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飛
摘 要:“精致化”以科學管理理論為基礎、人本主義思想為內涵構建其理論體系和管理模式,注重組織的過程管理,突出在管理過程中“人”的問題。文章將精致化理念和管理模式引入高校基層黨組織學生黨建工作,以實現學生黨建工作的方法創新,提高其科學化水平。
關鍵詞:精致化;基層黨組織;學生黨建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7-0108-02
大學生黨員是高校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和優秀代表,是黨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生力軍,高校必須正確認識學生黨建工作的價值所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著制度不健全、黨組織生活空洞、考評機制薄弱、人本管理缺失等問題,實效性欠佳。新形勢下要提高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力量;同時,實際運作中應與時俱進借鑒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以改進管理制度,優化管理過程,注重人本管理等多維角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結合精致化管理理論和模式,對在大學生基層黨建工作中推行精致化管理的依據、范式和意義展開探討。
一、高校基層黨組織學生黨建工作精致化管理依據
精致化管理又稱精細化管理,其理念源于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思想。20世紀50年代,日本企業的精益生產思想逐漸演變成一種現代管理概念——精致化管理;隨后,臺灣學者將精致化理念引入教育領域。
精致化管理是一種理念和一種文化,有機整合了科學管理和人本管理兩種思想。精致化管理在科學系統的頂層設計下堅持以人為本,注重規范化、精細化和個性化,過程中做到細分和細化、強調執行力和績效評估。其本質意義是一種對組織戰略和目標分解細化和落實的過程從而提升組織的整體執行能力。其本質特征是重基礎、重細節、重過程、重具體、重落實、重效益,力求各個環節精益求精、創新突破。
高校基層黨組織集教育、管理和服務為一體,是文化傳承、科教創新和綜合服務的平臺,本質是圍繞育人促黨建、抓好黨建促育人。在關注“人”的問題、管理“人”的過程這一點上跟精致化管理內涵是一致的。面對學生黨員和學生黨支部數量的猛增、黨建工作內容日漸復雜,高校二級學院黨委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管理學生黨支部的工作難度增大,對自身的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基層黨組織可借鑒精致化管理理論,在確定基層黨組織戰略目標和完善運行機制的前提下,更應著力在諸如發展黨支部和培育大學生黨員的過程、途徑、方法、手段和效果等微觀的執行層面。這就要求基層學生黨建工作不僅要借鑒科學的管理模式中注重量化、講求效率、強調績效、重視規范等原則,而且要尊重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模式。
二、高校基層黨組織學生黨建工作精致化管理范式
(一)化繁為簡、系統優化的制度設計
高校與學生活動緊密相關的有黨組織、團組織、學生會和其他社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黨、團、學”關系:黨組織領導團委,團委指導學生會和其他社團;團組織、學生會和其他社團的工作又合稱“學生工作”。以“黨建帶團建、以團建促黨建、黨團共建”是黨指導高校黨建、團學發展的“重要方針”,基層黨建工作與學生工作的根本任務都是基于“育人為本”的理念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兩者在活動目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上有相同之處。但在高校基層院系實際工作中,兩者除了部分主題活動實現了聯合外,缺乏系統優化的頂層設計。
因此,“黨、團、學”需要實現三級聯動,即整合資源,在工作內容、運行機制上實現分層聯動,保證縱向橫向順利溝通,切實推進學生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效、提升整體育人的效果:首先,基層院系需要建立“黨、團、學”三級聯動的組織保障,如建立“黨團學工作指導委員會”,統籌協調學院層面的黨建與學生工作;其次,促進資源整合,黨學團三級聯動機制的有效運行取決于人力、物力、場地等資源保障,在共有資源的現狀中做到開源節流,即綜合分析黨建和學生工作的各自特點和優勢,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到關鍵領域和重點工作中,爭取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學生工作利用自身資源投入和支持的優勢,開發社會資源,引進增量以支持黨建工作;最后,人員配置機制優化推動三級聯動建設,在黨務管理、黨務工作者、基層支部黨員學生干部中引入競爭和淘汰機制,加強黨務人員的理論修養和業務能力。
(二)流程管理、細節控制的科學管理
科學系統的頂層設計下,黨建工作過程中還要做到細分和細化流程、做到細節控制、力求各個環節精益求精加強執行力。第一,在組織保障前提下,使基層黨建與團學工作掛鉤,讓學生黨員更多地融入團學工作,促進學生黨員工作崗位化。黨支部的學生黨支書作為候選人,通過學生黨員參與投票選舉的方式,選舉一位黨員骨干作為年級學生負責人,協助學生辦公室開展日常的學生工作,如推選入黨、心理咨詢、就業服務等;經過一年試用,參考黨員學生和普通學生的監督評價,年度考核優秀的年級學生負責人可被推薦為團委學生會的主要干部。這樣,通過旋轉門式的崗位流轉,學生黨員骨干不僅能更加深刻地認識黨團學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及具體工作分工和協作,黨員的先進性和模范帶頭作用也能落實到學習、生活等各個環節。第二,利用學生工作的多樣化平臺基礎,推進黨建工作精致化實效。學生工作的內容與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緊密相關,學生黨建工作可根植于學生工作,學生黨員可借助學生工作的多種服務渠道,將黨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工作之中,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避免政治教育的空洞和虛化;同時,黨建活動可與團學活動統籌安排,以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愛好和取向,增強基層學生黨組織的吸引力。第三,三級聯動各個環節耦合和細節控制取決于溝通,即網絡平臺的建立和信息資源的共享。網絡具有交互性且業已成了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黨建、團委、學生會和其他社團組織可以通過統一的網絡平臺實現工作合作與分工的溝通,凸顯黨建工作的核心領導地位。新媒體時代,黨團學三級聯動共享信息源,既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交流解決問題,又能利用數字化網絡感染和影響學生。
(三)細節入手、培育創新的人本管理
制度創新、流程管理、細節控制達到的目的是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從細微之處關愛學生。學生黨建工作需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學生黨員首先是普通學生,也是與自己的同學們學習生活聯系最緊密的人群,基層黨組織發動學生黨員深入廣大學生,黨員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同輩的思想動態和切實需求,并將了解的情況應用于黨建的主題選擇和內容設計。此外,以三級聯動建設為核心,采取聯系基層、服務學生的人本管理方法。第一,結合黨建和學生工作,制訂學生學習生涯規劃和職業規劃。參照社會對應屆大學生的需求和考評體系,利用黨支部、黨校的系統規范與班團支部、學生會、研究生會和其他學生社團的特點和優勢,做好本科生的“四年學業規劃”和研究生的“二/三年學業規劃”。第二,基層黨委參與學生工作構建三級服務平臺,實現全方位、個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如確定黨委書記、副書記接待日,接待學生黨員來訪,了解其困難和要求并及時地解決問題、化解矛盾。黨務工作人員也要實現管理的個性化轉變,力求使每一個大學生、研究生在大學學期期間能得到學習、思想、心理、生活和就業等全方位、個性化的一對一輔導或幫扶。
(四)服務導向、績效評估的責任機制
基層黨建工作的服務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學生黨員干部服務支部黨員和學生群眾;二是黨務工作人員服務所有學生黨員和學生群眾。精致化管理的量化標準、績效評估能夠促進基層學生黨建工作的責任機制完善、提高實效性。
在學生黨員干部中引入選舉制度、競爭和懲罰機制。選舉和競爭制度能夠改變目前基層黨支部支委任命導致的內容缺乏激勵、淘汰機制形同虛設的現狀,能更確定地甄選出符合學生黨員和群眾利益的學生黨員干部。基層黨建還需要建立標準量化的學生黨員干部的績效考核指標:大學生基層黨建工作量、服務質量評價、個人素質。考評人員應包括基層黨委組織領導、輔導員或支部書記、學生黨員和群眾學生代表。基層的黨務秘書也需要組織學生黨員擔任黨建工作監督員,對學生黨支部的日常工作進行監督。
目前,基層黨務工作人員的工作績效考核機制尚未真正建立,主要是考評指標的量化困難以及考評與激勵機制尚未掛鉤。要提高黨務工作人員黨建工作的服務質量,首先是量化考核,實現績效管理;其次,需要推行考核結果的激勵機制。黨務人員績效考核指標:業務能力和理論素養、服務質量評級、崗位職責和目標。考評方式應采取他評和自評相結合。
三、高校基層黨組織學生黨建工作精致化管理的意義
精致化是新時期高校基層學生黨建工作規范化管理、創新性發展的內在要求,精致化管理對高校基層學生黨建工作具有借鑒性和實用性,以黨“以人為本”思想為基礎,推進黨建工作制度優化、提高黨建工作的實效性。黨建工作的精致化,作為探索科學管理模式的路徑,在具體工作中堅持規范和原則,強調執行力和效益,有利于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有利于黨務人員、管理人員和學生黨員干部業務能力的提升,促進工作隊伍的持續建設;有利于黨組織從小處著手,觀察入微,關注學生的現實問題和利益訴求,不斷改進和創新工作方式,提升育人實效。
參考文獻:
[1]張彥.以“精致化”要求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發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0(4).
[2]王筱棠.基于精致化管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學研究,2010(7).
[3]王建軍.大類培養條件下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銜接機制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2(10).
[4]陳興廣.積極探索高校基層學生黨建與團學工作的有效互動[J].教育界,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