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Didi Wu
黔東南,時光
文_ Didi Wu
臘月里,我與另外兩個女生出于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愛,深入貴州山區的苗寨住了三周多。有一天我們在丹寨縣的湖南街上找吃的,看到一條岔路后面的空地上有四五個苗族婦女在排織布用的經線,我們走過去一探究竟。
由于我自己有學習織布的經驗,看到他們這樣手工排經線十分驚訝—且不說現在絕大部分的布都是由機器批量生產出來的,就算是手織布也基本會用到各種輔助器材,就拿排經線來說,大多數人都會使用經線板,這樣一個人在室內就可以完成了,不需要這么多人一起做,更不需要到戶外露天的廣場上拉開十幾米的架勢。可轉念間,看著她們快樂的樣子,我又覺得這樣也不失樂趣。
我們在邊上看了會兒,經線排好了,接下來就要把這些排開十幾米的紗線卷到一個木軸上,之后可以放上織布機。我們幾個也忍不住加入了整理經線的行列,與她們一起卷紗線。
隨著一聲高呼,這龐大的工程總算大功告成,這些經線的主人王大姐招呼我們說:“走,回家去了!”剛好我們非常想看王大姐的織布機,便跟著她回家了。
到了王大姐家,打開門,里面只有一個通間,放著一張大床和一張小桌子,窗前養著一只漂亮的畫眉,在竹編的大鳥籠里興奮地蹦跶。鳥籠邊便是一架織布機,與江南一帶的織布機結構差不多,但是更窄一些,像是有好些年頭了,木頭結構已經磨損不少。坐在織布機上的是王大姐的婆婆,老奶奶不太會說普通話,正在低頭織一匹綠底上浮出紅色菱形圖案的布。
“我們幾個穿的衣服都是奶奶織的。”身邊的一個大姐說,“今天排的經線是給奶奶織下一匹布用的,織好了就給我們七個人每人做件衣裳。”
“奶奶織的布都是你們自己拿來穿,不拿出去賣嗎?”我問。
“是啊,你看她穿的,就是上一匹布做的。”她指向一個年輕些的姑娘,她身上穿著一件紫色橫紋泛藍色點點的短褂,很特別。姑娘紅了臉低下頭笑。
這時候爐子上的酸湯鍋已經煮好,王大姐邊拿著一盆肉和菜往里放,邊對我們幾個說:“豬是早上殺的,菜是外面園子里自己種的,你們放心吃啊。”坐在旁邊的大姐給我的碗里倒滿了酒,一陣醉人的香氣馬上彌漫開來,她說:“這是自家釀的紅薯酒,很好喝的,好多城里人還專門來我們這里收購呢。”
我這才意識到,原來這是王大姐家為了慶祝完成整理經線、感謝其他幾個婦女一起勞作一天的聚餐,而我們三個陌生人因為這手織布的緣分也聚在這里,分享她們的生活樂趣。這一頓飯吃了兩個多小時,不勝酒力的我們也被帶動著喝了好幾大碗。
我突然有點理解這里的人們為何總是用一種不那么“有效率”的方式做事了—那些我們早已經靠各種先進技術、工具省略掉的過程,卻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生活樂趣的來源。都說流光容易把人拋,但村寨里的日子反倒像是把時光拋下了。當然,壞處是在這個“效率”和“產能”至上的社會里,他們在經濟上落后了;好處,則是不再被這些別人提出的指標追得焦慮不堪。
這大概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沒有好壞之分。你愛自己努力賺錢后坐在巴黎左岸的咖啡館品“藍山”曬太陽,他只愛每天下午喝上一大碗自己釀造的紅薯酒。雖然像兩個平行的世界,但是奇妙地存在于同一個時空,各自沿著自己的軌跡展開著。
我想,如果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不被干涉,不被隨意評判,按照讓自己舒服的節奏過日子,就很好。
讀者來信
編者按:
不久前,一位叫芋蕉聾的大一女孩來信說出了自己的煩惱:高三時,她與一位大自己9歲的在讀博士成了筆友。她喜歡這位筆友帶給她的與同齡男生完全不同的安穩而隨和的感覺,但她不敢表白,對該不該愛“大叔”充滿困惑。在“獨門秘籍”欄目中,葉傾城解答了她的疑問,并給了她一些建議。令我們意外的是,隨后,我們收到了芋蕉聾媽媽的來信。從她的信中,我們看到了一位開明的母親,也很高興我們能夠陪伴有困惑的人一起找到想要的答案。尊敬的傾城老師:
您好!隨手翻看《讀者·原創版》,看到了您和“芋蕉聾”的通信,發現信中“媽媽”說的話和我說的一樣,趕緊叫女兒過來看。女兒冷靜地說:“‘媽媽’就是你,芋蕉聾就是我。”我暈!
在文中,我看到了女兒的少不更事與情竇初開,看到了您深刻而精準的分析。作為母親,我對這種交往不抱幻想也不大擔心,既然無關大局,就靜觀其變吧。
故事平淡地發展著。假日,在女兒的要求下,我帶她去了那座南方城市,去了那所學校。我遠遠地看著她像小鳥一樣飛向那位“大叔”。半日校園游之后,男生禮貌地將她送了回來。她開心地告訴我,她游覽了校園,參觀了教室、圖書館、實驗室,他們聊了許多。她也清醒地認識到“大叔”還氣場不足,言談舉止不夠從容,處理與父母、導師的關系時不夠成熟。她一面鼓勵男生直面困難,學會取舍,追求理想,一面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與計劃,請他督促、檢查。這樣的交往給了雙方正能量。從情緒上判斷,她對他更多的是欣賞,并無多少依賴,想得到的是引領和肯定。我希望女兒能在這種交往中不斷提高認識能力,認識自己,認識對方,認識世界,去享受、承受情感中的酸甜苦辣。我希望女兒通過實踐,學會處理、平衡各種關系。
回家后我將此事慢慢透露給老公,不出所料,他暴跳如雷:“多大點兒人,不好好學習去瞎胡鬧!還相差9歲,甭想!我的底線是3歲,告訴她,就3歲!”我暈!
傾城老師,我這媽是不是不靠譜啊?芋蕉聾媽媽親愛的芋蕉聾媽媽:
看到你的開明,我很為你的女兒慶幸,有懂事的母親,才會有懂事幸福的女兒。
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含蓄地給女兒一些性防范方面的教育。提醒女兒:山長水遠,行事需慎。女人最易犯的錯誤就是“用下半身思考”,一定要先動腦后動心,最后再動身。其他的,讓時間走下一步棋吧。
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