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玲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第二中學
翻譯技巧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陳長玲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第二中學
在英語寫作中翻譯的存在是客觀的,因此有必要研究二者之間的關系。文章探討通過翻譯知識的傳授與翻譯技巧的訓練來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水平的可能性。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翻譯
由于大環(huán)境的限制,學起英語來總免不了受到母語——漢語的影響。所學的英語帶上了漢語的特征,有些就免不了成為Chinglish了。而在翻譯和寫作的過程中,Chinglish更是在所難免。根據美國專家Joan·Pinkham所編著的 《中式英語之鑒》(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中國人常犯的Chinglish的錯誤可以分成許多種,比如不必要的字詞、句子結構等,其下又可再細分為很多小類。當然,對高中生來說,還沒有必要全部學完其中所有的內容。我們只需結合教學實踐,有選擇地指導高中生不要去犯他們常犯的錯誤就足夠了。
翻譯技巧則是實用性的經驗的總結,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進而加以運用于英語寫作的實踐中。因此,必須堅持“技巧為主,理論為次”的原則。
1.選詞(Diction)。
翻譯和寫作一樣,都要涉及選詞問題。我國目前很多地方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仍然常用漢語教學,講解英語詞匯時大都采用漢語解釋,根本不重視用英語來解釋。而學生平常學習中,大都使用又小又薄的只用漢語解釋、解釋得又很不全面的字典,很少買英漢雙解詞典或英英詞典,因此在記英語詞匯時往往只知道漢語所謂的“對等詞”。殊不知,英語中常有一詞多義,且同一個義項在不同的語境中所用的漢語解釋也不一樣。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學會使用英漢雙解或英英詞典,更好地掌握英語詞匯的語義,那么在翻譯與寫作時就不能選用正確的詞匯,寫出比較有味道的文句。漢語的語言習慣與英語有很大的不同。漢語經常會重復使用同一個詞語來表示強調等感情色彩,比方說“見到你我非常地高興”,而學生會譯為“I
am very glad to see you.”殊不知,英語特別忌諱累贅,不習慣用重復使用修飾詞,“Iam glad to see you.”其實就已經足夠了,根本不必再用“very”來修飾。再比如,我們說“花園里有各種各樣漂亮的花”時,學生一般就會照字面直接譯成“There are all kinds of beautiful flowers in the garden.”可對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看來,“all kinds of”完全是多余的,因為“flowers”里的“s”已經表示復數,說明花的種類是好多種了。此外,學生在選詞方面還常出現(xiàn)下面兩種情況,也應注意:
(1)生搬。學生在寫英文句子時普遍存在一種傾向,即往往先用漢語打初稿或列出中文提綱,然后逐句進行機械的轉換,把英語單詞一個蘿卜一個坑地填入事先設置好的中文框框里,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下面的漢語式的英文句子:Readingmademe learn a lotof correct new words.(閱讀使我學到了許多單詞)
(2)硬套。學生完全依賴中文字面意思,不顧詞性內涵、前后搭配等而張冠李戴。
如 This year my listening skills have made much progress.(今年我在聽力技巧上取得了很大進步)因此,必須通過各種各樣的操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敏感性,使他們學會正確地理解漢英詞匯意義與用法之間的差異,在翻譯與寫作時正確地選詞。
2.造句(Making Sentences)。
高中生在寫作時常會出現(xiàn)一些在我們看來非常低級的錯誤,比如“Do part—time jobmean that you have to spend less time study.”本來是要表達“做兼職工作就意味著你只能花更少的時間學習”,選詞沒錯,可是一到了句子這一步,就前功盡棄了。這就是學生在造句時常犯的一種錯誤——生造。生造在本質上和生搬硬套并無明顯區(qū)別,只不過是造出的句子,意思更加難以猜測,讓人不知所云。這是因為漢語與英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漢語詞匯沒有屈折變化。
比如“學習”二字,無論是何種詞性、用于何種量時態(tài),詞形始終不變,如
我們常在一起學習英語(作謂語,表示經常性狀態(tài));
我們學習過英語(作謂語,表示過去狀態(tài));
我們正在學習英語(作謂語,表示進行狀態(tài));
你的學習怎么樣啊(名詞作主語);
你的學習成績這么好啊(名詞作定語)等等。
而英語詞匯有形態(tài)變化,用法上與漢語差別極大,有多種活用方式。比如,“study”一詞,其限定動詞形式有“study(動詞原形、第一人稱和第二或三人稱復數一般現(xiàn)在時)、studies(第三人稱單數一般現(xiàn)在時)、studied(一般過去式)等”;非限定動詞形式有“不定式to study、動名詞studying、分詞studied和studying等”。限定動詞形式在句中只能直接作謂語,而且有人稱和時態(tài)的變化。漢英兩種語言的這種差異也就導致了 “Do Part time job mean that you have to spend less time study.”這樣的錯誤。在造句時,學生還常在關聯(lián)詞方面犯錯誤。比如,漢語中“因為……所以……雖然……但是……”同時在一個句子出現(xiàn),受此思維定勢的影響,學生在漢英翻譯與英語寫作中常常一不留神就用上了“Because…so…Although Though…but…”由此,我們可以在平時讓學生多做各種句型的句子的漢譯英或者單個句子的改錯,使他們對句子的正確與否、各個詞語選擇是否得當等更加敏感,從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3.謀篇布局(O rganizing Paragraph and Essay)。
有些學生在寫、譯單句時可能很不錯,可從整段整篇來看,問題就來了。這是因為他們并不注意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不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連接與轉換。或過渡詞使用不當,或前后重復累贅,或開頭結尾不能互相呼應甚至互相矛盾,這就要求學生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不斷加以改進,增強其整體意識。
在高中階段,受學生知識水平和教師自身素質的限制,翻譯理論教學是不大可能而且也不必要的。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穿插些翻譯教學,只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并不是真的要把翻譯當成一門獨立的課程。在這里,翻譯知識與技巧的傳授只是一種用來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手段,而翻譯理論對高中生來說過于深奧難懂,難以領會和掌握,如果過分注重理論的傳授,會給學生造成額外負擔,更無法有效地提高其英語寫作水平。
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能適當地談一些比較簡單易懂、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初步了解翻譯的本質、特征等;其他時間則應把重點放在翻譯技巧的傳授與操練上,全力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夠在英語寫作中熟練而又靈活地加以運用所學到的東西,從而使英語寫作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