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曉, 林利芬
(1.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7;2.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武漢 430205)
原JQ300t架橋機用于嘉紹大橋鋼箱梁的架設,為幅度固定的架橋機,其幅度為11.85 m,由金屬框架、錨固機構、吊具、起升機構、縱移機構等部分組成。為節(jié)約成本,對設備再次利用,根據(jù)泉州灣跨海大橋鋼混梁的架設特點,改造為變幅架橋機,幅度分別為7.4 m、6.6 m和5.45 m,采用伸縮套筒對架橋機進行變幅,圖1為改造后的JQ300架橋機整體立面圖。

圖1 JQ300架橋機整體立面圖
JQ300t架橋機為步履式變幅橋面架橋機,具有提升3種幅度下的鋼混梁、步履行走和尾端錨固等功能。金屬框架下方有頂升油缸和縱移油缸,兩個油缸交替運行,實現(xiàn)縱移行走;起吊鋼混梁時,頂升油缸收縮,尾部錨固;變幅機構為伸縮套筒結構,由內(nèi)拉桿和外拉桿以及銷軸組成,通過伸縮套筒,插入銷軸固定來調(diào)節(jié)幅度;每個吊裝幅度下,兩個銷軸同時受力。分析變幅伸縮套筒機構時,首先建立架橋機的整體有限元模型,對3種變幅工況進行有限元分析,通過后處理,提取簡化的伸縮套筒軸力。然后再建立細化的伸縮套筒裝配體模型,添加3種幅度下的最大軸力,對其進行強度和剛度分析。圖2為JQ300t架橋機變幅機構分析流程。
在使用有限元分析問題時,如果直接對真實結構進行建模分析,分析時復雜程度高,分析工作量大,在對JQ300t架橋機進行分析時,進行適當簡化。采用有限元計算軟件Femap With Nastran建立JQ300t架橋機整體計算模型,整體金屬框架使用螺栓進行聯(lián)接,建模時直接用BEAM單元代替金屬框架箱梁,節(jié)點之間直接連接,忽略了螺栓孔和主梁翼緣等細小結構。4臺起升卷揚機采用MASS單元以質(zhì)點的形式模擬;卷揚機與底座連接采用RBE2單元模擬;前斜撐與前支座采用鉸接(釋放銷軸方向自由度);前上拉桿與前斜撐和立柱采用鉸接(釋放銷軸方向自由度);后拉桿與錨固座之間采用鉸接(釋放銷軸方向自由度);圖3為JQ300t架橋機整體計算模型。

圖2 JQ300t架橋機變幅機構分析流程
模型中所加荷載為有風工作狀態(tài)下吊裝載荷,有3種吊裝工況:1)5.45 m幅度下吊裝梁塊;2):6.6 m幅度下吊裝梁塊;3)7 m幅度下吊裝最重梁塊。
梁塊重量為300 t,動載荷系數(shù)為1.1,工作風速六級,風壓為250 N/m2。風載荷以重力加速度形式添加在沿架橋方向。

圖3 JQ300t架橋機整體計算模型
對分別建立的3種幅度的有限元模型,進行分析。通過軟件的后處理功能,分別提取3種工況下的伸縮套筒變幅機構的軸力。5.5 m、6.6 m、7 m幅度下吊裝時變幅機構軸力分別為92 t、110 t和123 t。在進行變幅機構細化模型分析時,使用最不利工況,即7 m幅度下吊裝時的123t變幅力作為添加載荷。
變幅機構為箱梁套筒結構,內(nèi)外箱梁套筒材料為Q345B,工作風壓下的安全系數(shù)為1.34,σs/1.34=257 MPa。銷軸材料為40Cr,σs/1.34=366 MPa。箱梁套筒的三維裝配模型在Femap With Nastran中建立。劃分網(wǎng)格時內(nèi)拉桿、外拉桿和銷軸均為六面體單元,每個銷軸與內(nèi)外拉桿之間共有4個接觸面;銷軸與內(nèi)外拉桿之間的接觸面為接觸單元,銷軸屬性為Master,內(nèi)外拉桿的屬性為Slave,截面之間的摩擦因數(shù)為0.3。為模擬套筒變幅機構,在變幅力方向上均勻受力,外拉桿尾部平面為固定,另一側內(nèi)拉桿面中心點建立一個中心節(jié)點,中心節(jié)點與周圍節(jié)點建立RBE2單元(為剛性面),提取的最大拉力123 t添加在面中心的節(jié)點上。圖4為JQ300t架橋機伸縮套筒變幅機構有限元模型。

圖4 JQ300t架橋機伸縮套筒變幅機構有限元模型

圖5 銷軸沿軸向的受力曲線圖

圖6 銷軸的綜合應力沿長度方向的分布云圖
圖5 為最大變幅力下的套筒變幅機構整理應力分布圖,最大綜合應力為147.6 MPa,小于許用應力257 MPa。內(nèi)拉桿的應力從接近套筒口到遠離套筒口應力越來越小;外拉桿從接近套筒口到遠離套筒口應力越來越大;銷軸的最大綜合應力47.2 MPa,小于許用應力366 MPa;從靠近拉桿腹板外邊緣到內(nèi)邊緣,應力開始增大,然后逐漸減小,中間一段處于均布狀態(tài)。圖6為銷軸的綜合應力沿長度方向的分布云圖。
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軟件Femap With Nastran對JQ300t架橋機3種工況下的變幅機構裝配體進行有限元靜力學分析,得出該結構強度和剛度均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并有較大安全裕度,在施工中能夠安全使用;這種從整體到局部的分析方法,對類似的分析計算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GB/T3811-2008 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S].
[2] GB50017-2003 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S].
[3] 陳紹蕃.鋼結構穩(wěn)定設計指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3.
[4] 林利芬.基于Femap&NX Nastran的3000t托盤金屬結構分析[J].價值工程,2014(7):83-84.
[5] 林利芬.基于ANSYS的150T浮筒搬運機結構分析[J].機電信息,2014(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