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丹 蘇曉嫻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
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趙丹丹 蘇曉嫻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
時代在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的突出問題。本文就本院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個簡單的分析,并且針對所出現的問題結合自身的管理經驗給出幾點建議。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就業難的問題逐漸顯露,使得很多年輕人在學校選擇上發生的重大變化。部分學生心理素質偏低,使我們在教育工作中出現很多難題。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摸清學生的心里特點,從而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提出更有針對性和說服力的對策。
1.心態方面的不足。
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對學習有很大幫助。我校學生入學分數普遍不高,基礎知識相對較差,能考上大專已經很不容易,報著應付差事的心態繼續讀書。以逃避的心態,自暴自棄的心態來對待學習,缺少學習的樂趣和動力。加之沒有自主性,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入學后沒有學習壓力,60分萬歲的現象嚴重,加上學校監管松懈,很多學生出現了逃課的現象。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混文憑”的心態普遍存在。
2.自我意識方面的問題。
良好的自我意識是推動學習的重要動力。而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讓大學生感到困惑與迷茫。他們本該有著良好的學歷上和心理上的優勢。他們有著一腔熱血,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干一翻大事業的決心。可是人們對人才的定位越來越高,用人單位的用人門檻越來越高,重文憑重名牌學校的現象很嚴重。這些擺在眼前的客觀事實使得他們對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打擊了他們求學的信心和動力,情緒消沉的現象普遍存在。
1.學校加強監督管理機制。
整頓班風、學風、校風。良好的學習風氣對學生的學習和心理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帶動學習氣氛,減輕管理的壓力,增強集體的凝聚力。選拔工作細心有責任心、洞察力強、平易近人且具有一定心理知識的教師作為學生的直接輔導員。輔導員要做好本職工作,監督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生活,做到及時和學生家長溝通,及時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采用公平公正的獎懲機制。
運用有效的獎懲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獎學金的發放、學生干部的選拔和三好學生的評選都要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讓學生知道,通過自己的平時學習努力和表現能夠得到公平獎勵。以此增加學生的信心,帶動學習的積極性。
3.做好創業教育,營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環境。
學校是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主戰場,必須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創造更多平臺,加強外界聯系,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社會資源,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和條件。
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創業課程是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主要形式,創業課的大綱化、體系化、制度化已成為一個趨勢。通過開設創業教育課程,讓大學生認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以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
調整教學安排。學分制是一種有效的教育管理的制度,它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學習時間,學生們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推行彈性學制,解決大學生創業與學業之間的矛盾,允許學生提前畢業或者休學去創業。
積極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業實踐。為了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各高校要根據學校資源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特點,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計劃或組織大學生創業實踐,使產生在大學生中的“好點子”“新思想”“好想法”真正付諸于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高校能給予大學生必要的指導和扶持,積極創辦孵化器,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增值服務。
4.加強溝通,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疏導。
(1)加深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可以從學生檔案中教師的鑒定等書面材料、掌握學生的第一手情況。大專院校在學生心里的認同程度低,和他們心里的本科院校的預期值有差距,于是,他們易導致一種自卑、壓抑的心理,對學習、生活缺乏信心和勇氣,甚至對生活缺乏積極性和熱情。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大學社團活動平臺,讓學生積極地融入大學生活。開展一些讓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建立一種自信與樂觀。
(2)運用家庭和學校的力量共同教育學生,使學生明白成人的責任和義務,以及學習的重要性。與家長及時溝通,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方向一致。作為成年人都希望有自己的隱私,很多學生認為在學校的表現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愿意自己父母知道的,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應將這方面的因素考慮到其中,以免在學生、家長和教師間形成隔閡。
(3)聘請專業的心理教師,開設心理輔導課程,使學生通過選修、社團活動和講座的方式選擇心理輔導課程。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還可開展一些游戲和演講、表演等活動來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導學生一些心理健康的常識,防止各種心理疾病的發生。
把握心理特點是做好大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高校要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因地制宜,制定最為適宜的教育方法,完善教育體系,為社會主義現在化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為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提供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庫。
[1]陳孝彬.教育管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彭艷紅.堅持以人為本深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J].前沿管理,2008,(5)
[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辦好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幾點意見,教職成[200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