捌嚥AВ芙Y實。”……我適時夸獎,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我們今天要學一篇課文,就是有關玻璃的。出示課題后問“新型”是什么意思?學生理解后追問,看了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大家情緒高漲,主動發言:“我想知道有哪些新型玻璃?”“它們都是什么樣的玻璃,什么特點?”“它們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是誰這么聰明發明出來的?”“它們是怎樣生產出來的?用什么做成的?”我則抓住契機,鼓勵說:“那就讓我們趕快來讀課文,尋找一下答案吧。”此時,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書本,帶著濃厚的興趣認真地研讀開來,切實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欲望,把“要你知道”變成“我要知道”,充分尊重每個個體的需要。
2.激發求異思維,拓寬思維廣度。
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發散性思維訓練,課本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類型,一種方法,一個結局,是范例,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沖破課本的框架,讓學生的思維在廣闊的空間馳騁,激發思維的廣度,培養創新思維。例如,如在教授傳統篇目《再見了,親人》一文時,摒棄了“課文中‘親人’指的是誰”,先講讀第一個事例,然后學生自學第二、三個事例等傳統套路,而是從“親人”是“有血緣關系的人”這一基本外延生發開去,通過學生反復地品讀、體會、感悟,得出這里指的是“戰爭年代有‘血肉關系的親人’,也包括朝鮮人民和志愿軍。”;“和平年代有深厚情誼的人”,延伸了“親人”的外延,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討論中學生認為現在他的親人有動物、植物、甚至地球,這種博愛思想更是及時、充分地給予肯定,這是學生的創新,是學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體驗的結晶。無疑這就達到了激發淺能,引發創新之目的。
3.因勢俐導,培養想象力。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教學實踐告訴我,當代小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利用教材有利因素進行鍛煉,教師加以點撥,努力培植。如《窮人》結尾的補敘《桑娜拉開帳子后》,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教學《再見了,親人》的第一段,可讓學生根據其中的有關描述思考想象:當時的戰斗形式是如何的激烈;戰士們的處境如何艱難;大娘一行是怎樣冒著炮火,穿過硝煙來到陣地的;陣地上的情景怎樣?戰士們是如何被感動的……然后,以《硝煙中》為題,練習想象性擴寫。
知識的理解、內化、運用有其過程。語文教學在注重以上過程中,不應停留在本身的完整性,而應體現誦讀、積累、遷移,實現語文教學引路的目的。
學生的閱讀期待視野是學生閱讀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教師要正確分析,把握學生閱讀期待視野,利用其閱讀期待提高教學質量,更應根據學生閱讀經驗和審美經驗呈現閱讀內容,共同構建。學生的期待視野,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審美認同能力。
學生有了一定閱讀能力,才有興趣延伸課堂閱讀量。例如學了《少年閏土》,通過教師的閱讀提示,去閱讀《故鄉》,達到語文教學拋磚引玉的作用;反之學生讀了相關資料,搜集了有關信息,課堂教學也會如沐春風,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閱讀興趣會更加濃厚。
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課程整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關鍵的一點。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從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實施中汲取營養、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從文學藝術中汲取營養。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適應新時代的需要。當然,在工作中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在工作中不斷地了解自己、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在不斷的促進學生的成長中發展自己、激勵自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