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永東+馬毅平+占鎮+鮑五洲


湖北傳統道地藥材種類多,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如羅田茯苓、麻城菊花、利川黃連、蘄春蘄艾、巴東玄參等品種種植歷史悠久、產業基礎好、市場占有率高。推進傳統道地藥材產業化已成為湖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共識。近年來,麻城菊花迅猛發展,得益于麻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菊花產業列入“六個百里特色經濟板塊”和“三鄉三業”規劃,并作為麻城農業第一品牌來打造,多舉措促進菊花產業發展。2014年全市菊花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總產量達4800噸,系列產值3.75億元。菊花產量占全國藥用福白菊產區總量1/3以上,與浙江桐鄉、江蘇鹽城并稱中國藥用保健白菊花三大產地,成為全國最大菊花生產基地。
建設基地,
示范推廣標準化先進技術
為推進菊花產業的發展,麻城市堅持政策鼓勵、技術扶持、宣傳發動作為工作的突破口,千方百計提高農民對種植菊花的認可度和積極性,引導農民規范種植菊花。一是出臺獎勵政策。麻城市政府和市菊花產業化領導小組專門發文,鼓勵連片大面積發展菊花標準化基地,對種植面積500畝以上或人均種植面積達到1畝以上的村或專業合作組織、種植面積超過5畝的種植大戶,給予補貼和獎勵。二是推廣標準化生產和加工技術。實行配方施肥或使用菊花專用肥,開展綠色防控,確保生產全程無公害化。興建一批專業烘干烤房,取締“土灶”烘干,確保清潔加工。三是探索種植新模式。積極探索菊花輪作、套作生產模式(菊花+蔬菜,菊花+西瓜,菊花+夏糧夏油),緩解連作障礙。四是強化產品質量控制。實行生產全程產品質量控制,嚴格控制農業投入品使用,嚴厲查處和打擊使用禁用農業投入品和摻雜使假行為,確保麻城福白菊品質和市場信譽。目前福白菊種植已經覆蓋麻城市北部山區以福田河鎮為中心的五個鄉鎮(黃土崗鎮、乘馬崗鎮、順河鎮、三河口鎮),輻射到大別山南麓河南省新縣田鋪鄉、周河鄉、商城縣長竹園鄉等地,全市年種植面積穩定在5萬畝以上,已成為麻城市農業支柱產業之一。
培植龍頭,
開拓市場推動菊花產業發展
近年來,麻城市堅持把培植龍頭企業,壯大市場主體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戰略舉措來抓。大力扶持菊花加工企業,鼓勵社會各界以合作、投資、融貿等方式參與菊花項目建設,在項目資金上給予傾斜,減免部分稅費,支持企業產能擴張。同時加大對菊花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依托麻城市福白菊產業協會,以菊農為主體,組建福白菊合作社10多家,示范引領生產、加工和銷售工作。在市場開發上,突出加強菊花專業市場建設,目前已經建成了麻城市菊花廣場和菊花交易中心,逐步把福田河鎮建成大別山地區乃至全國知名菊花專業交易市場和集散中心;并建立“福田菊花網”,及時更新菊花產業發展動態、產銷信息、生產經驗和技術要點,為藥農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促進對外銷售和經驗交流。
打造品牌,
提高麻城福白菊知名度
麻城市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品牌整合的思路,大力培育麻城菊花品牌,不斷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推動麻城菊花向更高品味、更高層次邁進。積極組織菊花文化活動及產業研討會,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重點圍繞打造福白菊品牌,連續多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8年被農業部登記為全國首批“地理標志農產品”; 2009年獲國家工商總局“證明商標”保護;2010年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保健菊花之鄉”;2012年麻城九州通中藥有限公司菊花基地通過GAP認證,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中藥材GAP認證的菊花基地;2013年被湖北省農業廳授予“湖北省優質農產品”稱號,為湖北省首個獲此殊榮的中藥材。據浙江大學“中國農產品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心”評估,“麻城福白菊”品牌價值達到2.52億元。近年來,麻城市連續舉辦了三屆菊花文化旅游節和菊花產業研討會,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了福白菊的品牌效應。目前福白菊已銷往浙江、廣東、武漢、北京、上海、西安等省市,并出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香港等地。
加強領導,
營造氛圍發展菊花產業
一是成立菊花產業化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菊花產業化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市領導牽頭,農業、財政、水利等職能部門參與,并抽調專人組成工作小組,負責菊花產業統籌協調、技術指導和綜合服務等方面工作。二是建立部門分工協作工作機制。各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全力支持菊花產業發展。財政和農業部門整合支農資金,扶持菊花基地建設;農技部門搞好種植技術培訓和信息服務;稅務、公安等部門圍繞產業發展大局,創造寬松服務環境;廣播、文化等部門突出菊花文化特色,加大宣傳力度。三是積極爭取項目支持。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爭取農業專項和科技專項資金,提升菊花產業整體科技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