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良
Point
錢塘江傳說的保護工作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根據錢塘江傳說中體現的優勢,結合群眾文化活動,在文學創作,視覺、靜態類活動,動態類活動,宣傳教育工作等等方面為群眾文化服務,開辟群眾文化新篇章。
錢塘江傳說是流傳在錢塘江流域的民間故事,是勤勞的錢塘江流域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人們喜歡錢塘江傳說,講述錢塘江傳說,不斷豐富錢塘江傳說,是因為錢塘江傳說代表了廣大老百姓的心意和愿望,反映出人民群眾的心聲,贊揚真善美,鞭撻假丑惡。錢塘江傳說的講述、傳承、演繹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民間活動的過程,也就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
錢塘江傳說主要的地域在杭州市,最集中的地方是江干區,而最豐富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則在彭埠鎮。彭埠鎮地處在大運河畔與錢塘江邊,因為彭埠地區有很長的錢塘江江岸線和大運河河岸線,在錢塘江和大運河兩岸都有大片的土地,這就更加顯示出了彭埠鎮的特殊性。
錢塘江傳說早在2009年就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正在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而且目前有關部門或將把錢塘江申報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這可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加深和擴大了群眾文化的內涵,是增強我們作為錢塘江傳說保護單位對外影響力的一次難逢的契機。在這樣的契機面前,我們更要從群眾文化的角度認識錢塘江傳說,在做好保護、弘揚的同時,還必須要充分利用它服務于群眾文化,這方面,彭埠鎮已經做了許多的不懈努力。
錢塘江傳說匯集了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蘊含著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我們中華民族強大的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這些都是歷代勞動人民留給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錢塘江傳說的許多故事,雖然不能與那些經典作品相媲美,但其構思、手法之妙頗值得研究。彭埠鎮是文學之鄉,歷史上有過“東皋吟社”文學組織,今有“小白菜文學社”積極開展文學創作活動,而且一脈相承錢塘江傳說,尤其是小白菜文學社在進行文學創作活動中,認真學習借鑒了錢塘江傳說這一資源,首先是不斷組織大家去錢塘江傳說搜集整理,出版了錢塘江傳說系列專輯;其次是研究錢塘江傳說中涉及地名、人物、風物、俗語等,發動小白菜文學社社員進行錢塘江文化研究,編輯出版了錢塘江文化專輯,如錢塘江詩歌、散文、小說等專輯;再是積極組織研究錢塘江傳說的創作方法,推進了新故事的創作活動,促使彭埠鎮新故事創作活動非常活躍,成果豐碩。

錢塘江傳說故事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其實許多故事也已經成為了經典。彭埠鎮除了把錢塘江傳說用于群眾文化的文學創作活動中,還本著弘揚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念,積極組織開展了以錢塘江傳說為題材的群眾文化視覺、靜態類活動。比如彭埠鎮文化站組織開展了錢塘江傳說剪紙培訓輔導班、錢塘江傳說繪畫比賽等等活動,把錢塘江傳說用視覺的方法來展現。通過努力,在積極宣傳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也極大地活躍了本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促使群眾性的剪紙、繪畫活動形成了良好的氛圍,在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杭州是個好地方”剪紙展覽中,就有2幅彭埠鎮的錢塘江傳說題材的剪紙參加了巡回展覽。
傳播錢塘江傳說的過程就是一種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彭埠鎮采用了多種形式傳播錢塘江傳說,近幾年多次舉辦錢塘江傳說演講比賽,有青少年的也有成人的。還組織錢塘江傳說演講團到社區、學校、企業開展了多次演講活動。此外還組織編排了60多人的大型舞蹈《錢江浪鼓》,到區、鎮的大型活動中演出;另外還組織文化站創辦的彭埠越劇團編排了錢塘江傳說故事新戲,把錢塘江傳說與越劇相擁,在舞臺上送戲進社區中多次演出,《杭州日報》等多家媒體都長篇進行了報道宣傳,真的是達到了傳播非遺與文化活動都紅火的目的。
彭埠鎮文化站把錢塘江傳說與當代人文精神相合,作為群眾思想教育的素材,用于群眾思想教育和拆遷動員活動等當中。錢塘江傳說中的人物許多是“真、善、美”的化身,最能具體、形象地體現人文精神,彭埠鎮的許多地名故事就是從錢塘江傳說中走出來的,彭埠鎮通過地名故事宣傳,傳播“真、善、美”。錢塘江傳說中的人物是平民百姓精神寄托的偶像,符合平民百姓精神,有的人物如同百姓身邊的人,很有親和力,有的人物對那些不公平現象的鞭撻,使平民百姓對之產生崇敬感。有的人物所具有的神通本領,使人們對之產生向往之情。彭埠鎮文化站通過錢塘江傳說結合當代人文精神在報刊中不斷宣傳,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群眾文化的豐富、發展離不開民間文化的延續性,非遺的保護工作帶給群眾文化的是豐富多彩的活動,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非物質文化,為群眾文化服務,結合好群眾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相互作用,共同發展。今后,彭埠鎮將依靠國家、省、市、區有關部門,對錢塘江傳說進行搶救、保護、研究、利用,開辟民間文化藝術、群眾文化新的篇章。利用好非物質文化,積極為群眾文化服務,這是勢在必行,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