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梅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中學政治組
加強語言修養教好高中政治
劉麗梅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中學政治組
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依靠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力量和恰當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外,很重要的一條是怎樣發揮語言的力量,來粘住學生的思維和心靈。語言對我們的教學,就象音響和旋律對于音樂;線條、明暗和色彩對于繪畫;動作和姿勢對于舞蹈一樣,有一種不能分離的關系。
中學政治;教師;語言修養
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工具,是溝通學生心靈的橋梁,是指點迷津的向導,教師要不斷提高駕馭課堂語言的能力,成為運用課堂語言的行家里手,讓規范語言啟聯想,讓生動語言顯感情,讓無聲語言勝有聲。那么,政治教師的語言修養應從何著手?
政治教師作為黨的理論宣傳戰線上的一名戰士,必須十分注意語言的思想性,努力使自己的教學語言都能起到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務的作用。為此,政治教師的語言必須做到:
1.旗幟鮮明。
我們的旗幟就是社會主義的旗幟。當前來說,就是十五大的旗幟。對此,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模糊與動搖。有些政治教師不敢在課上理直氣壯地宣傳社會主義,遇到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就采取回避的態度。這對一個應該立場鮮明的政治教師來說,實在是很不相稱的。
2.反對不負責任的胡說八道。
面對著思想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一個很嚴肅的任務,因此,政治教師的一言一語,都應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在教學中,我們應嚴守“研究無禁區,教學有紀律”的原則,不信口雌黃、不嘩眾取寵。講課時如有必要引述反面觀點或事例,應有所選擇并應有分析批判,以免發生副作用。
3.不使用污言穢語。
教學語言應符合文明禮貌的要求,做到語言美。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不使用諷刺、挖苦、辱罵學生的語言;招呼學生應帶“請”字:“請舉手”、“請回答”、“請坐下”等等;講課時“他媽的”之類污言穢語應該杜絕。
(1)語言的科學性首先在于確切、明白、實事求是。政治課堂教學要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馬克思主義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問題來不得半點含糊和虛假,任何模棱兩可、含糊其辭的語言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在政治課教學中應徹底杜絕一切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做到每一句教學語言都是客觀事物本來面目的正確反映,都經得起客觀實踐的檢驗。這不僅關系到政治教師本人的威望,而且關系到政治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2)語言的科學性要求。我們要嚴格按照語法結構遣詞造句,不要出現結構錯誤和不合理的句子;不要省略不能省略的主語、謂語、賓語,使句子的意思不明確,使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腦袋”。
(3)說話簡潔通俗,也是語言科學性的反映。我國古代文化典籍、先秦時期的《學記》中對教師的教學語言就作出了精辟的論述:“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就是說,教學語言要簡約而明達,以細微淺近之語,闡明深刻的道理,不多的比喻就能使學生透徹理解。
(4)語言科學性還要求我們說話要順理成章,邏輯性強,不要顛三倒四、支離破碎,以免削弱馬克思理論固有的說服力。
此外,語言的科學性還要求我們必須規范我們的普通話。
語言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
(1)生動風趣。唯有生動風趣的語言,才能調動青少年學生上好政治課、學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興趣。毛澤東同志曾經把“語言無味,象個癟三”列為黨八股的一大罪狀。如果一堂政治課,顛來倒去總是那幾個名詞,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枯糙乏味,叫學生怎能不看別的書、不做別的作業、不打瞌睡呢?
為了使語言生動風趣,當然不是去堆砌一大堆形容語,或故作斯文、賣弄詞藻、華而不實,搞得學生頭昏腦脹,而是要恰倒好處地引用名人名言、古典或現代詩詞、方言土語、成語、俗語、諺語、歇后語等,還要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文學語言穿插使用,以增強語言的藝術效果。
(2)形象化。中學生知識少、閱歷淺,習慣于形象思維,而抽象思維的能力比較弱。因此,政治教師應努力把抽象的政治理論,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包括學生看過的電影、電視、小說以及發生在學生周圍的事情),用形象化的語言加以分析說明,這樣才能較容易地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3)啟發性。教師在教學中或引而不發,或一語道破,或舉一反三,或發人深思,這一切,都是語言的藝術。
(4)語言的藝術性還表現在音色聲調上應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應有節奏感,要抑揚頓挫,分輕重緩急。切忌平鋪直敘,一堂課從頭至尾用一個頻率發聲。否則,無異于對學生的大腦施行疲勞刺激,使其昏昏欲睡。
此外,還應以必要的動作和姿勢輔助語言,以增強其效果。
以上所述,是政治教師語言修養的一些基本要求。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我們應該下一番功夫去學習語言,從而更好地完成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光榮任務。
教師語言是教學工作中最便捷、最基本的工具,具有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精神“催化劑”作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提高思想水平,強化業務能力,探討語言問題,廣泛涉獵掌握多方面的語言知識,教學中注意語言運用,做到“形神”自如,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