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洪恩, 王宜寧, 程玉玲, 徐雯斐
(山東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山東青島266590)
蝸桿傳動是機械傳動中應用廣泛的一種運動,在空間交錯的兩軸間傳遞運動和動力。蝸桿傳動具有傳動比大、工作平穩、噪聲小、結構緊湊、可實現自鎖的優點。但一般的蝸桿傳動效率較低,摩擦損失較大,為了與蝸桿配對組成減摩性良好的滑動摩擦副,蝸輪常用貴重的有色金屬制造。為了節省有色金屬,降低成本,在蝸桿傳動的優化設計中,應該以蝸輪的有色金屬圈體積最小作為設計目標。賈毅朝和鄧曉紅[3-4]利用MATLAB優化函數對蝸桿頭數、模數、直徑系數等參數進行了優化,得出了不同參數對蝸輪齒圈體積的影響,但未給出滿足條件的最優解。本文采用遺傳算法對蝸桿齒輪體積進行參數優化,利用遺傳算法與其他優化算法相比具有更強的全局尋優能力、隱并行性、高魯棒性等智能特性,避免常用優化算法中出現的局部最優解,大幅度降低陷入局部最優解的概率。
根據優化目標,取蝸輪齒圈的體積最小作為目標函數,由圖1得到

式中:b是齒寬;de是外徑;da是齒頂圓直徑;df是齒根圓直徑;d0是內徑,q是蝸桿的直徑系數;m是蝸輪模數;i是傳動比;z1是蝸桿頭數;ψe和ψb分別是蝸輪齒圈外徑系數和齒寬系數,在本函數中取ψe=1.5,ψb=0.75。
由式(1)可知,蝸輪齒圈的體積與蝸桿頭數z1、模數m、直徑系數q和傳動比i有關。由于傳動比i一般是已知量,所以取蝸桿頭數z1、模數m、直徑系數q作為本次設計的變量,即 x=(x1,x2,x3)T=(z1,m,q)T,因此可將目標函數寫成


圖1 蝸輪齒圈的結構簡圖
1.3.1 性能約束條件1)蝸輪齒面接觸強度的限制:

式中:K為載荷系數;蝸輪傳遞的轉矩T2=9550iηP1/n1;P1為輸入功率;n1為轉速;蝸桿傳動效率[σH]是蝸輪齒圈材料的許用接觸應力。因此得到

2)蝸輪齒根彎曲強度的限制:由于蝸輪輪齒的齒根是圓弧形,抗彎能力較強,很少發生蝸輪輪齒折斷。所以,不再進行蝸輪齒根彎曲強度的計算。
3)蝸桿剛度的限制。此次設計的蝸桿工作時最大撓度不大于0.001d1=0.001mq,即y=。其中:蝸桿支承跨度L≈0.9miz1;慣性距J=πm4(q-2.4)4/64;蝸桿圓周力Ft1=2T1/(mq);徑向力Fr1=2T2tan20°/(iz1m);彈性模量 E=2.1×105MPa。
因此得到

1.3.2 設計變量邊界條件
1)蝸桿頭數的限制。要求2≤z1≤3,因此有:

2)模數的限制。對于中小功率的蝸桿動力傳動,3≤m≤5就可滿足需要,因此有:

3)蝸桿直徑系數的限制。取5≤q≤16,因此有:

遺傳算法(GA)是一種通過模擬自然界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過程搜索最優解的方法。它把問題看成一個群體,根據適者生存的規則,在潛在的解決方案種群中逐次產生一個近似最優解的方案。遺傳算法的主要運算過程如下:1)初始種群的產生;2)編碼;3)適應度評價;4)選擇;5)交叉;6)變異;7)終止條件判斷。
在GA中,用適應度函數來度量群體中各個個體的優良程度。適應度較高的個體遺傳到下一代的概率較大,適應度較低的個體遺傳到下一代的概率較小。適應度函數的構造如下:

其中:x是染色體;f(x)是目標函數;p(x)是懲罰項。利用外點懲罰函數構造適應度函數,對于最小值問題:
p(x)=0,x 可行;

式中,r0和r1是不等式約束函數的懲罰因子。
根據式(2),設定初始工作條件為:單級普通圓柱蝸桿齒輪減速器的輸入功率P1=6 kW,轉速n1=1 450 r/min,傳動比i=20,單向傳動,載荷平穩,k=1.1。蝸桿選用低碳合金鋼20CrMnTi,芯部調質,齒部滲碳淬火,硬度>45HRC;蝸輪選用錫青銅ZCuSn10Pb1,金屬膜鑄造。蝸輪齒圈的許用接觸應力[σH]=220 MPa。通過利用MATLAB對這個問題進行優化求解,驗證了遺傳算法在齒輪優化過程中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1)針對具體工程建立優化設計的數學模型。2)分析數學模型的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并建立相應的目標函數和約束函數文件。3)選用合適的優化工具函數,建立調用優化工具函數的命令文件。4)完成優化設計,分析優化結果。
部分優化程序如下:適應度函數的建立:
function[sol,y]=GA_VY(sol,options)
%設計變量
x(1)=sol(1);x(2)=sol(2);x(3)=sol(3);
%目標函數
i=20;
f=1.48*pi*(x(3)+2)*(40*x(1)-0.9)*x(2)^3;
%性能約束
K=1.1;P1=6;n1=1450;sigma_HP=220;
eta=1-0.035*sqrt(i);T1=9550*P1/n1;T2=i*eta*T1;
g1=K*T2*(15150/(i*x(1)*sigma_HP))^2-x(2)^3*x(3);
g2_1=0.729*i^3*x(1)^3*sqrt((2*T1/(x(2)*x(3)))^2+(T2*tan(pi/9)/(i*x(1)*x(2)))^2;
g2_2=157.7*pi*x(2)^2*x(3)*(x(3)-2.4)^4;
g2=g2_1-g2_2;
r0=0.1;r1=0.05;
p=r0*g1^2+r1*g2^2;
if(g1<=0)&(g2<=0)
y=-f;
else y=-(f+p);
end
%編碼和生成初始種群,個體數目一般取20~100
bounds=[2 3;3 5;5 16];
startPop=initializega(50,bounds,’GA_VY’,[]);
%遺傳算法優化搜索,終止進化代數一般取100~500
[xf,endP,beestS,trace]=ga(bounds,’GA_VY’,[],[],[],’maxGenTerm’,500,);
根據3.2節中的程序,運行此程序,繁殖到251代得到穩定解,即得到遺傳算法最優解:
x=(z1,m,q)=(2.9969,3.9910,15.2265)Vmin=605794.2268mm3。
對優化結果進行圓整,得到取蝸桿頭數z1=3,模數m=4mm,直徑系數q=16,蝸輪齒圈體積V=637 934.1165 mm3。將最優解代入性能約束條件中,驗證均滿足約束條件。經圓整后的結果與常規設計對比,如表1所示。
1)從表1中知道,相比常規設計結果,蝸輪齒圈體積減少31%。顯而易見,用優化設計的得到的方案更加緊湊,充分顯示了它的應用價值。

表1 優化設計與常規設計對比
2)應用遺傳算法進行設計能夠提高設計水平,減少材料的使用,這為產品的優化改進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
[1] 陳倫軍,羅延科,陳海虹,等.機械優化設計遺傳算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 郭仁生.機械工程設計分析和MATLAB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3] 賈毅朝,曲爾光,張慧鵬.基于MATLAB的蝸桿傳動優化設計[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0(5):97-99.
[4] 鄧曉紅.蝸桿傳動的優化設計[J].淮海工學院學報,2005,14(4):21-23.
[5] 喬桂玲,呂莉.蝸輪蝸桿的參數化設計與繪圖[J].煤礦機械,2007,28(2):85-88.
[6] 杜海霞.基于遺傳算法的錐齒輪減速器優化設計[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1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