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月

繼入選2014《孤獨星球》世界十大旅游城市后,2015年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的世界上最值得去的52個城市中,阿德萊德又脫穎而出,成為澳大利亞惟一入選的城市。緊接其后,2015年最新一期全球最宜居城市評選中,阿德萊德再次榜上有名,與悉尼并列第二。作為澳大利亞最環保的城市,不論建筑、交通系統,還是其它各種項目,整個阿德萊德都融入了全球最頂級的“綠色”理念。
首創全球“零碳”城市
據《衛報》報道,南澳大利亞州政府近期公布新政,設定了吸引100億美元低碳投資的目標,意在助力澳洲經濟實現去碳化,將阿德萊德市打造成全球首個碳中和的城市。新政策文件將公開以咨詢公眾意見。
碳中和意味著二氧化碳凈排放量為零。當地政府希望,阿德萊德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城市。此外,墨爾本和溫哥華也希望在2020年前實現同一目標,而哥本哈根則希望在2025年前實現零碳。
目前一支由低碳經濟專家擔任成員的小組已組建完畢,成員包括前自由黨領袖約翰·胡森、弗蘭科·卓佐教授和氣候工作基金會總裁安娜·斯卡貝克。該小組將在氣候政策、清潔能源技術創造就業及其他低碳發展機遇等問題上建言獻策。
南澳大利亞州氣候變化與能源部長伊恩·亨特表示,由于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力度不夠,該政策很有必要。他說:“聯邦政府的減排目標非常低,這意味著他們在放棄全球氣候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努力。”
亨特表示,在氣候變化方面,南澳大利亞州在澳洲居于領先地位,同時該州也在尋求通過參加今年晚些時候的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來提升其受認可程度。南澳的目標是2050年前實現減排60%。州政府已經調整了發展規則,為可再生能源項目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他說:“我們需要繼續取得進展,因為未來的就業和行業趨勢是可再生以及清潔技術。我們很清楚經濟去碳化的必要性,為低碳經濟活動準備的40億美元已經就緒。”
亨特指出,阿德萊德市將把減排重點放在運輸和建筑方面,例如為希望節能的房地產所有者提供幫助或安裝太陽能板。同時,當地還將嘗試推出無人駕駛車輛,廢物處理和再生系統的改善也在計劃之列。此外,核能或許也將成為南澳大利亞州的未來趨勢。
“影子規劃”出綠洲
“生態城市”是上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計劃研究過程中提出的概念,對于其含義,不同學者各有看法。原蘇聯生態學家楊尼斯基認為,生態城市是一種理想城模式,其中技術與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創造力和生產力得到最大限度發揮,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環境質量得到最大限度保護。中國學者黃光宇認為,生態城市是根據生態學原理,綜合研究城市生態系統中人與“住所”的關系,并應用科學與技術手段協調現代城市經濟系統與生物的關系,保護與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資源與能源,使人、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互惠共生。
目前,世界公認的生態城市包括美國伯克利、巴西庫里蒂巴、日本北九州、澳大利亞阿德萊德,以及作為示范案例參加世博會展覽的德國弗賴堡和瑞典馬爾默等,它們從不同側面展現了生態城市的豐富含義。其中,以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為代表的一些城市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從城市整體規劃、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等宏觀調控層面上,應用生態學原理,制定明確的生態城市建設目標、原則和途徑,并指導和落實到城市生態化建設的具體措施上。
“影子規劃”是在理查德·雷吉斯特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的。1992年他在阿德萊德參加第二次生態城市會議的時候,驚奇地發現澳大利亞政府的部長和內閣被稱為“影子部長”和“影子內閣”,于是提出了“影子規劃”的設想。“影子規劃”向我們展示了在具有非常清楚的城市生態規劃和發展框架情況下,應該如何創建生態城市。
阿德萊德就是“影子規劃”一個成功的實踐案例。它的時間跨度為300年,從1836年早期的歐洲移民來到澳大利亞,到2136年的生態城市建成,描述了300年來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地區的變化過程。整個“影子規劃”由六個板塊組成,并針對各階段性目標分別提出具體的建設措施,體現了生態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另一方面,非政府組織也在環保事業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如大型金融機構建立了“環境會計審計制度”,他們在審核評估新建或已建企業財務收支的同時,還將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等納入審計評估范圍。一家建筑開發商在設計與建造一座大廈時,重視綠色建材使用、節水、節電、排水生態及土地有效利用,他們完成的建筑被稱為“五星級綠色建筑”,得到了澳大利亞綠色建筑管理委員會的認可,從而成為綠色建造商的典范。
全民環保成風
為使城市污染更少,更加宜居,阿德萊德在城市化思路上做出了以下調整:首先,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不一定是土地的城市化。具體來說,阿德萊德市使市區由向“外”擴張改為向“上”伸展,建設更多高層住宅,使中央商務區周邊2.5公里范圍內能容納更多居民,這樣使辦公、居住盡量集中一地,減少了交通流量。這種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發展公共交通的壓力以及交通污染;其次,城市化并不一定需要把規劃內的全部農村土地建成高樓,而可以有計劃地保留一部分,以獲取多種利益。南澳州議會最近決定,將阿德萊德市附近兩個葡萄種植區共19萬公頃的面積納入保護范圍,不允許進行城市化開發。這一決定不僅受到葡萄酒商的歡迎,也為阿德萊德市的旅游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為滿足城市化能源的需求,阿德萊德市政府偏向于更多選擇風能和太陽能等綠色能源。
阿德萊德是南澳大利亞州的首府。由于接近南半球西風帶,阿德萊德和南澳大利亞州許多地區的風力資源豐富,全國約一半的風力發電機組位于該州。截至2011年,阿德萊德等南澳州地區已經有15家風力發電場在運營,裝機容量1065兆瓦。
南澳大利亞州政府于2008年對太陽能發電給予入網補貼,刺激了太陽能發電的迅速發展。在州政府補貼的基礎上,阿德萊德市也設立了補貼計劃,幫助市內多座建筑安裝太陽能屋頂,包括學校、中心市場、汽車站、會議中心、博物館、議會、圖書館等。
作為世界上擁有第一輛太陽能公共汽車的城市,阿德萊德將繼續推廣太陽能公共汽車數量。阿德萊德還在市中心以東建設了一座太陽能示范村,所有住宅屋頂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熱水器。
發展綠色能源的努力取得了明顯效果。據官方統計,目前南澳大利亞州34%的電來自煤炭,超過40%來自天然氣,24%來自風能和太陽能。電網中風電的比例已接近風電大國丹麥的水平。
節能環保自然使城市更加宜居,阿德萊德市為此對特定項目進行了資金補貼。2008年,阿德萊德市議會批準將地產稅收入的1%用于應對氣候變化的新項目,設立“氣候變化行動基金”,支持可持續發展項目。在資金支持下,阿德萊德市采取多項措施推動可持續發展,如中央商務區有20%的辦公面積參與全國綠色辦公計劃,居全國首位;城市照明采用低能耗的LED燈;積極參與南澳大利亞州政府的“300萬棵植樹項目”;用循環水灌溉綠地;在人口密集社區,提高垃圾管理效率;推動綠色交通,鼓勵居民騎車出行,并在市區設立電動汽車充電站。
半個多世紀以來,正是澳大利亞政府、企業、民眾和綠色環保組織持久協同致力于環保事業,才能使澳大利亞有多達17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才能有那么多城市持續位于全球最宜居城市的前列,才能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全球空氣質量最好的國家之一。“環境并非是我們從祖輩那里繼承來可以隨意處置的遺產,它是我們從子孫那里暫時借用的住所,我們只有代為守護的責任,而沒有損毀破壞的權力。”這是一位阿德萊德環保學家的名言,愿這覺醒的環保意識能像阿德萊德的生態美譽一樣,滲透到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