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吉紅
他出生于美麗的西雙版納,父母都是西雙版納黎明農場的普通工人。他從小跟隨父母一起成長,幼小的心靈埋下了熱愛家鄉、保護這片樂土的種子。但是,他親眼看到這里的大樹被鋸倒運走,珍稀動物被驅趕捕殺,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焚燒改種為茶樹和橡膠樹。
最觸動他心靈的是這里的野象與人們發生的沖突。因為人類大規模的毀林開荒和亂砍濫伐,不僅破壞了森林,更毀壞了野生大象賴以生存的家園。每年都有不少人慘死在野象復仇的蹄下。雖然當時年紀尚小,但懵懂中他總覺得心痛。
12歲那年,他開始發表各類文學作品,呼吁人們保護美麗的西雙版納。這年,他的作品《我愛大山》獲得第三屆全國優秀小記者評選大賽云南賽區一等獎。此后,他的作品屢屢在國內外各類大賽中獲獎。
一次他與一群防艾宣傳志愿者偶然相遇,得到了一根“中華紅絲帶網”贈送的紅絲帶,由此改變他的人生軌跡。自此,他開始關注艾滋病患者,主動加入了“恐友”QQ群。他了解到“恐友”們只要與艾滋病患者輕微接觸,甚至只是碰一下面,就整天擔心自己受到了感染,但大多不愿去醫院檢測。如果身體有一點點不適,就草木皆兵開始輾轉各醫院檢測,但又不愿相信院方的檢測結果,整天生活在恐懼之中。為此,他從學習宣傳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專業知識入手,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還和他們一起到醫院抽血化驗,讓“恐友”們愿意接受科學檢測的結果。幾年下來,雖然他的胳膊上留--下了一大片針眼,但“恐友”們的生活變得陽光起來。
中考之后的暑假,15歲的他走村串寨,在傣族、哈尼族、基諾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村寨進行環保、禁毒、防艾方面的宣傳,給那些沒有衣服穿的小孩贈送衣服和書籍,在村寨宣傳推廣使用節能燈,+月花去了他400元稿費。這對于一個月只能掙800元的低收入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他所到過的地方,村民開始使用節能燈,開始意識到砍伐樹木的危害,開始身體力行地種樹、保護森林。
永遠不會忘記高一那年,他第一次得到當地相關部門的許可,同意讓他向人們免費贈送防艾宣傳資料。他無比興奮地從儲藏倉庫中搬出一摞摞海報、折頁,一個人肩扛手抱,滿頭大汗地回到宿舍。直到放下資料的一刻,他才發現海報和折頁早已將雙手和脖子劃出一道道血痕,他忍不住哭了起來。當他慢慢平靜下來,走到窗邊,看到窗外連綿起伏的大山,看到無限蔥蘢而寧靜的綠色,想到美麗的西雙版納正在遭受破壞,艾滋病患者和可憐的貧困小朋友們正在等待幫助,他便再一次堅定了做公益的決心。
此后,他組織動員周邊學校的近百名環保志愿者,深入西雙版納州勐海縣10余個邊境線上的少數民族村寨,開展環保防艾禁毒宣傳,先后發放節能燈干余個,發放節能小知識手冊萬余本,進行各類培訓百余次。2008年7月,他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授予“攜手兒童青少年,攜手抗擊艾滋病”愛心大使(簡稱青年愛心大使)稱號。
2009年,他被山東工商學院政法學院錄取。進入大學后,在學校團委的支持下,他組建了“思宇責任社會”這一正式的大學生社團,他的公益志愿行動由此迎來了新的轉折點,從一個人默默堅持變成群體的堅守。
他叫劉思宇,一名90后志愿者,十年如一日,開展禁毒、防艾、環保公益事業,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他非凡的愛心和與眾不同的公益選擇,感動著世人。面對眾多的光環和頭銜,劉思宇平靜地說:“公益是我的生活習慣,愛與責任讓我無法止步。”
如何讓生命增值?劉思宇用自己的行動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若子摘自《閱讀》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