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五洋
1. 總體上,關于實體零售業下滑或是假命題
中國商業場所營業面積,總體呈現擴張態勢。從銷售額看,社零總額也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2. 部分實體商業下滑主要來自消費者轉移和自身模式缺陷
新一代的數字消費者不僅僅大量線上遷移,而且是被新技術高度“賦能”,消費行為和消費理念發展了根本性轉變:由“孤陋寡聞”變為“見多識廣”;由“分散孤立”變為“相互連接”;由“消極被動”—變為“積極參與”。
其次,自身商業模式的缺陷導致進銷存積壓多重瓶頸。
第三,一線城市商業地產過剩也是重要原因。
3. 實體零售業真正的問題是結構優化
我國商業零售基礎設施結構與布局不合理。一二線城市商業基礎設施過剩,而三四五線商業設施嚴重不足。
4. 實體零售業不會消亡,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業界普遍預測到2020年,純網絡零售占社零總額的比重大約在18%-20%左右,依然有80%以上的交易在線下發生,實體零售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5. 但是,未來的實體零售業一定是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武裝起來的商業業態,其地理布局、技術手段、商業模式都會發生重大變化
電子商務與實體零售業逐步趨于融合,全渠道是共同選擇
6. 由于消費者的線上遷移,品牌商和實體零售商紛紛線上轉型,線上與線下的O2O是大勢所趨,包括王府井、蘇寧、國美等都在做這方面的嘗試。
7.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經營,其背后的商業邏輯至關重要
即以客戶為中心來創新產品和服務,再配合以拉動式的供應鏈,加速價值流動,這才是商業的核心要義。
8. 互聯網對零售業更大的作用在供應鏈協同
在線營銷和銷售確實帶來了渠道的拓展、交易額的擴大,但無法根本解決零售業的兩難困境:缺貨和庫存的矛盾。解決這一難題依賴于供應鏈的協同,包括分銷體系、物流和生產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