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婧 呂經緯

摘 要:目的 探討病理學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應用體會。方法 選取我校醫學生100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教授病理學,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法教授病理學,通過專業知識測試,比較兩組學生的教學效果。結果 通過測試,對照組學生成績合格率為60%,實驗組學生成績合格率為9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PBL教學法在病理學的教學效果上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值得醫學院校推廣。
關鍵字:病理學 PBL教學 傳統教學 應用體會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c)-0172-02
病理學是醫學研究中的基礎學科,主要是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進行研究,它是推動醫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為形式,自主學習,提出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問題老師在進行專門的講解。這種教學方法已經逐漸成為當下院校教學的主要方法。為了探討病理學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應用體會。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校醫學生100名,均為通過全國高考錄取入學,其中男44名,女56名,年齡19~21歲。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入學成績等一般資料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①授課前,老師提前告知學生上課內容,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找出不懂得地方。②課上,老師按照書本內容進行逐條講解,學生被動接受。③課后,老師布置作業,讓學生對這堂課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
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方法:①授課前,老師根據教學要求,給予學生臨床案例,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能力進行學習以及課本預習。②50名學生,10人一組,對老師所給的臨床案例進行討論分析,記錄下疑難問題。③課堂上,老師先簡單介紹所學內容,隨后進入“答疑解惑”時間,每組學生提出問題,老師通過知識引導的方式,和學生一起進行探討,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對于爭議較大的問題,先保留,等課后查閱相關資料在進行探討。④小組成員將問題都提出并解答后,老師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指出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指出每個小組在討論時忽略的知識點。⑤根據每個小組問題的不同,分別安排不同的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該知識點。
1.3 效果診斷
經過一個月的教學比較,對兩組學生就學過的《病理學》知識點進行測驗,包括了客觀題和主觀題,滿分100分,80分以上為優秀,70分以上為良好,60分以上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
對100名學生進行教學方法評價的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是否提高自學能力、是否提高學習興趣、是否擴大了知識范圍、是否加強溝通能力,是否提高自我分析能力,教學方法是否有效等等。
1.4 統計學原理
兩組學生的數據均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測試主要是為了考察兩組學生對病理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案例分析的能力,包括了30分的客觀題和70分的主觀題。通過測試,對照組成績優秀的7人,成績良好的11人,成績合格的12人,成績不合格的20人,成績合格率60%;實驗組成績優秀的13人,成績良好的19人,成績合格的15人,成績不合格的3人,成績合格率9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100名學生進行教學方法的評價的問卷調查,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的評價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結語
PBL教學方法相較于傳統教學方法,有著許多的優勢:①傳統的病理學教學方法大多是“填鴨式”教學,這種方法使學生處在一個被動學習的狀態,教學模式單一,不利于病理學的教學;PBL教學方法將學生和老師的位置做了調換,讓學生處在主導地位,老師根據學生的思考進行教學,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②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主要是看和聽,主動提問的少,而老師也只是一昧的灌輸書本上的知識,拓展的少,這對于學生的知識學習是非常不利的;PBL教學方法是以學生問題為出發點,從而進行知識的傳授與拓展,例如通過典型臨床案例,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隨后老師在進行思路點撥,最終得出答案。③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進行看和聽,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思考角度畢竟有限,這就常常導致學生走進知識的誤區;PBL教學方式是以小組為存在形式,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相互分析,很大程度上拓寬了知識面,深入了解到病理學知識,甚至還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協作能力。
當然,在病理學中運用PBL教學方式還需注意幾點問題:第一,老師在向學生教授知識點之前應做好充分的備課,能夠事先想到一些學生會提出的問題;對于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應做個了解,所給出的案例要盡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對學生的教學和引導要做到循序漸進,不能什么都不告訴學生讓學生自己盲目思索,也不能學生問什么就答什么不給學生思索空間。有條件的學校,老師還可以在課后帶學生走進病房,完成病史采集、書寫患者資料、制定護理計劃等,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病理知識。
在病理學教學中運用PBL教學方式,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病理分析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力動,提高學習效率。總之,PBL教學法在病理學的教學效果上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值得醫學院校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石佳,陳長庚.PBL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2):142-143.
[2] 朱雨.PBL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4(4):157.
[3] 劉小花.PBL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0(11):46-47.
[4] 沈道清.病理學教學中PBL教學法應用體會[J].河北醫藥,2011(17):2687.
[5] 魯華.在病理學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J].南方醫學教育,2009(4):25-26.
[6] 錢國強,趙影,丁晶晶,等.淺析PBL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