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等


摘要:為了評價戊唑醇懸浮劑對梨樹黑星病和蘋果斑點落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最佳用藥量,采用隨機區組法在大田進行噴霧防治效果研究。結果表明:430 g/L戊唑醇懸浮劑在防治梨樹黑星病時用藥量以制劑250~500 mg/kg為佳,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時用藥量以制劑175~200 mg/kg為佳。
關鍵詞:戊唑醇;梨樹斑點黑星病;蘋果斑點落葉病;防治效果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5000702中圖分類號:S436.6文獻標識碼:B
運城是山西優良果品生產基地,蘋果和梨樹種植面積約16.7萬hm2,總產量30億kg,總產值45億元,水果收入占農民收入的30%以上,成為全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果樹的病蟲害是制約果品的產量和品質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嚴重影響著果農的經濟效益。因此選擇合適的農藥品種和劑量是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措施之一。戊唑醇懸浮劑是一種新型環保型殺菌劑,其不僅殺菌譜廣、活性高、持效期長,還能迅速被植物有生長的部分頂部轉移[1,2]。既能防治梨樹黑星病,又可以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一藥多用。2013 年,我們在山西聞喜對430 g/L戊唑醇懸浮劑防治梨樹黑星病和蘋果斑點落葉病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現將試驗結果介紹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
試驗設在山西省聞喜東官莊基地,半丘陵地勢,試驗園面積 3 800 m2,其中梨樹面積1 700 m2,蘋果樹面積2 100 m2,褐色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為1.43%,pH值為7.9。梨樹為10年生的王過酥梨,樹勢基本一致,該園內梨樹黑星病常年發生;蘋果樹品種為新紅星,樹齡 15年生,園內蘋果斑點落葉病常年發生。田間管理按常規進行。
1.2試驗藥劑
供試藥劑為河南廣農農藥廠的430 g/L戊唑醇懸浮劑,對照藥劑為江蘇鹽城利民農化有限公司的430 g/L戊唑醇懸浮劑。
1.3試驗方法
防治梨樹黑星病試驗設5個處理,分別為供試藥劑430 g/L戊唑醇懸浮劑制劑量①167 mg/kg、②250 mg/kg、③500 mg/kg,④對照藥劑制劑量250 mg/kg,⑤清水對照。每個處理設4次重復,每重復2株樹,各小區隨機排列。
防治蘋果樹斑點落葉病試驗設5個處理,分別為供試藥劑430g/L戊唑醇懸劑制劑量①150 mg/kg、②175 mg/kg、③200 mg/kg,④對照藥劑制劑量175 mg/kg,⑤清水對照。每個處理設4次重復,每重復2株樹,各小區隨機排列。
2013年 8月 10日開始,每周噴藥 1次, 共噴3次。每次噴藥均選無風或微風的多云或晴天上午 7: 00-11: 00進行。用新加坡PJ-16型背負式噴霧器均勻噴霧。
8月10日噴藥前進行病情基數調查,末次藥后第14天,即9月8日進行藥效調查。
梨樹黑星病每小區兩株樹均調查,每株樹分東、南、西、北、中五點取樣,每點取當年生枝條上20片葉及20個果進行病情分級調查[3]。梨樹黑星病葉片分級方法:0級,無病;1級、3級、5級、7級、9級分別為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10%以下、11%~25%、26%~40%、41%~65%、65%以上。梨樹黑星病果實分級方法:0級,果上無病斑;1級、3級、5級、7級、9級分別為每個果上有病斑1~2個、3~4個、5~6個、7~10個(部分病斑相連占果面積1/5左右)、10個以上(病斑相連占果面積1/4以上)。
蘋果斑點落葉病每小區兩株樹均調查,每株分東、南、西、北、中五點取樣,每點取當年生2個枝條,定期調查其全部葉片,記錄總葉數、各級病葉數[4]。蘋果斑點落葉病葉片分級方法:0級,無病;1級、3級、5級、7級、9級分別為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10%以下、11%~25%、26%~40%、41%~65%、65%以上。病情指數 =∑[各級病葉(果)數× 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果)數× 9]×100;防治效果=[1-(空白對照區藥前病情指數×處理區藥后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藥后病情指數×處理區藥前病情指數)]×100%。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梨樹黑星病的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表1),430 g/L戊唑醇懸浮劑對梨樹黑星病有明顯的防治效果。3次用藥后,其防效達到了80.20%~93.66%。無論葉片還是在果實上防治效果均以500 mg/kg為最佳,防效分別達92.44%、93.66%,同其他處理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表明430 g/L戊唑醇懸浮劑是防治梨樹黑星病較好的藥劑。
2.2不同處理對蘋果斑點落葉病的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表2),430 g/L戊唑醇懸浮劑對蘋果斑點落葉病有明顯防治效果。3次用藥后對蘋果斑點落葉病的防治效果達到73.83%~89.07%,其中以200 mg/kg 處理的防效最好,達89.07%,與其他處理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能夠有效地控制蘋果斑點落葉病的危害。
3結論與討論
田間試驗結果明確了430 g/L戊唑醇懸浮劑對梨樹黑星病和蘋果斑點落葉防治效果較好,且使用安全。該藥劑在防治梨樹黑星病時,以制劑量500 mg/kg處理防效最佳,考慮到對梨樹褐斑病和褐腐病有較好的兼治作用,生產上建議推薦劑量為制劑250~500 mg/kg;該藥劑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時,以制劑量200 mg/kg處理防效最佳,考慮到對蘋果褐斑病和蘋果輪紋病有較好的兼治作用,生產上建議推薦劑量為制劑175~200 mg/kg。
梨樹黑星病和蘋果斑點落葉病均是運城果樹種植區的主要病害, 其發病輕重急緩與前一年度和當年的氣象條件都有很大關系。要預防和控制病害發展,首先應根據其發病規律,選擇高效藥劑,適時防治;其次在果樹生產上輪換使用作用機理不同的殺菌劑或保護劑,以達到減緩或避免病原菌抗藥性產生。
參考文獻
[1]黃新輝,張發亮,馬淑惠,等.新型殺菌劑唑醇的合成工藝[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144,192.
[2]華乃震.殺菌劑唑醇的劑型與應用[J].農藥,2013,52(11):781786.
[3]國家技術監督局.GB/T17P80.24.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 [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
[4]國家技術監督局.GB/T 17980.124.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