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玲,南黨斌,雷蕾
(甘肅省血液中心,甘肅蘭州730000)
機采血小板采集失敗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俞秀玲,南黨斌,雷蕾
(甘肅省血液中心,甘肅蘭州730000)
目的通過收集2013—2014年我中心無償獻血者資料,分析機采血小板采集失敗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杜絕采集失敗發(fā)生,避免血液資源浪費。方法對33例采集失敗案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采集失敗主要是由紅細胞沖紅導致,其次由乳糜血導致。結論加強獻血前健康體檢征詢力度、各項檢測指標分析,在篩選獻血者、采集時注意核查并密切觀察,是保護獻血者采集安全及減少采集失敗的關鍵所在。
機采血小板;無償獻血;沖紅
1.1一般資料
選擇標準:2013—2014年在我中心無償捐獻機采血小板的獻血者,均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18467-2011);外周血小板計數(shù)≥150×109/L,HCT≥36%,Hb:男≥120 g/L,女≥110 g/L;體重:男≥50 kg,女≥45 kg;年齡18~55歲;一周內未服用阿司匹林類藥物;初篩HBsAg、抗-HCV、TP陰性,ALT≤40 IU;兩次采集間隔時間≥4周。
1.2設備儀器
Amicus、MCS+兩種血細胞分離機及一次性配套耗材,血細胞分析儀KX-21。
1.3采集方法
按兩種血細胞分離機操作規(guī)程進行血小板采集。
1.4采集失敗判定標準
沖紅、采集過程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中止采集,一切導致獻血中止的現(xiàn)象均判定為采集失敗[1]。
2013—2014年甘肅省血液中心共采集血小板11 504人次,采集失敗33例,采集失敗率為0.29%,失敗原因見表1。

表1 33例血小板采集失敗原因(n)
(1)根據(jù)表1得知,采集過程中血小板懸液中混入紅細胞,即沖紅導致采集失敗共23例,占69.70%。其中4例為Amicus血細胞分離機沖紅,占17.39%,沖紅原因為機器探測器故障。其余19例均為MCS+血細胞分離機造成的沖紅,占82.61%。引起沖紅的因素較多,采集過程中的第一、中間和最后循環(huán)都可能發(fā)生,筆者通過多次觀察發(fā)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類:①紅細胞體積偏小,在離心機高速轉動時,MCV值偏小的紅細胞懸浮與血小板分層不明顯,光電探測器難以識別,而隨血小板被收集到血小板袋中造成血小板沖紅[2]。這種情況共發(fā)生4例,均為18~23歲年輕女性獻血者,可能與女性MCV、MCH值偏低有關。②血小板計數(shù)為150~170×109/L,HCT為48%~50%時,在最后兩個循環(huán)沖紅幾率較高,這種情況共發(fā)生7例,可能與沖浪時血小板容量不足有關,或者是血小板計數(shù)出現(xiàn)偏差,機器提示血小板峰值低,這種情況需降低血小板計數(shù)標準,增加采集循環(huán)數(shù),在每個循環(huán)血小板收集時注意觀察,避免沖紅[2]。③獻血者HCT≥50%,HGB≥180 g/L時,血液濃縮,血漿量較少,紅細胞層與血漿層分層不清造成血小板沖紅[3],這種情況共發(fā)生4例,與獻血者飲水量少、血液黏稠有關,應囑咐獻血者多飲水,緩解血液黏稠后再獻血。④獻血者各項血細胞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也可引起沖紅,這種情況共發(fā)生2例,主要與工作人員耗材安裝不規(guī)范有關,也可能與光電探測器上粘附灰塵有關,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第一循環(huán),重新安裝探測器管路或清理光電探測器后,后面的循環(huán)再無沖紅。表1顯示,沖紅是我中心血小板采集失敗的主要原因,MCS+血細胞分離機沖紅比例明顯高于Ami cus血細胞分離機。因此,采集前對血細胞參數(shù)的準確分析尤為重要。為此,我中心根據(jù)紅細胞形態(tài)學指標、血小板計數(shù)值來選擇合適的血小板分離機進行采集,從而降低血小板采集失敗率。
(2)表1中因乳糜血導致采集失敗3例,占9.09%。獻血者均為初次獻血,于前一天留取檢測樣本,經(jīng)中心檢驗科檢測合格后第二天獻血,上機采集十幾分鐘后發(fā)現(xiàn)Amicus血細胞分離機的富板漿泵停止轉動,顯示屏上顯示血小板收集率沒有變化,與工程師交流后得知,是因為經(jīng)過界面探測器的血漿濁度高,與血液有形成分分層不清,收集不到富板血漿,導致血小板無法收集,隨血液返回獻血者體內。后經(jīng)詢問,發(fā)現(xiàn)是由于獻血者當天進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引起。因此,做好采集前征詢和體檢(尤其是針對初次獻血者),指導獻血者注意獻血前的飲食種類及采集間隔時間,是預防乳糜血最有效的方法。對多次獻血者做初篩檢測時需對樣本進行離心(2 500 rpm/min)1 min處理,可根據(jù)血漿的澄明度判定血漿是否為乳糜血。乳糜血獻血者可延緩獻血,囑咐其多飲水增加代謝,第二天再參加獻血。
(3)據(jù)文獻報道,因枸櫞酸鹽中毒而誘發(fā)的獻血反應占獻血反應的38.82%[4]。采集前口服鈣片可以避免采集過程中出現(xiàn)低血鈣癥狀,體重較輕的女性獻血者由于生理原因,體內鈣離子水平較低,更易出現(xiàn)枸櫞酸中毒反應。表1中1例枸櫞酸中毒屬重度反應,為初次獻血的女性。采集進行約20 min后獻血者出現(xiàn)頭暈、惡心、皮膚濕冷、脈搏細弱,且由輕度逐漸過渡到重度獻血不良反應。我中心立即暫停采血,采取相應急救措施,使獻血者處于頭低腳高體位,頭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同時在另一側肘靜脈緩慢推注葡萄糖酸鈣1支(10 ml)[5],并進行穴位按壓刺激等。獻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主要與獻血者精神緊張、恐懼、狀態(tài)不佳、疲勞、空腹及枸櫞酸鹽中毒有關,與采集和回輸速度過快有關,與少數(shù)獻血者對抗凝劑敏感有關。
(4)誤將生理鹽水當作抗凝劑1例,占3.03%。機器初始化完成后,血小板采集開始,第一循環(huán)回輸時,機器報警,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血漿回收袋內有纖維蛋白原析出,離心杯中血液凝固,回輸無法進行,故終止采集。可能由于采集工作量大,工作人員錯將生理鹽水當作抗凝劑加入,且未認真核查,導致采集失敗。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會影響獻血者的身心鍵康,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恐懼和不信任感,打擊其獻血熱情,以后不愿參加無償獻血。因此,加強工作責任心,把核查制度落到實處是保證獻血者安全的關鍵。
(5)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引起機采血小板獻血反應的主要因素之一[4],多見于初次獻血者。本中心1例男性獻血者在采集途中因對復雜的采血管道產(chǎn)生恐懼,精神過度緊張,以致出現(xiàn)煩躁不安,我們雖進行耐心講解仍不能消除其顧慮,只好終止采集。初次捐獻機采成分血者,因獻血知識較缺乏,擔心獻血會對身體造成損害,顧慮多、心理壓力大,工作人員要耐心講解血液基本生理知識及機采原理、流程等,讓其現(xiàn)場觀摩并與多次獻血者交流,打消顧慮,待其情緒穩(wěn)定、精神放松后,征詢其意愿是否參加獻血,不可勉強。
(6)血管因素。身體偏胖、血管太細的獻血者不適合捐獻機采成分血,建議捐獻全血。因機采血小板耗時達1.0~1.5 h,循環(huán)血量大,血管太細或脆性較大易造成穿刺失敗或穿刺后出現(xiàn)血腫,使機器頻繁報警,采集無法完成。本研究中因血管因素導致采集失敗2例。操作人員采集前應對獻血者的血管是否適合捐獻血小板做出判斷,避免反復穿刺對獻血者造成傷害以及因人為因素造成資源浪費。
(7)其他因素。因耗材質量原因血液報廢2例。耗材有細小砂眼或破損,機器在初始化或自檢過程中并未報警提示,獻血者上機采集后,有血液自砂眼處滲出,這種情況操作者肉眼不易觀察到。為防止血液受到污染、保障患者輸血安全,對采集的血液予以報廢。一次性配套耗材出現(xiàn)外包裝破損、隱裂、針帽脫落、離心杯破損、保存袋漏氣均不予安裝使用[6]。
通過對采集失敗原因分析,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預防工作:(1)加強獻血者健康征詢力度,保護獻血者。對初次獻血者、女性生理期及體重較輕者、男性體胖者多加關注,仔細詢問獻血者近期生活狀況,如飲食、睡眠、身體狀況等,通過征詢篩查出可能不符合獻血要求的獻血者。(2)提高工作人員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水平,加強工作責任心,采集前相互核查耗材安裝、生理鹽水與抗凝劑懸掛是否正確,并對初篩檢測結果做科學分析與判斷,選擇適合的血細胞分離機進行采集,以減少或杜絕采集失敗。同時,采血人員應熟練掌握操作技術,穿刺準確、動作輕柔。(3)采集過程中與獻血者溝通交流,密切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獻血者有不適狀況及時對癥處理,并做好獻血者心理安撫、護理和解釋工作。(4)為獻血者提供干凈、安靜、溫馨舒適的獻血環(huán)境,避免因環(huán)境因素引起獻血者情緒煩躁,提供電視、網(wǎng)絡以及豐富的報刊雜志供獻血者選用;獻血者較多時合理安排采集順序,避免其因等候時間過長產(chǎn)生煩躁情緒,誘發(fā)獻血反應。(5)建立回訪檔案,對采集失敗的獻血者做好回訪調查,及時掌握獻血者思想動態(tài),并將他們的意見或建議反饋科室,以便操作人員在今后工作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強化操作技能,提升服務水平。同時也使獻血者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視,使其對血站產(chǎn)生信任,對于動員其再次獻血具有重要意義。
[1]馬閩苓,羅春娥,杜紅梅,等.機采血小板采集失敗的原因及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0,23(2):111-112.
[2]孫桂芝,周娟,陳敏.MCS+血細胞分離機采集血小板45例沖紅原因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14):2673.
[3]馬洪纓,鄭碧華.獻血者血細胞參數(shù)與機采血小板采集效率的關系[J].中國輸血雜志,2002,15(5):340.
[4]邸春艷,陳向東.機采血小板獻血反應薈萃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1):57.
[5]王培華.輸血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6]王菊梅.一次性機采血小板耗材不良事件報告1例[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11):1151.
R457.1+4
B
1671-1246(2015)23-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