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磊 石頭 李偉明
摘 要:數字化技術強烈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各種圖像充斥于我們的生存環境中,獲得圖像變得越來越容易。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中的美術基礎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很多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該論文依據在高職藝術類教學中的嘗試,以及相關行業的職業要求,主要探索在圖像泛濫的環境中,提升美術能力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圖像泛濫 美術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c)-0244-03
以智能手機為媒介的交流方式已經滲透到了當今生活的各個方面,圖像泛濫成為數字化時代的特征之一。在這種背景下,美術基礎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這種困境在藝術類高職院校中更為突出。如何進行有效的美術基礎教學,對高職藝術類教師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1 圖像泛濫的時代特點和影響
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大眾獲取圖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大眾不僅可以很容易得到各類圖像資料,還可以按照自身的審美需求,對圖像加以改善和美化。
由于商業行為的需求,使得大量制作精良的圖像充斥于我們的生活中。數字化時代的商業模式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圖像作為最直觀和迅速的手段遍布于街頭巷尾和互聯網,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此環境中成長起來的90后學生,獲得圖像前所未有的容易,同時他們對圖像的好奇與尊敬都大幅度降低。
1.1 商業文化帶來的影響
隨著經濟迅速發展,以消費文化為主體的商業模式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靜態的商業廣告遍布于街道、商場、餐館、交通工具、賓館等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動態商業圖像不僅也出現于以上方面,更通過布置于各處的顯示屏、互聯網和移動終端,隨時可以進入人們的視線。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圖像包圍的時代,各種各樣的圖像始終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
1.2 數字技術發展帶來的影響
隨著電腦、網絡技術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與外界交流的方式。這不僅包括從外界獲得圖像,也包括記錄自身的圖像,如各種方式的自拍。移動互聯網技術(wifi)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傳播途徑,使得每一個擁有智能手機的人不僅成為圖像的制造者,也成為圖像的使用者和分享著。同時,容量巨大但體積小巧的存儲設備,為每個人占有自己喜愛的圖像提供了便捷條件。
還有一種技術的發明對圖像的形態產生著深刻地影響,這就是每個智能手機都可免費使用的美圖軟件。這種工具為圖像提供了便捷的美化手段,使圖像的制造者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改變圖像的原始形態,依據自身的喜好和審美價值對圖像加以處理并傳播。
1.3 圖像泛濫對高職藝術教育的影響
這里講到高職藝術教育,主要指各種對美術、設計技能有職業要求的職業教育專業。
目前,就讀于高職和即將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都是出生于1995年以后的。這些學生出生的年代,正是我國逐步進入信息化社會并快速發展的時期。在這些學生的中學階段,大部分人都已可以熟練地運用電腦進行學習和娛樂了。以動漫為主的圖形圖像成為他們的主要娛樂方式。商業文化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他們各種流行圖像相當熟悉,再也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對圖像懷有珍惜與象征意義的情感。
這種海量圖像信息與獲得圖像的便捷,對藝術類高職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狀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 藝術類高職學生的美術能力架構
藝術類高職學生所面臨的職業涉及多種領域,其中包括影視制作、網頁界面設計制作、移動終端界面設計制作、動漫行業的各類設計制作,以及廣告行業的設計制作等等。這些行業崗位除了要求掌握相關軟件,大都還要求就業者具備一定的美術能力。這種美術能力實際上是運用軟件進行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這里的美術能力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包含了造型能力、審美能力和一定的創意能力等。
2.1 造型能力
從專業角度指稱的造型能力,通常包含著畫家或設計師運用各種造型元素,對一種物象進行塑造表現的能力,是從事藝術設計類職業的人最基礎的能力之一。廣義上的造型能力包含了對物象形態的描繪能力、色彩安排搭配能力和在平面或空間中安排物象,使之傳遞相應的情感意圖的構圖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獲得這些能力通常需要長期而大量的繪畫訓練,一般都要經過臨摹、寫生到創作的階段。臨摹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從前人優秀作品中學習布局構圖、形體塑造表現的手法。在寫生階段,學生運用臨摹階段獲得的知識技能,通過自身的觀察、思考,鍛煉對物象形態的表現能力。這一過程中,觀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正確的觀察方法是不可能將物象正確地表現出來的。
2.2 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藝術類高職學生應當具備的的另一種重要職業能力。伴隨著造型能力的學習,學生的審美能力應不斷提升。造型能力訓練給學生提供了各種對物象進行比較的機會,使學生得以體會到物象形態、比例、曲直、色彩等方面的優劣美丑,感受到物象形態所傳遞出的情緒情感信息。
獲得審美能力的一種主要途徑是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種經典美術作品,分析鑒別各種藝術作品的內在構成元素,進而理解經典是如何傳遞美感和影響人們的情感精神的,從而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這一過程需要經過大量的觀看、閱讀和思考分析。
2.3 創意能力
創意能力是美術能力教育中更為重要的職業能力,也是最難以培養和訓練的。學生擁有創意能力的基礎是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并對構思構想的形象和圖形具有一定的預判能力。這是從事藝術設計類職業必須具備的素質。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學習、訓練,有助于創意能力的積累。因為在前兩種能力的訓練中,提升了學生的觀察力、分析歸納能力,以及實踐表現的動手能力,了解構筑形象的方法途徑,為發揮想象力提供了基礎。想象力是創意能力中最為關鍵的部分,通常要有不同常規的思路,將積累的知識進行組合以構筑出新的情景,傳遞出新的情緒感受。
3 現階段的美術能力提升探索
在數字化時代成長起來的藝術類高職學生,對于圖像的敏感度較之從前已經大大降低。只有他們感興趣和流行的內容還有可能短暫地停留于他們的視野之內。進入藝術類高職的學生大多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對各種崗位能力的認知,并且大多沒有美術基礎。因此,美術能力的建立與培養就成為高職學習基礎中的關鍵。
而在數字化時代,圖像泛濫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對于傳統美術基礎教學接受起來相當困難。傳統教學中的造型訓練從幾何體開始,經過靜物、石膏像寫生,最終達到人物、場景等復雜的描繪表現。
3.1 讓豐富的圖像成為提升美術能力的助手
傳統的教學方式適用于對美術有強烈興趣的學生。對于手持智能手機輕易得到各類圖像的學生就顯得枯燥和毫無吸引力了。在教學中會出現舉步維艱的狀態。因此,需要教師轉變思路,挖掘利用圖像泛濫帶來積極因素,對學生加以引導,嘗試新思路、新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升美術能力的目標。
首先要對學生已有的美術能力有所了解,以問卷方式了解學生的美術學習經歷。依據課時總量,安排每一位學生通過互聯網或自己拍攝的方式,收集一定數量他們喜愛的圖像資料。這種圖像資料要求盡可能尺幅大、清晰度高。這個圖像資料集不僅有助于教師了解把握每個學生的興趣方向,并將成為提升美術能力教學的重要素材。
3.2 利用圖像提升造型能力
造型能力的訓練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形的觀察和表現能力,二是對色彩的觀察和表現能力。
在對形的表現力訓練上,要求學生選取自己圖集中的圖像進行臨摹,要求臨摹作業在物象的形態、比例、布局構圖等方面盡可能與原圖接近。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全局把控能力、比例關系和描繪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對每個學生進行指導,指出造型與構圖方面的問題,使學生發現自身觀察和表現方面的問題并加以改進。
同時,針對能力強基礎好的學生,運用寫生教學的方法提升其對形的把握能力。這一階段對學生的要求要盡量嚴格,要讓學生體會他所選擇的圖像為什么吸引他,這種吸引是由什么樣的因素構成的,為日后他自己做創意形象時積累經驗。
在寫生訓練中,除了常規的寫生要求,也可以設定特別的寫生要求。如,僅描繪物體的外空間,僅描繪物體的剪影等,使學生體會構筑畫面的多種方式,進而引發學生的手繪興趣。
在色彩的訓練中,色彩的調和及色彩的搭配是訓練的主要內容。每個學生的圖像資料集依然是其訓練的主要素材。教師從學生的圖集中篩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對其進行分解。分析其中的色彩特點,引入色彩基礎知識,要求學生按照圖像進行臨摹訓練,練習色彩調和與搭配,在此過程中使學生體會色彩在情緒情感傳達方面的特點。運用此類方法首先是使學生對所描繪的圖像保持興趣,進而引申,使學生明白圖像的吸引力在色彩方面是如何形成的。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依然可以采用寫生的方式進行訓練。初期可以先選定同色系的色彩進行練習,限制色彩的種類以降低難度,如,用土色系為主的色彩繪制畫面,僅用土黃、土紅、普蘭、黑、白等幾種顏色。這樣可以使學生最大限度地體會自己調配色彩的魅力。同樣,也可以運用單色讓學生體會色階的變化特點。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使學生逐步獲得一定的色彩運用能力。
采用學生自己搜集的圖像進行造型能力訓練,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使學生分析認識圖像在構圖布局方面的特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圖像中的物象進行位置、大小、比例上的變換,使學生體會同樣物象在不同的構圖中所傳遞出的不同影響。最終使學生建立基礎造型能力。
3.3 利用圖像提升審美能力
通過經典視覺作品的鑒賞來提高審美能力,始終是非常有效的途徑。然而,由于學生自身基礎的限制,直接給學生介紹經典作品,常常因為時代背景的差距,無法引發學生的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收集的圖像資料將同樣運用到提升審美能力的教學中。在當初要求學生收集自己喜愛的圖像作品時,要讓學生針對每一幅圖片寫出相關的文字陳述,說明此圖像好在哪里,引發了何種感受,最打動自己的地方有哪些等內容。教師通過這些文字,可以了解學生的美感興趣在哪里,并且從這些圖像中篩選出一些圖像,找到這些圖像的源頭,因為大多數圖像的圖像學源頭就在傳統的經典作品中,由此可以最終將學生引向經典作品的賞析上來。
3.4 創意能力的訓練
通過前面的訓練,學生獲得了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將成為學生嘗試創意實踐的起點。學生自備的圖像資料集仍然是創意訓練的基本素材,首先可以進行圖形方面的創意練習。由于在前兩個學習階段,學生對臨摹和賞析過的圖像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要求學生運用這些圖形進行重新組合搭配,構筑出新的創意圖形,并寫出相關的文字闡述,以便檢驗創作意圖與作品呈現之間的相關程度。
圖形方面的創意訓練可以為后續的色彩創意訓練打下基礎,使學生大膽進行色彩上的搭配嘗試,力圖為自己的創意加入更加豐富的內容,表達更豐富飽滿的情緒感受。
創意練習的過程既是檢驗前期成果的方式,也是使學生了解各種造型手段的界限的途徑。讓學生明白創意并非是可以肆意妄為的,反而是要既尊重規律又要打破常規的,發揮想象力,巧妙又合適才能得到好的創意作品。
圖像泛濫固然給提升美術能力的教學帶來了很多問題和困難,但也提供了改變教學方式的可能性。利用豐富的圖像資料,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輔導,激發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探索的熱情,將是克服圖像泛濫帶來的視覺疲勞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約翰·伯格.著;戴行鉞譯.觀看之道[M].北京: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柯林斯色彩繪畫完全教程.伊恩·辛普森[英]著;馬婧雯,陳紅巖譯[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