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紅
河北省遵化市第二中學
淺談備好數學課的關鍵
王海紅
河北省遵化市第二中學
備好課是上好數學課的先決條件。一堂數學課上得是否成功,離不開備課這一環節。如果不備好課,盲目上陣,即使是最優秀的教師乃至特級教師也不可能取得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要想備好數學課,必須下真功夫,以預設情景和真正實踐,本人認為作為一線教師,備好課的關鍵是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備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教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掌握知識的目的是為了進行有效的運用。“運用”是一個能動的概念,它是由知識演變為能力,進而發展成為素質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同時也是不以一章一節內容為劃分區域的全面綜合的過程。
數學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對穩定性,這為我們更好地探討教材與教材、章與章、節與節、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沒有聯系就沒有數學,縝密的數學體系,有著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內在聯系:公式、法則的推導,定理、公理的引入,數與形的結合,立體感的建立等等無一不是普遍聯系的經典之作。
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數學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專業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觀察、理解、記憶、運用等能力;專業能力包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證明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養往往須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之前,一定要將能力要求加以明確,做到有所側重、有的放矢。
全面實施因材施教方略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想用一個教案做到放之四海而皆準,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教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教案內容應具有相當的“差異性”。這種“差異”要能讓基礎好的學生“既吃好又吃飽”——給他們留一些有思考性的問題,以作為課堂內容的延續;讓基礎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吃得香,不掉隊”,“有興趣,追上來”。
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和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備課時,教師一定要認真備好教法,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有利于發揮教師自身特長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做到教學有法與教無定法的和諧統一。例如,稍復雜的分數除法應用題,即已知比單位‘1’多或少幾分之幾是多少,求單位‘1’的量的應用題。這部分教學內容既是本單元的重、難點,也是本冊的重難點。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比較困難。這些內容的教學成功與否,將影響到今后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備教法時要想辦法設計出適合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學好這部分的內容。
備情境和我們上課有什么關系呢?那是因為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柳斌說過:‘情境教育’的好處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課堂教活了,把孩子們教活了,把教學過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體現出來了。所謂情境教育實際上就是注重教學情境的設置。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理解所學的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適宜的教學情境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多媒體情境教學的例子:長方體的棱長之和的教學,其難點在于長方體的長、寬、高的觀念的建立。教師就算教學時展示出了長方體的框架,也難以形象地體現出長方體的4條長、4條寬和4條高。而用多媒體教學,我們可以利用有顏色的線段閃爍和飛入長方體的長、寬、高,這樣,能形象、輕而易舉地把這些長方體的特征體現出來,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全面了解教學內容,設計教法的同時,要認真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有著不同的發展要求。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實現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備好學生,一方面要了解全班學生的一般特點,如整體知識水平、學習風氣等,據此確定教學的難度、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要了解個體:了解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便因人而異提出不同的要求,對癥下藥,做到揚長避短,長善救失。備課時要研究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做到分層要求,尊重差異,據學而教,以學定教。同時要思考學生對什么感興趣,何時最投入,學習的經驗怎樣,教師應該設置怎樣的練習,怎樣引導學生思考等問題。只有備好學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每一節課都是我們老師智慧的結晶,是老師自身業務素養的體現,我們必須廣泛地學習,認真地鉆研,積極地實踐,不斷地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認真改進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運用數學方法的水平,才能備出適合自己教學的高質量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