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第二中學魏芳宜
堅韌的人生
沈陽市第二中學魏芳宜
在干旱的非洲埃塞俄比亞山區,生長兩種花。一種叫印答花、一種叫簡安花。但人們卻極少看到印答花開花,原來,當這兩種花成為鄰居時,有著敏感根素的印答花發現簡安花與它爭奪水分和營養,就發瘋地吸取了所有水和營養,導致簡安花因養分不足而植株矮小。為了生存,簡安花努力生長根系,向地下更深處尋找水和養分。而印答花則因為先天優勢而忽略了根莖的生長,狂風吹來,植株高大而根系不深的印答花最終折斷了。簡安花默默地堅持生長,在印答花折斷后,它自己有了吸收養分的機會,便立即吸取養分蓄勢待發,最終開花結果。印答花的茂盛轉瞬即逝,簡安花卻結出了勝利的果實,人生何嘗不是這樣?過度的鋒芒外露最終總是曇花一現,學會堅韌,等待機會,穩定地蓄勢堅持才能走出精彩人生。
蓄勢是對生命的深層思考與研讀;蓄勢是對命運不公的反抗與拼搏;蓄勢是對靈魂的滋潤與緩和,就像光與影的配合,有光之處必有影。過度的透支需要黑夜來調整,這樣才能在白天展示真正的光芒。
蓄勢是對生命的冷靜思考。
當代作家史鐵生,曾用20年的時光體會人生,終在40歲時開始創作,成為一位知名作家。史鐵生便如那簡安花。面對癱瘓的打擊與挫折,他并沒有完全地隕落,他在蓄勢。用20年的思考去積累人生的真諦。他沒有放棄,他在沉寂之中積攢了更多的能量,他等待著那一天的爆發,等待著下一刻的光明,命運雖把他緊緊地鎖在了冰冷的輪椅上,但他卻把這轉為了人生的蓄勢,他沖破了命運不公的枷鎖,完成了心靈的飛翔!
蓄勢是對生命不公的反抗與拼搏。
司馬遷30年寫成《史記》,造就了那千古絕唱。30年,是力量的蓄勢;30年,是靈魂的藏鋒;30年,是精神的積累與整理。司馬遷用自己暗淡的30年時光,堅持著書寫《史記》,完成了智慧的蓄勢,在30年后終于傳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就如同缺水的簡安花,他會堅守,他會等待,他會蓄勢。因為他懂得,沒有等待,哪有后面的精彩人生?沒有蓄勢,哪有所謂的厚積薄發?
蓄勢是對生命浮躁的滋潤與調和。
極地考察人員在極地遇到的最危險的事情就是極晝。無邊無際的白晝,沒有了夜晚的陪伴,竟如此的強大與恐怖。人需要夜晚來調整,不論身體還是精神。有白日必定有黑夜,這是自然的規律,也是人生的哲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人生需要蓄勢,需要藏鋒,需要滋養,需要休息。如果說奮斗的花朵浸透了血淚與汗水,那么精彩的人生也必然經歷了蓄勢與爆發。
蓄勢本就意味著堅持與不懈,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沒有風雨怎么見彩虹,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沒有等待的人生是沒有結果的人生。不錯,讓我們學會像簡安花一樣堅持吧,這樣才會邁出穩步人生!

編輯: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