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娜
近年來,隨著電視節目類型的多元化發展,談話類節目以其獨特的內容定位,越來越受到觀眾的追捧和喜愛。中央電視臺在1996年3月6日開播的《實話實說》,開辟了人際交流的新空間,成為當時國內影響力最大的談話節目,收視率一路飄紅,隨后,全國各省市地區多家電視臺,陸續推出了風格新穎的電視談話類節目。雖然談話類節目是策劃團隊精心打造、通力合作的結果,但是由于即興談話的不可預知性,主持人在談話中的引導和控制就顯得十分重要。無論是從主持人的理論基礎、文化底蘊,還是從節目的前期準備、現場主持,這些環節或多或少都會給節目的質量帶來影響,所以明確談話類節目對主持人的要求,對今后我國談話類節目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談話節目的主持過程中,主持人的自身素質和人性品格處處都會顯現出來。而除了一般節目主持人所應當具備的共性素質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還需要有自己一些獨特的素養。這當中包括主持人的基本素養和專業素養。
(一)、基本素養
基本素養包括主持人的政治覺悟,人格魅力,知識底蘊,思維品質,駕馭能力,語言智慧等。
(二)專業素養
1、真誠敏銳的聽知能力
每件事情都有每件事的規律,尋找規律并且按規律辦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主持人在說話的同時,必須隨時從聽者的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中,迅速接收到信號,即時調整、補充話語、為提高表達的效率服務。
2、凝練準確的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談話節目主持人除了聽知能力以外的另一個重要能力,也是一種基本功。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反應主持人的思維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性格、風度。談話節目是靠語言支撐起來的節目,也是靠語言的魅力來吸引人的。如果我們的主持人能夠不斷提高凝練準確的表達能力,對于實現“脫口秀”的目標也就不遠了。
3、自然真切的情感定式
談話節目不同于新聞節目那般嚴肅認真,不同于娛樂節目那般搞笑風趣,不同于服務節目那般親切溫柔,它的感情應該是真實的、自然的,就好像是幾個早就相識的好朋友坐在一起“嘮家常”,或者是幾個志同道合的友人在相互切磋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主持人的情感究竟是自然真切的還是矯揉造作的,將直接影響到這期節目的形式呈現。因此說,自然真切的情感定勢是所有主持人,在主持談話節目時所必須具備的情感基礎。
4、娓娓道來的傳遞方式
作為一個優秀的談話類節目主持人,鮮明的語言特點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這之前,學會娓娓道來的講述方式則是最最基礎的一步。談話節目的目的實質是溝通、是交流,而溝通交流的前提是互相明白對方的話語內容和感情態度,讓所有人都聽清自己說了些什么,讓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為什么要說,這也是對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的基本要求。
5、積極主動的互動方式
展開話題,是主持人的作用之一。通過主持人的起頭兒,讓大家知道今天談些什么內容,自己該發表什么觀點。而當話題順利進行了之后,在嘉賓與嘉賓、嘉賓與現場觀眾、觀眾與觀眾之間協調溝通,這同樣是主持人應盡的職責。在談話節目中,爭論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主持人想要駕馭它,唯一的辦法便是主動加強彼此間的溝通。尋找出每個人話語中的不同層次點并加以放大,可以促進爭論的深化發展;尋找出每個人話語中的相同點并加以歸納。
6、平等公正的交流意識
談話節目制作的目的,在于通過節目了解某人或是某個群體中的人對于某一個話題、現象的看法和認識,而并非是單獨表達某一個權威或者是某一個主持人自己的想法。因此在進行交談甚至是交鋒的過程中,主持人、嘉賓與觀眾三者之間,不應該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就應當受到足夠的認可和重視。主持人只有在樹立了這么一種在節目中“人人平等”的意識之后,才能夠順暢地和每一個談話者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流。
縱觀當今廣播電視界,大凡功成名就的節目主持人,都是以其獨特的風格走進千家萬戶的。他們或充滿睿智,或輕靈活躍,或妙趣橫生、娓娓道來。《現代漢語詞典》在解釋“風格”一詞時說得很清楚,“風格”是指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流派或一個人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思想特點和藝術特點。由此可見,節目主持人的風格也就是指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化的主要特征。我想通過幾個例子來闡述主持人的風格特性。
(一)“睿智”的白巖松
從最初備受好評的《東方之子》,到現在極具代表性的《新聞會客廳》,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白巖松一直以來以其獨到的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征服著每一位受眾。同時,白巖松敢于直言的提問風格在業界也產生了不小的沖擊波,但他并不是毫無目的的提問,這是建立在他自己深厚的理論和思想基礎上的。很多資深的主持人認為,白巖松的觀點是非常值得關注與研究的,可見,白巖松的睿智,不僅得到了受眾的認可,在同行中也是有口皆碑的。
(二)“幽默”的崔永元
在《實話實說》、《小崔說事》主持過程中,他善于引出話題,以激發來賓的講話欲望;他善于妙語勾連,以增強節目的輕松氣氛;他善于點睛式的總結,以使電視觀眾對節目的主旨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始終面帶微笑,說起話來幽默風趣。可以說,崔永元是幽默成性,你不被他搞笑是不可能的。而且,與其他愛搞笑的人不同,崔永元制造幽默,以簡練著稱,語言非常干凈,所以爆發力強,到達率高。崔永元的幽默是一種冷幽默,但他不是想通過這種冷幽默去體現他的思考,他的幽默是為了讓大家快樂,而他的思考恰在幽默之外。節目里大家看到的插科打諢的崔永元,其實不是真正的他,因為在每一場笑聲后面,都有一個嚴肅的主題就像他這個人一樣,骨子里有使命感和憂患意識。他用節目里的個案做放大鏡,提醒我們看到這個社會出了什么問題。

對于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現場主持來講,在策劃階段為節目做好詳盡的資料,整理和語言設計是順利完成主持任務的基本前提,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想要進一步提升節目現場主持的效果,靠的就是主持人的臨場應變能力和主持技巧。
這些技巧與習慣,直接體現著主持人的性格特征、語言特色、處事方式,引導著談話節目風格的定位。
(一)“煽風點火”式入題
“煽風點火”式的談話方法,是主持人在談話類節目中一種十分積極的引導策略。它能讓主持人很好的將嘉賓或者現場觀眾帶入一種談話的情境。這種技巧在談話局面剛剛開始時是非常有效的,在節目中具體的表現形式便是主持人在節目開頭,精彩的講述部分。
(二)“火上澆油”式探討
各位嘉賓、現場觀眾將打破之前的局促,在主持人的帶領下開始連貫而有序的探討。然而,這種“研討會”式的不溫不火的談論氣氛雖然有助于話題的討論、問題的解決,但從節目的可聽性、可看性上來講,這種氣氛顯然無法激起廣大受眾的參與熱情。因此對主持人來說,他還得想辦法讓討論的氣氛熱烈些、再熱烈些。
(三)“掌握火候”式推進
當嘉賓和現場觀眾們開始就某一分歧進行辯論的時候,現場的氣氛將會達到一個十分高漲的程度,在這個時候,主持人可不能和其他人一樣,沉浸于這種熱鬧的氣氛之中,而是應當保持足夠的理智,掌握現場的控制權。在這里,主持人要把握談話分寸,不要讓激烈的氣氛超過一定的“尺度”。
(四)“控制火勢”式結尾
由于不同話題的不同社會影響,有些節目中可能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主流意見”,在這種情況下主持人切不可自作主張、強行規定,而必須嚴格遵從民意——哪些方面無法在節目中達成一致,那么就暫且放在一邊;哪些方面是有望成共識的,就應該在這些方面重點探討。
總之,談話類節目的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要懂得隨機應變、把握節奏,對現場氣氛的變化保持一種敏感度,一方面要將策劃團隊,放在節目中的亮點內容體現出來,另一方面要做好與采訪嘉賓、觀眾,語言、眼神乃至肢體方面的交流互動,在談話節目現場,盡量營造出一種自然和諧的溝通氛圍,讓嘉賓與觀眾放松心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嘉賓講出精彩故事,從而保證節目的最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