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華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二中學
對中學思品課堂實施藝術性提問的探索
崔曉華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二中學
課堂的實質就是多種思想的碰撞,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生本之間的交流和對話。
思品課堂;提問;藝術性
課堂提問作為思品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教學效果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方法,都離不開課堂提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緊扣重、難點,簡潔明了,難易適中,恰到好處地提出一些問題,又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這就需要講究一些策略和藝術。
1.通過提問可以提供教學反饋信息。
通過教學提問活動,教師和學生可分別從中獲得對各自有益的反饋信息,以作為進一步調整教與學活動的重要參考。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檢查學生對所教的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探明學生知識鏈條上的漏洞和產生錯誤的原因,全面掌握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性特點,反省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或錯誤等,然后,再根據從提問而得到的反饋信息,靈活地調整后繼的教學活動。同時,學生也可能通過答問,從教師那里獲得評價自己學習狀況的反饋信息,在學習中不斷審視自己,改進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習慣等,使自己后繼的學習活動更富有成效。
2.適時的提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被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情所吸引。教師可以通過巧妙的提問,集中學生的注意,并將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上來,實現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有機結合,使學生認真聽講,提高教學效益。
3.通過提問可以促使學生思考加深問題理解。
沒有問題,就沒有思維。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展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教師的每一次提問,都給學生一次思考的機會。教師的提問應該切中學生的疑惑之處,設置懸念,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自然而然地深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有比較,才有認識。在思品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相近和相似的概念,學生往往容易混淆,在作業和考試中經常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對這些概念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回答和比較,明確所學的知識。
1.要目的明確,難易數量適中。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來設計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使學生通過回答來掌握所學知識;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如果離開了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而提問,就變成了形式主義,是不可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師的提問,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應該是讓絕大部分學生在認真看書、深入思考后才能回答出來,使學生必須“跳一跳”,才能“夠得著”。問題過難,或脫離書本,學生無法回答,就會望而卻步,這樣就會挫傷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問題過于簡單,學生無需思考就能回答出來,就無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問的問題數量要適度,一堂課只有45分鐘,教師提問時要注意控制提問問題的數量,克服提問的隨意性。提問過多,學生應接不暇,不利于理解和吸收知識。提問過少,教師講的過多,學生缺少參與教學課堂的機會,就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嚴格控制提問的問題的數量。適當提問學生,可以幫助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習知識,反之,則不利于學生學習。
2.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的,要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因此教師的提問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問題時要有一定的梯度,讓每個學生都有開動腦筋回答問題的機會,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切不要定人而問,不能總是讓少數幾個好生來回答問題,而剝奪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權利。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出難度不同的問題,入選要不拘一格。引路性提問,要多問優等生;鍛煉性提問,照顧中等生;鼓勵性提問,穿插點問差等生,以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教學提問要讓每個同學都有啟迪,要使人人主動進取,使課堂變成學生施展才華、相互競爭的場所。
3.提問后要給予恰當的評價。
教師提問學生后,有一種現象應引起我們的重視,那就是對學生的回答沒有反應。學生回答完成后,不予評價指點,一句“坐下”,讓學生心涼了半截,把學生推向“愛與痛的邊緣”,積極性蕩然無存。心理學上有一條基本規律,即人的活動是由其結果所調節的。這是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桑戴克所提出過的“效果律”。一個人對他的活動知道與不知道結果,效果是極不相同的。當然,評價絕不是簡單地說“很好”、“錯了”等,特別是否定性評價,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在鼓勵中給予糾正。每提問一個學生,都必須通過有效評價,使其有所收獲。要讓學生“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走,而不要讓他們陷入“迷茫的路途”。要讓學生感受置身于“問題”之中的樂趣,在“問”與“答”之中增長知識,鍛煉能力,提高覺悟。
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提問時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例如,教師為了提問,忽略了提問的質量,缺乏對學生思維實質性地激發,單純為了提問而提問,大量的無效提問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其結果必然是降低學生的思維品質,限制主動性的發展。并且,在大多數教師的觀念中,對教學提問的認識也有很多誤區,如認為提問是一種自然的教學行為,不需要計劃;教師提問得越多,學生學到的越多;沒有不好的問題;高水平的認知問題激發出高水平的答案等等誤區。
教學既然是師生雙邊共同的活動,精心設計,循循善問,就成為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因此,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聯系教與學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的重要手段,更是是我們解決教學矛盾的一把“鑰匙”。作為中學思品老師就應正確地利用這一技巧,更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提問是師生之間溝通與交流的有效途徑,是實施“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重要教學方法,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求異思維、批判性思維等能力的有效載體。為使課堂提問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深刻性,有必要在提問的藝術性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