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龍飛

當前,我國馬鈴薯主產區陸續收獲,市場供給逐步增加。為準確把握馬鈴薯市場形勢,研判后期價格走勢,近日,記者采訪了農業部蔬菜全產業鏈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李輝尚副研究員。
當前北方主產區生產及市場情況如何?
“近年來,我國馬鈴薯產業穩定發展,其中以河北、內蒙古為主的北方產區年產量超過380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8%。”李輝尚說,8月份以來,河北、內蒙古主產區陸續收獲上市,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生產總體穩定發展,個別地區減產明顯。近年來,全國馬鈴薯生產穩定發展,面積和產量均保持穩中有增態勢。
“據了解,內蒙古中部及呼倫貝爾市西部地區三類以下墑情出現天數達30天以上,個別地區持續達50天以上,加之氣溫升高,旱情逐漸加重,致使馬鈴薯結薯率和商品率大幅下降;8月上旬,多倫縣局部遭受冰雹影響,據當地農戶介紹,部分地塊兒畝產將減1000斤左右,對今年的收成有所影響。”
二是今年以來,馬鈴薯價格保持相對較低水平,北方產區新薯上市以來收購價高開低走后又有所回升,總體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三是生產成本穩中略增,薯農收益低于去年水平。受土地承包、人工等費用有所增加影響,馬鈴薯生產成本穩中略增,加上地頭價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產量基本穩定或減少,薯農受益有所下降。
四是主食產品開發戰略拉升所用明顯,市場主體積極性明顯提高。“國家馬鈴薯主食產品開發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實現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制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能夠成為三大主糧的有益補充。”
當前我國馬鈴薯市場面臨哪些問題?應采取何種措施?
李輝尚表示,當前我國馬鈴薯市場主要有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專用種薯培育有待進一步加強。隨著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和主食產品開發戰略的實施,鮮食馬鈴薯和加工專用品種的培育推廣顯得尤為重要。
“建議根據不同用途類別,進一步加強種薯培育,尤其要加大干物質含量較高、加工性能好的專用品種培育力度,助力主食產品開發戰略加快推進。”
除了加強專用種薯培育,李輝尚認為馬鈴薯主食產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需要一定的周期,加工企業應強化研發、注重宣傳,穩步推進。
二是商品薯品質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近年來,我國蔬菜冷藏設施不斷完善,馬鈴薯儲存條件不斷提高,商品薯質量進一步提升,但受生產、管理水平影響,爛薯現象已成為制約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
李輝尚指出,建議進一步加強科學種植技術宣傳推廣和應用,強化生產源頭和冷鏈存儲管理,提高馬鈴薯耐儲性和商品性,確保“種得好、存得住、賣得掉、賺得到”。
三是市場波動風險進一步增大。隨著我國馬鈴薯一季生產、周年供應格局的逐步形成,富農作用逐漸凸顯,各主產區錯峰上市銜接的節奏日趨弱化,交叉收獲上市供給、相互沖擊的作用反而逐漸顯現,加上災害天氣等的影響,市場波動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李輝尚說,據監測,今年馬鈴薯出口急劇減少,1-7月份累計出口702.3噸,同比減37.7%,出口轉內銷也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市場波動的風險。建議后期密切關注市場動態。
與此同時,馬鈴薯具有用途廣泛、產業鏈長等特點。因此,應從生產、加工、消費、市場、貿易等全產業鏈視角,建立健全馬鈴薯市場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做好形勢分析和預警研判,更好支撐決策和服務產業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