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義
四川資中縣中醫醫院口腔科,四川 內江 641200
先天性缺牙是臨床常見的口腔發育異常性疾病,其臨床表現以因牙胚發育異常導致的牙齒數目減少為主,下頜第二前磨牙、上頜第二前磨牙、上頜側切牙是先天性缺牙最常見的牙缺失部位[1]。臨床上根據其他器官發育異常合并情況,將先天性缺牙分為綜合性先天性缺牙和單純性先天性缺牙兩類。本病不僅會對患者的咀嚼功能、語言功能產生嚴重影響,還會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我院對先天性缺牙患者實施口腔修復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診的6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40例,女28例,年齡18~52歲,平均(28.5±10.3)歲,缺牙部位:上頜第二磨牙15例、上頜側切牙21例、下頜第二前磨牙25例、其他部位7例。其中安氏Ⅰ類缺牙32例,Ⅱ類缺牙23例,Ⅲ類缺牙13例。缺牙數目:1顆22例、2顆25例、3顆15例、4顆及以上6例。
患者就診時,先全面評估患者的口腔情況,攝取口腔X線全景片和側位片,獲取上下頜模型。由臨床醫師根據患者情況制定正畸方案,使用標準方絲弓、直絲弓等技術進行矯治,最大程度地將上下牙列的整齊度,對傾斜、扭轉、錯位牙齒進行糾正,使缺牙間隙充分暴露出來,使用鏈狀橡皮圈將缺牙間的的間隙關閉,調整好上下頜弓形態和牙合關系后,修復治療牙缺損間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咀嚼功能、語言功能改善情況,并應用我院自行設計的《缺牙患者生活質量評估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經檢驗,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量表從社交、語言、進食等方面進行評價,總評分15分,評分越高說明缺牙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越大。咀嚼功能、語言功能評分采用10分制法,評分越高說明咀嚼、語言功能越好。治療后,應用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患者對本次治療的滿意度,結果分為很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從以下5方面進行療效評價:(1)牙齒整體排列整齊,前牙覆牙合、前牙覆蓋正常;(2)牙合關系穩定,咀嚼功能、語言功能恢復正常;(3)第一恒磨牙已達到或接近中性牙合關系;(4)治療后佩戴保持器1年內未見癥狀復發;(5)正畸治療后未見牙根尖吸收。滿足以上5條,判定為治愈;滿足以上任意4條,判定為顯效;滿足以上任意3條,判定為有效;滿足以上1~2條,為無效。
應用軟件SPSS19.0處理研究數據,計數、計量資料分別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數據比較分別進行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患者治療后的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生活質量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見表1。
?
68例患者經治療,治愈36例、顯效16例、有效12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64/68)。本組患者的矯治時間為8~12個月,平均(9.3±3.1)個月。
本組患者對治療效果很滿意58例、較滿意7例、不滿意3例,總滿意率為95.59%(65/68)。
先天性缺牙的臨床發病率較高,目前對其發病機制尚無完全明確。從胚胎發育學角度來看,牙齒主要由外胚葉發育而來,所以如果外胚葉出現先天性發育障礙,就會對牙齒發育產生直接影響,并且外胚葉還是表皮、頭皮、神經系統、鼻腔黏膜等組織的發育來源,所以外胚葉發育障礙還可能引起其他結構發育不良,發生口腔、神經、皮膚等學科疾病[2]。
先天性缺牙會對患者的語言及咀嚼功能產生嚴重影響,同時還會對患者的面部美觀產生一定影響,其會給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質量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目前,臨床上對先天性缺牙的發病機制認識尚不全面,故尚無根治方法,僅能采取對癥治療措施[3]。口腔修復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先天性缺牙的主要手段,通過口腔修復治療,能夠讓患者的語言、咀嚼等口腔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時還能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觀,增強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口腔修復治療,是一種對牙周病、下頜關節紊亂進行矯正的治療方法,其制作的人工修復體符合人體特點,再將其用于口腔、面部等畸形的矯治,以獲得理想的矯治效果。正畸治療是最為常用的一種口腔修復方法,其能有效調整上下頜位置,改善上下牙之間、頜骨與牙齒之間的位置異常,從而獲得理想的修復效果[4]。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5],先天性缺牙患者進行口腔修復治療的最佳時間是10~15歲,治療時間在1~2年之間,并且越早接受治療,獲得的修復效果越理想。在本次研究中,6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在行口腔修復治療后,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生活質量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說明口腔修復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語言功能,減少缺牙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還顯示本組患者治愈36例、顯效16例、有效12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58例對治療效果很滿意,7例較滿意,3例不滿意,總滿意率為95.59%。這表明口腔修復治療先天性缺牙的臨床療效顯著,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較高[6]。
綜上所述,對先天性缺牙患者行口腔修復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語言功能,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優勢顯著,值得推廣。
[1]馮海蘭.先天性缺牙的口腔修復治療Ⅱ.先天性缺牙的臨床表現[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1,46(3):188-189.
[2]馮海蘭.先天性缺牙的口腔修復治療Ⅰ.先天性缺牙的分類、發病率及病因[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1,46(1):54-57.
[3]張會敏.口腔修復療法對6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作用和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3,(28):12-13.
[4]陳霞.先天性牙缺失修復前的正畸治療[J].中國醫藥指南,2010,08(19):267-267.
[5]彭耀學.口腔修復療法在先天性缺牙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療美容,2014,4(2):145-146.
[6]徐革英.口腔修復療法在5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復治療中應用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7):3851-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