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瑜
河北省滄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限定美術專業畢業創作“主題”及“形式”的必要性
——以河北省滄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為例
王宏瑜
河北省滄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國內高校藝術類專業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創作過程中無法自主確立“創作主題”及相應的“表現形式”。對此,高校美術專業教師必須調整學生自主性創作的傳統教學思路。由美術專業任課教師限定“創作主題”及“表現形式”并由學生按照要求完成創作經教學實踐證明可以很好的彌補學生自主性創作中的不足,它將必然成為實驗性的教學改革方案之一。
創作;限定;主題;形式
美術專業畢業創作是國內各高等院校藝術院校的重要課程,也是總結性專業必修課。它是學生運用造型、色彩的綜合能力與藝術創造、創新能力的集中表現。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應結合所學專業知識技能,并著力于挖掘內心真實的情感,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及表現技巧,積極地反映現實生活并具備一定的時代精神,如此才能創作出符合藝術規律、符合審美情趣的作品。
畢業創作過程中,如何確立創作主題及選擇表現形式是其根本。創作主題不因畫面題材的改變而改變,靜物畫、風景畫、人物畫等不同題材是可以反映同一主題的。作品主題的確立要求學生必須從個人的真實情感出發,結合學生個體對外界事物的獨特審美感受,主動的去選擇要表現的媒介體,從真正意義上做到“有感而發”。表現形式如何選擇則是建立在確立主題的基礎上,它是貫穿創作始終的畫面形式,也是正確構成畫面形色關系的依托。相同的“創作主題”可以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去表現,不同的“創作主題”也可以運用同一“表現形式”去表現,關鍵在于“創作主題”與“表現形式”的貼合性,恰如其分的反映“創作主題”的“表現形式”才是最好的藝術語言。
然而,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按照上述要求去完成創作卻幾乎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選擇美術專業動機不純。大部分美術專業學生并不是以個人的興趣愛好作為選擇此專業的依據,而是以單純領取本、專科畢業證為主要目的。很多學生考學前的專業學習套路化、概念化,入學后更是對專業學習缺乏興趣,被動學習、消極學習,甚至在課堂專業練習過程中弄虛作假以應付專業成績的最后評定。這導致了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技能無法系統的理解、掌握。而畢業創作任務能否順利完成恰恰是建立在清晰理解基礎知識與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的,因此,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畢業創作作品的質量。第二、對環境、事物關注力缺失。部分學生生活環境優越,人生經歷平淡,對所處環境、事物的關注力及情感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缺失,甚至是冷漠對待。這也必然會導致在畢業創作中缺少從真正審美感受得來的表現主題,大部分學生在選題階段都傾向于風景創作,創作素材資料均來源于網絡圖片資源,缺少個人對風景創作的真實的情感感悟,錯誤認為畢業創作既是“變相臨摹”“照抄圖片”。“沒感覺”“不知道畫什么”“畫什么相對簡單”成了學生畢業創作選題階段的主要意見反饋。第三、師資不足影響教學質量。伴隨國內藝術類院校的擴招形式,河北省滄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目前的專業教師45人,在校藝術生1919人,整體師生必目前約為1:42。師生比例的失調致使教師在課堂進行專業指導時無法針對每個學生的專業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部分學生甚至在某段課程的整個學習階段都無法得到教師的針對性指導,加之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差,學生的專業學習出現了“盲目自學”“應付作業”的狀態。整體教學質量相對下
降。
雖然高校畢業創作課程面臨著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但作為教師、學生卻要共同積極、認真的對待。為解決學生無法在畢業創作過程中自主性確立“創作主題”及選擇“表現形式”的問題。首先,由專業指導老師對學生限定“創作主題”及“創作題材”。從傳統的學生自主選擇“創作主題”調整為由指導教師限定畢業“創作主題”及“創作題材”的方式。這樣做的結果雖然抹殺了學生的自主性,但是,它可以在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大部分學生缺乏真正想要表現的“創作主題”及“創作題材”情況的出現,使學生能夠在畢業創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由教師限定學生具體的創作“表現形式”。統一學生創作期間的“表現形式”需要建立在導師對學生專業水品了解的基礎上,運用統一的“表現形式”進行創作可以增加畢業創作的整體面貌,雖然缺乏個性,但在畢業展示上可以突出共性特點。甚至可以把單幅創作素材分割成多個部分,分別由不同學生用相同的“表現形式”進行創作,最后畢業展示時以整體面貌展出,這樣的展示效果勢必超越由學生單獨完成的單幅創作。整體大于個體是不爭的事實。最后,鼓勵少數學生進行完全自主性創作。在學生按要求完成限定主題、題材、形式的創作任務及尊重學生個人意愿的基礎上,鼓勵少數有強烈自主性創作想法的學生補充進行自主創作,并綜合考慮適度提高這部分學生畢業創作的專業成績。盡量避免打消這部分學生的創作積極性。
按照上述教學改革思路,我個人分別在河北省滄州師范學院前身滄州師范專科學校美術系2010、2011兩屆油畫專科班畢業創作的課程中曾進行了試驗性教學改革。要求學生按照限定的主題、題材、形式完成畢業創作。期間,2010屆創作主題:反映學生在校生活學習面貌,題材:自畫頭像,畫幅尺寸120cm×120cm,形式:寫實、油畫直接畫法。2011屆創作主題:反映學生在校生活學習面貌,題材:自畫全身像,畫幅尺寸100cm×200cm,形式:寫實、油畫直接畫法。兩屆學生總體35名參加創作的學生中共有10幅作品留校收藏,收藏比例1:3.5。相對于目前美術學院其它各屆未經過教學改革的畢業創作作品收藏數量如:2015屆油畫專科1、2班參加畢業創作總體58人收藏畢業創作1幅,收藏比:1:58。2015屆本科油畫班參加畢業創作總體29人收藏畢業創作3幅,收藏比:1:9.2……來講教學效果是顯著的。由此說明,限定畢業創作“創作主題”及“表現形式”的教學改革方案是有成效的,也是有必要的。
畢業創作課程作為學生人生藝術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入門課程,是提高學生藝術創作水平的基石。取得好的畢業創作成果需要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發揚“積極探索、揚長避短、全力以赴”的創作精神主動配合,更需要高校專業教師審時度勢,“適時、適量、適度”的進行必要的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