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霞,任紅霞,雍桂玲
(臨洮縣人民醫院,甘肅臨洮 730500)
心血管內科應用微量注射泵常見問題及護理措施探討
周銀霞,任紅霞,雍桂玲
(臨洮縣人民醫院,甘肅臨洮 730500)
心血管內科;微量注射泵;護理措施
微量注射泵具有能將藥液精確、微量、恒量、恒速、持續泵入人體內的特點[1]。在心血管內科病區,大部分為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多變且常伴有血壓、呼吸、心率、心律不穩定及相關重要臟器的衰竭,需微量注射泵泵入各類血管活性藥物、強心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鎮靜藥物、降壓藥物及電解質溶液等需嚴格控制流速、流量的藥物。由于上述藥物的特殊性,微小劑量的改變都會使患者的心率、血壓等發生變化。使用微量注射泵也存在一些如操作程序不夠熟練、脫管、儀器中斷泵入等不容忽視的危險因素,現將臨洮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自2006年使用微量注射泵以來出現的一些問題及護理措施進行歸納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以提高搶救成功率和護理質量,確保患者安全。
1.1 臨床資料
2006年7月—2014年7月臨洮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對住院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的共3 246例。根據病情需要,分別使用微量注射泵泵入硝酸甘油、單硝酸異山梨酯、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鈉、烏拉地爾、可達龍、利多卡因、異丙腎上腺素、艾司洛爾、呋塞米、胰島素、10%氯化鈉注射液等藥物,并對每例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的實際情況進行登記。
1.2 方法
在使用微量注射泵的過程中,記錄微量注射泵異常報警、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藥物外滲、靜脈回血處理不當等各種不良現象,每次出現問題及時解決,并且做好詳細記錄,最后分類歸納整理。

表1 微量注射泵應用中出現問題的統計
(1)護士操作不當或失誤。由于護士操作不規范、不熟練導致出現藥物外滲、靜脈回血處理不當、管道堵塞、微量注射泵速率調節錯誤、用藥時間過長等現象發生,共計128例患者。
(2)藥物、留置針的不良反應。由于高濃度刺激性強的藥液和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留置針,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性炎癥反應,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共發生靜脈炎8例。
(3)微量注射泵故障。微量注射泵出現故障,導致速率不準確,共56例患者。
(4)微量注射泵的附件不配套。一次性注射器大小不合適,出現針管夾固定不牢,導致針管滑脫或藥液剩余較多儀器開始報警的3例,使用的延伸管過軟使靜脈通路阻塞的8例。
(5)患者因素。使用微量注射泵用藥時間長,患者不能耐受,自行調節速率的10例。
3.1 護士操作不當或失誤
(1)加強培訓,規范護士對微量注射泵的應用。加強工作責任心,要熟悉微量注射泵的性能,正確掌握使用方法和各按鍵的設置、功能,掌握注意事項,并對常見的問題有高度的認識,避免微量注射泵速率調節錯誤、用藥時間過長等現象發生。
(2)加強巡視觀察,嚴密觀察用藥的局部反應,如有無回血、外滲、管道堵塞,尤其從中心靜脈輸入時,應密切觀察有無回血腫脹,局部皮膚顏色是否發紅、溫度是否升高,血管走向有無條索狀紅線等,一旦發現藥物外滲,應立即停止泵入,重新選擇靜脈,并做好局部處理,如用50%硫酸鎂濕敷腫脹處。
(3)選擇合適的靜脈進行穿刺:使用微量注射泵前,先選擇好血管,一般選擇血管較粗直、易固定并便于觀察的上肢部位進行靜脈穿刺,靜脈回流緩慢和半坐臥位決定了在下肢輸液時靜脈炎發生率高,因為輸液時,液體和藥液滯留于下肢靜脈的時間比滯留于上肢靜脈的時間長,因此應盡量避免在下肢穿刺輸液。另外,免疫力低下是發生靜脈炎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免疫力顯著降低,對穿刺所造成的靜脈壁創傷的修復能力和對機械性刺激(留置導管所造成的)及細菌所致局部炎癥的抗炎能力也隨之降低,在使用外周靜脈留置針時較易發生靜脈炎,因此應注意提高免疫力。微量注射泵輸液為專用靜脈通道,盡量不與其他藥物共用一條靜脈。一般留置針3天即要更換,避免長期輸液造成靜脈炎和穿刺局部炎癥。
(4)妥善處理管道回血,更換注射器或患者躁動、咳嗽導致管道有回血時,嚴禁按快進鍵處理回血,可用另外的注射器將液體回抽,再用生理鹽水緩慢沖注,并將延伸管內有血的液體排除,如果延伸管內回血較多,需重新更換,調節微量注射泵后連接。應用期間不能隨意中斷泵入藥物,可提前配好藥物,連同微量注射泵更換,更換動作要迅速、準確,血管活性藥物更換前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規范更換注射器方法:先將管道夾緊,按停止鍵卸下注射器,裝上配有50 ml藥液的注射器,按快進鍵排氣,藥液排出后立即按開始鍵從空注射器上分離延伸管接到新注射器上,再將管道打開。研究表明:規范方法能有效地預防血液的回抽或瞬間非意圖性快速注入大量藥液給患者造成致命性的危險[2]。
3.2 微量注射泵故障
觀察微量注射泵黃燈亮閃頻率、注射泵工作狀態及速率是否處于正常。需更換藥物及改變速率時應及時記錄,并嚴格交接班,做到口頭講清、書面寫清、床邊看清。定時檢修和調試微量注射泵,及時清洗微量注射泵表面污物、殘液,防止其腐蝕機器,用后由專人保管。
3.3 微量注射泵的附件不配套
定期檢查,對發現不匹配的附件及時做好記錄、及時更換,保證正常使用。
3.4 患者因素
在開始使用微量注射泵時,向患者做好宣教,向患者說明使用方法及治療目的、注意事項,防止患者自行調節。避免由于對使用儀器不了解而產生的情緒緊張及恐懼。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臨床治療和搶救時需要使用多種血管活性藥物,需要嚴格控制藥物劑量和給藥速度。微量注射泵技術既可控制藥物用量,又可維持最佳的血藥濃度,避免了較大的誤差,增強了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項技術操作簡便,大大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同時也提高了護理工作的質量。但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微量注射泵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風險,為了降低風險、保證患者安全,在使用微量注射泵之前,必須規范學習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微量注射泵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措施。應嚴格執行操作規范、三查七對,對于高濃度的液體加強巡視,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1]葛愛君.心力衰竭患者在應用微量注射泵時存在的安全隱患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4):96-97.
[2]曾桂英.微量推注泵更換注射器方法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32):34.
R195
B
1671-1246(2015)24-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