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英 亢 琦 王 茜 李 玉(.內蒙古科技大學圖書館內蒙古包頭0400)(.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天津0007)(.濱州學院圖書館山東濱州5660)
圖書館環境責任:內涵、履行與意義
范瑞英亢琦王茜李玉
(1.內蒙古科技大學圖書館內蒙古包頭014010)
(2.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3.濱州學院圖書館山東濱州256603)
圖書館是環境能源的重要消費者,而環境保護也是圖書館社會責任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在國際重視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圖書館的環境責任研究和實踐極其匱乏。文章在概述圖書館環境責任的內涵基礎上,從基礎設施改進、環境素養教育、節能意識塑造、加入集群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圖書館環境責任的履行途徑,同時認為圖書館環境責任為圖書館學研究增加了新內容,并能推動圖書館節能降耗與環境保護的廣泛開展。
圖書館環境責任;圖書館職業;圖書館學;溫室氣體;可持續發展
面對資源匱乏、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環境污染已成為整個國際社會關注的環境問題,而圖書館等信息服務機構及支撐機構又是環境能源的重要消耗者,在為用戶提供紙質資源、數字資源和設備服務以及內容創建和長期保存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此外數字信息的采集、生產、存儲和獲取利用都在廣泛地使用信息與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基礎設施,ICT在數字圖書館和數字信息服務等方面起著關鍵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進信息的快速傳播、便捷高效獲取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同時也對環境產生了不利影響。國內外關于圖書館社會責任的研究中基本形成共識的是,環境保護是圖書館社會責任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但許多學者分析圖書館社會責任內容時未作“環境保護”深入論述。一方面,研究者們忽視了圖書館及相關利益者(包括傳統印刷型資源和數字資源出版商,ICT設備制造、運輸和回收商,信息系統開發集成商以及信息用戶)既是環境能源的重要消費者,同時也對環境產生了不利影響這一事實。另一方面,在已有研究中,即使提到了環境污染問題,也主要是指由工業等產業引起的環境問題。圖書館界還沒有深刻認識到盲目的圖書館新館建設、改擴建、工作模式、新設備的不當引進、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建立等對環境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忽視了環境維度。
為考察圖書館環境責任研究現狀,筆者于2015年8月通過題名、全文和主題檢索項,在收錄LIS學科的ISI Web of Knowledge、EBSCO、Scopus、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和維普全文期刊數據庫中進行檢索,檢索詞為“圖書館(Library)+環境責任(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均沒有發現相關研究。并發現目前對環境責任的研究更多的是涉及企業和政府環境責任,相比之下,圖書館界對圖書館環境責任的探討明顯薄弱,甚至屬于空白。
其實,圖書館不僅是提高公民文化素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場所,承擔著為經濟和社會服務的職責,也是承擔環境責任的重要載體,即“圖書館是一個綠色的場所,圖書館提供綠色服務,圖書館是綠色的教育者和培養用戶的環境素養的重要機構”。本文在范并思、于良芝、蔣永福和宋顯彪等學者關于圖書館社會責任研究和討論的基礎上,基于環境保護這一維度,結合企業環境責任的研究理論,提出圖書館環境責任(Library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LER)這一概念,并對其內涵進行解析,探討了圖書館如何履行環境責任,并對圖書館環境責任的理論與現實意義討論。
關于企業環境責任的含義界定,在學界基本形成共識的是:企業的環境責任屬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組成部分,是指企業在謀求自身及股東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應當履行保護環境的社會義務。雖然企業和圖書館所關注的環境責任有所差異,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圖書館環境責任的研究領域與企業環境責任研究領域具有相同的價值取向。據此,圖書館環境責任可以理解為,圖書館的環境責任屬于圖書館社會責任的組成部分,是指圖書館在不影響用戶信息服務免費、均等、自由、經濟的獲取利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從而減少信息服務對環境的影響,履行保護環境的社會義務。
于良芝認為圖書館的社會責任包括圖書館對自身行為的社會效果的責任(例如以信息自由的名義拒絕對兒童接觸的網上信息進行審查,由此產生的后果就是圖書館不得不考慮的社會責任),也包括圖書館通過自己的活動積極影響社會問題的責任(例如通過平等服務影響性別和種族歧視的責任)。進一步理解,圖書館的環境責任一方面指圖書館對自身行為的環境影響的責任,例如,圖書館盲目建設新館,在沒有進行科學決策論證的情況下,采購大量資源利用率低下的數字設備,對環境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指圖書館在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同時,直接或間接地對環境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對此,圖書館需要積極承擔,降低自身在運行和服務過程中碳足跡的責任。
盡管國內外關于圖書館環境責任的研究開展不多,但圖書館的環境責任實踐卻在進行,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認識到圖書館進行的一些活動即擔有圖書館環境責任之名,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圖書館行動的環境作用和影響力。例如,圖書館給社區用戶提供環境責任教育。王瑋等在《綠色圖書館研究與實踐進展》一文中,列舉了大量的圖書館開展綠色業務流程的實例,例如構建環境資源文獻專藏,把分散在不同類目的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節能建筑、地球科學等圖書打破傳統的分類排架法,集中排列到一個或幾個書架,方便用戶查找和閱讀生態方面的圖書,充分利用了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機構的優勢,結合圖書館特點履行環境責任,還有圖書館建立了與醫院,社區中心和市民的合作伙伴關系,出借能耗測試儀、鉆孔機、體育設施等,減少設施的重復購買和浪費。相關環境行動也在持續進行,如許多圖書館開展了圖書漂流、圖書捐贈和圖書交換活動。崔秀艷等通過網絡調查了圖書館在世界環境日期間開展的活動,發現圖書館在環境日前后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的環保活動,表明圖書館在環境保護方面彰顯社會教育職能,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也體現了圖書館工作者環境意識的增強,并自覺地貫徹與實施國家的號召,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3.1使用適當和改進的ICTs
適當是指圖書館在引進數字設備、數字技術和數字資源時要科學論證,既要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又要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科學合理,避免浪費,最大限度地發揮ICTs在數字信息服務中的作用,降低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避免走傳統工業化增長道路,即高投入、高排放、低產出、低效益,并為此付出很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導致不可持續發展的后果。
此處提到的改進有兩層含義,一是ICT生產制造商,在制造ICT組件時,利用改進的材料和技術,生產綠色節能ICT基礎設施和設備以及使用清潔能源等,盡可能降低材料制作時每一個環節的溫室氣體排放;二是信息服務業,如Google、數字資源提供服務商等在提供數字資源時,采用更高效的信息系統和技術解決方案,優化計算算法。例如,研究開發文本挖掘和可視化應用程序,以方便訪問從異構平臺和服務集成的數據和內容,減少信息檢索系統會話時間,減少對網絡設備的訪問次數和時間,以發展綠色信息檢索系統和服務,產生最小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采用云計算等綠色信息技術,最大程度地利用計算和網絡基礎設施,避免計算資源和網絡資源的浪費。此外,信息機構建立綠色數據中心,通過技術手段減少對能源的消耗,使用除了化石燃料的其他清潔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供給互聯網能耗需求與清潔能源的電力供應,還可以根據數據訪問量分別存放在不同性能的服務器,降低能源消耗和運行成本。
由于ICTs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數字設備采購及管理給圖書館帶來了新的挑戰,正如席濤認為的“優化圖書館資源配置、促進圖書館資源共享,避免圖書館資源的閑置和浪費”是圖書館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圖書館的環境責任還需要信息科學研究者、信息職業者、信息服務機構(圖書館、出版社、數據庫商等)、信息產業行業組織和協會、政府、信息系統開發與支撐商、ICT設備生產、供應與處置商和信息用戶等共同努力。
3.2圖書館環境素養教育
環境素養是一種優秀世界觀的反映,并影響著身邊的每一位公眾。環境教育并不意味著束縛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而是強調在環境倫理道德準則要求之下,有節制地利用自然和適度消費,有意識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
2011年4月環保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2011~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報告等都提出了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實施全民環境教育行動計劃,建立全民參與的環境行動體系,表明了環境教育在環境保護中的地位與作用。其中,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活動最為活躍的機構與場所之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館藏資源優勢與作用,做好生態、環境類印刷和數字文獻保障,開展用戶環境教育,增強用戶環境意識,宣傳綠色文化。我國圖書館界需要對環保教育工作這一圖書館新型信息服務加大關注,使其成為圖書館的常態工作,加大圖書館工作者對環保教育工作的熱情與投入。同時,圖書館與當地政府機構、環保組織、教育部門、公益組織等應合作開展環保教育活動。圖書館由此擔當起培養用戶良好環境素養的職責,也是圖書館承擔環境責任的一種積極表現。
3.3館員的節能意識塑造
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倡導綠色生活已經成為全球性行動,低碳節能環保圖書館的建設是時代賦予圖書館新的使命。節能環保也應該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圖書館人堅定的理念與追求。一方面,館員要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豐富館藏資源學習和了解如何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減少環境污染等問題,進一步提升低碳意識和加強低碳技術的學習。另一方面,圖書館要在日常行為中采取低碳行動,如在圖書館建筑和布局設計、館藏建設、綠色服務和環境素養教育課程中,形成一種節約文化的循環和沉淀。正如Sahavirta指出,我們不可能重新建設圖書館建筑以達到綠色認證,而可以在行動上更加生態環保,如在館藏建設、文化遺產保存、回收利用方面,在節省能源方面下功夫。
3.4加入集群模式或圖書館聯盟
圖書館加入集群模式或圖書館聯盟,借助于原文傳遞、館際互借、網上免費資源、開放獲取、通借通還等資源共享方式,在滿足用戶信息需求的基礎上,減少了ICT設備(信息系統服務器、數字資源存儲設備、網絡設施等)的使用,實現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三維復合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4.1圖書館學理論上增加了新內容
隨著社會對環境責任的關注,圖書館環境責任將會成為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圖書館人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圖書館環境責任理論。筆者認為,以下一些子課題,是未來該領域需要關注的問題:①圖書館環境節能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國家和圖書館行業層面建立圖書館環境評價指標和環境審計體系,集成到現有的圖書館評估體系中,作為圖書館科學評估的重要指標項。②數字設備采購和管理的新挑戰,數字資源與設備采購和配置如何既能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又能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③館領導、館員和用戶的環境素養培養,深刻認識到信息的提供和獲取利用過程的碳足跡,重視自身對環境的影響。
4.2推動圖書館節能降耗與環境保護的廣泛開展
前已述及,盡管圖書館環境責任理論研究較少,但世界范圍內的圖書館環境責任實踐卻已經開展。而這些行動都是在幾乎沒有理論支撐的情形下開展的,甚至其本身并不被行動組織實施者、社會公眾以及政府部門認知為“圖書館環境責任”,因此,以“圖書館環境責任”之名進行圖書館節能降耗與環境保護實踐的開展,必然有更加積極、主動的意識,也必然有更加明顯、更有影響的效果,而那些尚未進行環境責任行動的圖書館機構,也能接受環境責任理念,認知環境責任價值,逐步開始履行環境責任。另一方面,圖書館環境責任理論研究的開展,也為圖書館社會責任實踐提供了指引。所以,圖書館環境責任理論的提出,也將極大地推動圖書館減少能源消耗行動的廣泛開展以及圖書館對重大事件(如環境、能源等社會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主動采取行動。
受國際重視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世界范圍內的圖書館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但圖書館環境責任的問題還沒有引起LIS學科的重視。而對圖書館環境責任的關注、研究和實踐,則有利于圖書館環境責任問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促進圖書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鑒于全球的環境問題和行動,筆者深感圖書館環境責任的地位和意義仍有待于進一步挖掘,圖書館界對于環境責任的研究需漸成學術熱點,以緩解或改善全球環境污染問題做出應盡義務,也喚起圖書館職業共同體以及圖書館理論研究者環境責任意識的自我覺醒。
[1]Chowdhury G.Carbon footprint of the knowledge sector:what's the future?[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10,66(6): 934-946.
[2]Decker K.The monster footprint of digital technology[EB/OL].[2015-08-07]http://www.lowtechmagazine.com/2009/06/em bodied-energy-of-digital-technology.html.
[3]中國生態足跡報告-消費、生產與可持續發展[R].世界自然基金會,2012.
[4]The Climate Group,SMART2020:enabling the low carbon economy in the information age.[EB/OL].[2015-08-28].http:// www.theclimategroup.org/what-we-do/publications/SMART2020-Enabling-the-low-carbon-economy-in-the-informationage/.
[5]歐盟關于電子廢棄物的新指令生效[EB/OL].[2015-08-30].http://www.unep.org/Documents.Multilingual/Default.asp?Doc umentID=2692&ArticleID=9254&l=zh.
[6]Elgin,B.&Grow,B.E-Waste:The dirty secret of recycling electronics.Business Week[EB/OL].[2015-08-04].http://www. businessweek.com/magazine/content/08_43/b4105000160974.htm.
[7]互聯網浪費了多少能源?[EB/OL].[2015-09-03].http://www.guokr.com/article/351861/.
[8]Gombiner J.Carbon footprinting the internet[J].Consilience:The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1,5(1):119-124.
[9]朱林.理解圖書館社會責任:應掌握“元定義”理論[J].圖書館,2013(3):8-11.
[10]馮小莉.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合理性證明[J].圖書館,2012(5):56-57.
[11]韓俊.圖書館社會責任——基于國內19個城市公共圖書館網站內容的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10):107-111,127.
[12]張曉晨.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公共圖書館社會責任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1(4):12-15.
[13]于斌斌,于良芝.美國圖書館社會責任之爭的緣起、發展及其職業遺產[J].圖書館建設,2012(3):14-18.
[14]范并思.理解圖書館社會責任——中國圖書館學會長春年會觀感[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2(3):2-4.
[15]范并思.圖書館精神的理性拓展——圖書館社會責任研究[J].圖書情報研究,2010,3(3):29-32.
[16]劉茲恒,朱荀.關于圖書館社會責任的若干思考[J].圖書館論壇,2010,30(6):23-26.
[17]宋顯彪.圖書館社會責任內容的實證研究——以汶川大地震后圖書館行動為例[J].圖書館建設,2010(4):39-41.
[18]宋顯彪.圖書館的社會責任研究綜述[J].圖書館建設,2009(6):97-99.
[19]韓宇.關于圖書館社會責任的調查與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0(7):3-6.
[20]左平熙.ALA的社會責任圓桌討論會的組織與管理[J].圖書館建設,2010(7):7-9.
[21]Social Responsibilities Round Table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EB/OL].[2015-08-23].http://libr.org/srrt/index.php.
[22]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Social Responsibilities Discussion Group[EB/OL].http://www.ifla.org.
[23]Link T.The Task Force on the Environment of SRRT:Sources For a Small Planet[J].Library Journal,1990(6):81-88.
[24]Miller K.Public libraries going green[M].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10.
[25]趙驚濤.低碳經濟與企業環境責任[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1):132-138.
[26]如何理解“圖書館社會責任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0(7):2.
[27]梁曉天.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中的過度消費現象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54(19):86-89,148.
[28]宋顯彪.履行社會責任彰顯社會價值——散議2010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分主題[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9): 23-25.
[29]Boyden L,Weiner J.Sustainable libraries:teaching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to communities[J].Bottom Line:Managing Library Finances,The,2000,13(2):74-83.
[30]王瑋,亢琦,葉飛.綠色圖書館研究與實踐進展[J].圖書與情報,2015(2):24-29.
[31]崔秀艷,亢琦,郝倩,等.世界環境日:圖書館在行動[J].圖書館,2015(11):.
[32]Chowdhury G.An agenda for green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search[J].Information Processing&Management,2012,48(6): 1067-1077.
[33]席濤.論公共圖書館的公共責任[J].圖書館建設,2010(7):17-20.
[34]Volk T,Hungerford H R,Tomera A N.A nation survey of curriculum needs as perceived by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84,16(1):10-19
[35]McKeown-Ice R.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survey of preserv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J].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00,32(1):4-11
[36]黃東蛟,艾娃.環境素養:一種優秀世界觀的反映[J].環境教育,2002(6):32-34
[37]崔建霞.環境教育:由來、內容與目的[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147-153
[38]李紅巖.節能減排:踐行圖書館“環保”責任——以鄭州市圖書館新館建設為例[J].圖書館建設,2010(12):3-5.
[39]Sahavirta H.Showing the green way advocating green values and image in a Finnish public library[J].IFLA journal,2012,38(3):239-242.
The Interpretation and Fulfillment of Library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aims to propose a concept-library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which open new vistas for research in the 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library.It also seeks to identify some areas of interpretation and fulfillment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trend,and inspire more LIS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to concern to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carry out green practices.
library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librarianship;library science;greenhouse gas(GHG);sustainability
G258.9
A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28
2015-10-20;責任編輯:魏志鵬
范瑞英(1979-),女,內蒙古科技大學圖書館館員;亢琦(1984-),男,南開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博士研究生;王茜(1992-),女,南開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碩士研究生;李玉(1977-),男,濱州學院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