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在美國主導下,“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已經從一個APEC框架內的小型多邊貿易協定轉型為覆蓋面更廣、更有約束力的自由貿易協定。2009年美國加入TPP之后,談判規模迅速擴大。在2015年10月5日,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智利、秘魯、文萊、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等12個國家達成TPP新協定。TPP不僅要求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完全削減為零,而且在勞工權利、中小企業、投資、電信等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開放、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添加了新的要求和標準,被標榜為“更全面、高標準、高質量”的區域貿易協定。
我國與TPP國家間的農產品貿易非常緊密。按照2000年不變價格(下同),我國與TPP成員國的農產品貿易額快速增長,由2001年的140.9億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636.2億美元,年均增長13.4%。在2013年,我國對TPP國家農產品出口198.2億美元,占農產品總出口的41.1%;我國從TPP成員國農產品進口438.0億美元,占農產品總進口的47.4%。由于進口增長顯著高于出口,我國與TPP國家的農產品貿易逆差不斷增大,在2013年貿易逆差達到239.9億美元。
我國與TPP國家間的農產品貿易體現了各自資源的比較優勢。我國對TPP國家主要出口加工食品、園藝產品和動物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三類產品出口占2013年對TPP國家農業總出口的97.6%,其中,加工食品出口占50.0%。我國從TPP國家主要進口谷物、植物油籽和棉花等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在2013年,谷物、油籽(主要是大豆)和植物油(主要是菜籽油)占從TPP農產品總進口的40.9%。其中,大豆是進口金額最大的農產品,占我國從TPP國家農產品總進口的26.8%。奶制品和紡織品原料(以棉花為主)所占份額分別為20.9%和18.3%。
我國出口到TPP國家的農產品與TPP成員之間的貿易農產品存在較高的相似度,產品替代性較強。2013年,TPP國家對TPP市場的農產品出口為1671.7億美元,占TPP國家農產品出口的44.0%;從TPP市場農產品進口為1711.4億美元,占TPP國家農產品進口的49.5%。同時,我國出口到TPP市場的農產品與TPP成員間貿易農產品的相似度較高。隨著TPP協定逐步實施,TPP成員之間農產品貿易將進一步增強,對我國出口農產品將產生較顯著的替代作用。
模型分析結果表明:TPP對我國農業生產和貿易將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是對農業的總體沖擊極為有限。如果TPP12國之間完全消減進口關稅,我國加工食品、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和其他園藝產品等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出口將有所下降,產出也將相應降低。然而,谷物和油籽等不具有出口優勢的農產品受到的影響較小,甚至因國際價格上漲,產出略有增長。值得一提的是,TPP對我國紡織和服裝產業負面影響較大,導致國內棉花需求降低,對棉花生產將造成不利影響。從總體影響上看,TPP將導致農業產值降低,農業收入減少,但是影響幅度很小。
根據我國農產品供需和貿易變化的實際情況,TPP在短期對我國農業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小,我國需要保持政策定力,繼續強化和完善國內農業發展政策,不斷修煉“內功”,大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有效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此外,我國需要在WTO框架下,積極參與推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構建更為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新秩序,為國內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