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嵐琪等
摘 要: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濱水空間承載著越來越多的關于自然生態、旅游產業、文化、娛樂、交通、安全等因素,也讓人們對濱水駁岸的生態景觀設計越來越重視。該文通過分析目前城市濱水駁岸的現狀及問題,提出建設生態駁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濱水駁岸的景觀設計中加入構建生態合理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創造出更加舒適宜人的濱水駁岸景觀。
關鍵詞:城市濱水空間 生態駁岸 景觀生態 駁岸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c)-0095-02
如何在濱水駁岸的景觀設計中能體現出當地的特色,創造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濱水環境,從而全面有效地提高濱水駁岸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濱水駁岸與景觀生態的有機融合[1],成為當今城市濱水駁岸設計的重要課題。
1 城市濱水岸線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駁岸類型單調:一種是斜坡式護砌,一種是垂直式護岸,目的主要是考慮其防洪功能,不具備可供市民休閑、娛樂的親水功能,更不具備城市濱水區域自然生態系統恢復的功能與視覺審美上的景觀功能。
(2)景觀設計單調:許多駁岸設計采用傳統的工程措施,硬質護坡、高筑河堤等,使河道失去了原本的自然風光與親切感。
(3)物種單調:典型的“U”字型與“V”字型硬質河道,改變了原本濱水區域的自然生態系統,破壞了兩岸動植物的生存環境,使得濱水區域內的水生植物、兩棲類動物、昆蟲種類單調。
(4)綠化單調:目前大多數濱水駁岸的綠地面積很小,結構單一,不能滿足市民休閑娛樂的要求,而且也不能滿足人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向往。
2 城市濱水駁岸生態景觀的設計理念
2.1 生態駁岸的概念
生態駁岸,指恢復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點的可滲透性的人工駁岸,采用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的工程方法,來減少對河流自然環境的破壞。它可以充分保證河岸與河流水體之間的水分交換和調節,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強度[2]。
2.2 生態駁岸的基本功能
生態駁岸需要兼具傳統工程駁岸的護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和生態駁岸的滲透調節功能。主要有以下5個功能。
(1)護堤、防洪的基本功能;(2)改善濱水區景觀、恢復生態平衡;(3)生態駁岸把濱水區植被與堤內植被連成一體,形成一個水陸復合生物共生的生態系統;(4)調節水位。可滲透性界面,豐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層滲透儲存;枯水期,地下水通過堤岸反滲入河,起著補枯、調節水位的作用;增強水體自凈作用。(5)生態河堤上修建的各種魚巢、魚道,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帶和水的紊流,使空氣中的氧氣融入水中,而且植被和其他生物可吸收分解河水中大量的污染物,從而適度凈化水體[4]。
2.3 生態駁岸的類型
(1)自然原型駁岸。對于坡度緩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慮保持其原本的自然狀態,同時配合植物種植,達到穩定河岸的目的。這一類的駁岸由于更加接近水面,容易使人群在此聚集,在設計時應采用接近自然的材料,充分考慮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的生活區域。 如種植柳樹、水楊、白楊、揍樹以及蘆葦、芭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們生長舒展的發達根系來穩固堤岸,加之其枝葉柔韌,順應水流,增加抗洪、護堤的能力。
(2)自然型駁岸。對于較陡的坡岸或沖蝕較嚴重的地段,在種植植被的同時,還通過天然石料、木材的護底來增加堤岸的抗洪能力。如在坡腳采用石籠、木樁或漿砌石塊等護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種植植被,實行喬灌草結合,固堤護岸。
(3)臺階式人工自然駁岸。對于防洪要求較高、而且腹地較小的河段,在必須建造重力式擋土墻時,也要采取臺階式的分層處理。在自然型護堤的基礎上、再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確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將鋼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狀框架,投入大的石塊、或插入不同直徑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魚巢、再在箱狀框架內埋入大柳枝、水楊枝等;鄰水則種植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縫中生長出繁茂、蔥綠的草木。
2.4 城市濱水駁岸生態景觀的設計理論
(1)構建生態合理與可持續發展的濱水駁岸模式。環境改造的最終目的是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城市生命的紐帶主要由城市水體維系。所以城市水體的整個功能必然帶動濱水區駁岸生態化空間的構建,可以保證城市整體環境的生態穩定。
(2)完善濱水駁岸生態景觀設計要素。城市濱水駁岸景觀的完善與改造,使人們對城市濱水駁岸景觀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設計生態護岸時,要以自然、生活、空間、歷史和文化為線索,對當地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進行徹底的了解與認識,以便將生態護岸與當地的景觀文化融為一體[5]。
(3) 實現濱水駁岸公共活動場所人性化和科學化。城市濱水駁岸景觀在設計中應研究人活動的規律,將“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融入到設計中,使城市濱水駁岸空間更人性化。同時,在后期的使用和維護上應采樣科學的管理方法,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2.5 城市濱水駁岸生態景觀的設計原則
(1)生態性原則。營造駁岸的生態化,就要考慮對整個濱水空間的水、植物、動物、土壤等資源的保護。如果不注重駁岸的生態化建設,就很可能導致其生態化系統失衡。因此在設計中應加強自然景觀的恢復,以及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促進駁岸生態化的和諧發展。
(2)地域性原則。每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的歷史和特色,在城市濱水駁岸景觀設計中應注重尊重歷史,對城市文化歷史遺產進行保護,將當地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展示出來。所以在設計中就不僅僅是簡單的水邊園林工程建設,而應當結合城市地勢、地理等創建和諧特色的城市駁岸。
(3)安全性原則。駁岸的修建基本目的就是滿足防洪、抗洪功能。城市濱失去的防洪設施對人們的安全財產問題也有著很大的影響,駁岸的安全性原則也是駁岸建設中的基本核心。
(4)親水性原則。濱水駁岸在設計中要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的設計思想,從人的行為、心理、健康及文化等特征及需求出發充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從而營造出個體與群體的觀水、親水、觸水等更多的親水空間。
(5)美觀性原則。隨著社會的進步,如今人們對城市濱水駁岸生態化的設計有著很高的要求,即在滿足精神需求的同時,更追求其景觀的視覺效果。根據視覺審美的要求,創造出線條流暢優美的駁岸可以給人通透的視覺效果。
3 結語
城市濱水岸線作為現代城市中景觀特色最為突出、自然生態因素密集、生態變化和平衡過程豐富的地帶,是城市整體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濱水岸線的設計,我們應該融入“道法自然”、“以人為本”的思想,使城市濱水駁岸空間更人性化。在保證駁岸結構穩定和滿足生態平衡要求的基礎上,建造更加適宜人群活動的生態駁岸,來營造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人們向往的舒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陳曉剛,汪豫成.城鎮濱水駁岸景觀生態修復模式研究[J].山西科技,2014(6):87-89.
[2] 竺軍,陳望清.城市濱水岸線生態駁岸設計初探[J].技術與市場(園林工程),2007(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