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琛 張海峰 郝秀云 劉克能
(1.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2.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江蘇 南京 210094;3.挪拉通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21)
元認知是弗拉維爾(Flavel)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個概念,他認為:元認知就是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元認知策略是一種典型的學習策略,即通過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開展學習—學習反饋—調整學習內容、方式或途徑等—再學習和反饋—……—直到達成目標。下面,本文以學習Mark點的設計為例,介紹如何通過元認知的學習策略進行自主學習。
1)確定學習目標:掌握與Mark點設計有關的理論知識和設計實踐。
2)制定學習計劃:
①通過查閱紙質書籍、網絡資源或同學、朋友、老師之間的探討,了解與Mark點作用、設計理論有關的知識。
②將上述理論知識梳理出來,并就其中的基礎部分、設計要點以及易出錯部分記錄下來,最好能找到案例予以佐證。
③進行上機實踐,與理論知識進行對照,并請其他有經驗的人員幫助評判(比如老師),進行學習效果反饋。
④根據反饋結果,調整學習方式、學習方法或學習途徑。
⑤再學習、再反饋、再調整直到達成目標。
⑥學習總結。
一個完整的Mark點包括:標記點或特征點和空曠區,如圖1所示。標記點常見的形狀如圖2所示。

圖1 基準點的組成

圖2 常見Mark點圖形
一般情況下,標記點應優選直徑為Φ1mm(±0.2mm)的實心圓,空曠區圓半徑r≥2R(R為標記點半徑),當r=3R時,設備識別效果最好。
因為空間中,不在一條直線上的3個點可以確定一個平面,所以,若條件允許,可在需要進行貼裝元件的PCB板面上呈“L”形放置3個Mark點,如圖3所示。但若板面緊張或受到其它方面的限制,不能放置3個Mark點,則在需要進行貼裝的板面上至少放置一對Mark點,呈對角放置,但不能完全對稱,如圖4所示。

圖3 呈“L”形放置的Mark點

圖4 對角放置的Mark點
另外,Mark點距離PCB板邊緣距離必須大于SMT設備夾持的最小間距要求,且必須在PCB板內而非在板邊,并滿足最小的基準點空曠度要求。此外,為了保證印刷設備和貼片設備的識別效果,Mark點空曠區應無其它走線、絲印、焊盤或V-Cut等,與其它同類型金屬圓點(如測試點等)的距離不低于5mm,如圖5所示。

圖5 Mark點布局布線要求
制造PCB裸板時,同一PCB板上Mark點尺寸變化不能超過25μm。否則尺寸變化過大,機器影像獲得的數據偏差會超出標準值的變化范圍,從而做出拒絕進板和報警,影響生產效率。
Mark點標記的表面平整度應該在15μm之內,且所有Mark點的內層背景必須相同。否則平整度不好,可能會影響機器的識別效果甚至讓機器無法識別。
同一板號的PCB上,所有Mark點必須大小形狀一致;建議將所有圖檔中的Mark點標記統一為Φ1mm的實心圓。當Mark點標記與印刷板的基質材料之間出現高對比度時可達到最佳的性能。此外,Mark點若做在覆銅箔上,需要與銅箔進行隔離。
為了評估學習效果,利用protel軟件繪制了一個50mmX30mm的PCB樣板,并在板面上設計了Mark點,如圖6所示。

圖6 首次Mark點設計圖樣
通過軟件測量,發現兩點坐標分別為(6.5,23.5)和(43.5,6.5),采用了對稱設計,Mark點標記點直徑為Ф0.5mm,空曠區寬度為2mm。對照第2部分中的Mark點構成要素及其主要設計參數和Mark點布局布線要求,發現該設計中設計參數和布局均不太恰當,需要進行修改。通過該練習,可以發現學習者對于Mark點的主要設計參數和布局方面的知識掌握還不全面,需要進行加強。
通過前面的反饋練習和評估結果,發現需要在Mark點設計參數及布局方面需要加強學習。在后續的學習調整過程中,除了多查閱資料外,還去生產線體旁仔細查看設備工作過程,仔細體會不同設計參數及布局效果對機器識別結果的影響。
通過再次學習,發現:①Mark點對角放置時,不能完全對稱,否則進板錯誤時,機器無法發現,從而出現印刷糊板或后續貼裝錯誤的缺陷。對于一些有特殊要求、需要精確定位的單個元件 (如QFP、CSP、BGA等重要元件),可設計局部Mark點標記,以提高貼裝精度。②Mark點標記符號不宜過小或過大,過小可能系統不易識別;過大,可能超出識別范圍,不被當作Mark點處理。不論哪種情況,均有可能使系統出現誤報,耽誤生產的正常進行。所以,采用圓形標記符號時,其直徑應控制在Ф1-3mm,空曠區寬度應在標記符號半徑的2倍以上,最好是標記符號半徑的3倍。本例中,若將圓形標記符號直徑設計為Ф1mm,則空曠區直徑應為3mm。
將前次的練習圖樣進行改進設計,如圖7所示。

圖7 改進后的Mark點設計
根據前面所介紹的,不難發現,Mark點雖然容易設計,但一些細節問題卻容易忽視。若設計不當,Mark點應有的作用不僅不能發揮出來,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造成印刷錯誤,延誤生產。所以,作為電路設計人員,不僅需要掌握好電路設計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掌握組裝設備對PCB的制造要求,充分考慮從設計到生產的各個環節的要求,做好可制造性設計,提高產品的可制造性、生產效率和經濟性。
[1]朱秋英.PCB設計與可制造性之間的關系[M].硅谷,2012(17):48-49.
[2]丘丹.DFM在PCBA質量控制中的運用[M].中國新通信,2012(10):56-59.
[3]杜連芳,胡嵐.PCB工藝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M].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