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學
摘 要:我國的教育改革正在火熱的進行當中,隨之而來就教育問題如雨后春筍一般,走入社會大眾,教育專業學者,相關政府機構的視野當中。有關教育的均衡發展更是近幾年關注的熱點問題,其中中小學的布局調整作為農村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一步有著重要意義。無論從外部的經濟,政策等環境角度分析,還是從農村自身發展內部因素出發,都會看到對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影響與制約,深入分析與思考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為農村教育改革帶來的影響,不斷總結與發現農村中小學發展的規律,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解決農村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均衡的發展。
關鍵詞:教育;布局調整;均衡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7-0144-02
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我黨和政府長期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規范教育管理,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農村中小學開始了新一輪學校布局的大調整,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與此同時,布局調整的進程也受到一些現實困難的阻礙。
一、關于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利弊分析
(一)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成效
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可以使得教育資源得以共享,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提高農村辦學的效益。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中小學校布局調整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合理配置。對于農村中小學的調整可以對一些規模效益小的學校進行撤銷和合并,將各地方有限的教育資源集中,充分利用教師資源,解決因學校分散,教育資源水平低,學生不能夠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的現象。農村教育布局的調整提高了教育資源使用效益。改善了原來將有限的資金分散使用的現象,解決了難以成規模辦學效益的問題。
2.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促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農村中學校布局的調整有利于優化了農村教師隊伍。改善曾經因缺少教師,導致部分學校開設課程受限制,甚至是一個教師包講全年級的課程的現象或是幾個學校公用老師的現象,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后,學校可以優先聘用優秀教師,整合師資隊伍進行優勝劣汰的選拔,促進教師隊伍建設與水平。
3.農村中小學校的布局調整促進了教育的均衡發展。農村中小學的布局調整促進了城鄉中小學的均衡發展,農村中小學校的布局調整,一方面集中了農村中小學中較好的教育資源,提高了教育質量,另一方面也減輕了農村的財政負擔,促進農村地區能夠集中力量發展農村經濟,最終為縮小城鄉差距和區域間能夠均衡發展做出了貢獻,使得受教育機會更加均衡。
4.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間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可以減輕了村社辦學的負擔。改善辦學條件、修建校舍、添置設備的同時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可以解決農村學生每天走十幾里路上學的問題,給農村孩子爭取了更多的學習時間減少影響學習的干擾因素。也讓農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勞作,有利于農民增加收入間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存在的問題
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取得了許多成效,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許多多新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分析與思考。
1.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使得教育成本增加。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過程中寄宿學校的產生,會對那些因學校被撤并,被迫轉校的學生來說教育成本卻因為布局調整而增加了,這部分學生需要到更遠的地方學習,與調整之前相比,農民現在需要額外再支出交通費、伙食費、住宿費以及承擔學生走讀帶來的安全風險等,這也可能加大了貧困家庭的負擔。
2.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不能保證教育質量的提高。中小學校的布局調整可能會產生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合并,班級人數的增加,學校規模的擴大,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中小學校布局調整的原意是通過合理調整布局,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教學質量,但是由于學生過多,許多的班級人數都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人數,許多學校不僅沒有因為調整使教育質量得到提升,反而增加了教師教學管理壓力,學校的教育雖然通過學校布局調整整合了農村教育資源,使教育資源能夠集中,但是隨著學校學生人數的增加,人均教育經費以及人均教育資源不足現象日益突出,形成師生比例不協調,教育質量難以保證的尷尬局面。
3.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存在學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必然會導致班級規模的增大,這不利于學生正常的人際交往和情感交流。班級規模越大人數越多,班級中情感紐帶的力量就越弱,與此同時班級規模的大小人數的多少還會影響學生之間的交往模式。由于班級規模大,學生人數多,學生之間相互了解起來就會越困難,更不利于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也會影響到學生的社會化和個性化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4.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存在教育資源浪費的現象。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后的部分學校機構撤并不復存在,撤并后的學校剩余財產也就無人管理,造成教學設施嚴重流失,學校資產被臨近人員私分、亂用、破壞,進而造成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也存在這樣的現象:許多農村學校在布局調整后被當地農民變成了養雞、養豬的場地,這些都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完善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對策
農村中小學學校布局調整不是在靜止的社會環境中進行而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現代社會中進行的。布局調整是否合理不是以撤并學校的數量多少,學校的規模的大小,學生人數的多少為評價標準,而是要以能否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能否保障村民自身利益和受教育的權利為表針。因此,確保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帶給村民真是可靠看得見的調整,而不是曇花一現治標不治本的調整。
(一)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要具有科學合理的教育規劃,布局調整要因地制宜
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時要根據當地的教育實際情況、生活習慣,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規劃,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推進布局調整。在制定調整政策前要深入農村實地調查結合其經濟、鄉土、人文特點協調各方,積極規劃,做好布局調整的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和整合學校教育資源必須綜合考慮該地區教育的基本情況和發展現狀。與此同時,學校布局調整還要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不僅要綜合考慮該地區人口因素、學齡兒童所占比例等因素,還要結合學生到校的交通、安全、教師結構和教師教學等方面的具體情況。
1.善于聽取各方的建議。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不僅僅是為了農村教育質量的發展與提高,更是為了要使教育更加均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全面發展。為了更好實現農村中小學校布局調整的合理規劃,不僅僅是需要完善審批程序,建立合理的聽證制度,更要以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基本出發點。農村中小學校布局調整除了要結合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建議的同時,還要細心聽取廣大人民群眾和當地村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和宣傳工作,絕不能僅僅以村委書記、村主任、教育主管部門或校長的意見為依據,要認真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2.集中辦學和分散辦學相結合。要根據教育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政策和農村實際相結合。如果學校容量不足或存在學校系統覆蓋范圍以外的村時,需擴大學校規模,對上學距離太遠的學生需采用寄宿制。所以,我們在推行農村中小學校布局調整時一定要實事求是,以農村當地的文化傳統、地理環境、教育實際等為依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集中辦學和分散辦相結合。
(二)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需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與關注度
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需要各地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成立組建學校布局調整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具體的職責和分工。例如每個領導分管一個學校,那么這個學校的具體運作都由相應的主管領導負責。總之,在新時期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時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重視,盡力為學校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1.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培訓和激勵制度。教師在學校的教學與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始終在第一線的位置,學生的教育、教學任務等都要通過教師的努力來完成。加強布局調整后對教師的管理,在學校布局調整時要對農村教師進行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使學校的教職工從思想上認識到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認識到學生才是學校教學的中心。與此同時,農村教師培訓是農村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加強老教師和新教師之間多溝通,多交流教學經驗和體會,進而達到互相促進的效果;通過學習和培訓,使得農村教師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此外要重視激勵制度,為了鼓勵優秀人才到農村地區任教。
2.加大對農村中小學的投資力度。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部門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教育的投資與發展不均衡特別突出,在我國的農村地區,教育不均衡問題更加嚴重。加大對教育的投資是重要的途徑。農村當地不僅僅要依靠國家投入同時更廣泛地開展集資活動,籌集教育經費,爭取企業的投資、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的捐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盡可能多地籌集教育經費,發展教育事業。
(三)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需要處理好寄宿、交通、安全等問題
農村學校布局調整之后,學生上學路程遠,交通安全、寄宿等便成為一個突出的難題。要想妥善地解決這一難題,并確保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順利實施,以人為本,完善農村寄宿制學校。政府可以拿出專項資金建設農村學校學生宿舍的同時,免收住宿費,水電費也納入學校公用經費中,伙食允許學生以米代費,解決學生家長對于寄宿費用的擔心。配備和培訓生活教師管理寄宿學生的生活,對食宿進行照顧。購置與寄宿制配套的交通工具,免費接送學生,或者建立教師護送制度、寄宿學生護理制度等,解決好學生的交通、安全和管理等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安麗,左斌.走進義務教育新時代[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范先佐,郭清揚.我國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成效、問題及對策一基于中西部地區6省區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研究,2009(1).
[3]高洪源.中小學并校:政策與策略的再認識[J].中小學管理,2005(2).
[4]吳宏超.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困境與出路[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
[5]沃建成.關于學校布局調整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7(1).
[6]周保源.關于在我市農村地區實施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的可行性研究報告[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7]劉賢偉.農村小學布局調整的負面影響[J].教育科學研究,2008(4).
[8]何雙梅.農村學校布局調整要關注學生安全問題[J].中國教育學刊,2009(5).
[9]郭清揚.農村學校布局調整與教育資源合理配置[J].教育發展研究,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