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英
摘要:我國大部分地區秋季降雨集中,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秋季果園運用起壟覆膜溝灌及肥水耦合技術,可以大量收集秋季降水,實現秋雨春用,增溫保墑,保水保肥,提高果園秋施基肥的利用率和春季果樹生長量,顯著提升果實品質和產量。
關鍵詞:果園;肥水耦合;應用;效果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5003802中圖分類號:S606文獻標識碼:B
我國多數果園立地條件較差,普遍存在灌溉方式不合理、水肥流失嚴重和利用率低等問題,春季果樹生長發育需水量大而有效降水不足,秋季降雨集中容易造成流失,通過運用秋季蘋果園起壟覆膜溝灌及肥水耦合技術,有效解決了果樹生產中的季節性水肥需求矛盾,為果園增產、果農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1果園起壟覆膜溝灌及肥水耦合技術的應用方法
果園起壟覆膜溝灌技術方法簡單,一般在秋季10月中下旬進行。具體應用方法如下:
一是施肥。覆膜前,一般幼樹株施有機肥25~100 kg,豐產果園每667 m2施有機肥2 500~5 000 kg,配合株施無機果樹專用肥1~2 kg。在施肥的同時,對果園深翻30 cm。
二是起壟。一般起壟寬度為1.2~1.5 m。先將樹冠兩側邊沿土壤覆于樹行中間,使樹行成壟,但壟不能太高,只要能將雨水流淌到溝內就行。起壟時應撿凈雜草落葉,打碎土塊。
三是覆膜。1年生果樹覆單膜,其他幼齡果樹覆雙膜,豐產成齡果樹全園覆蓋。膜選黑色,要拉平直,兩塊膜中間和膜的四周用土壓實,并且每隔2 m在膜上用土橫壓一條帶子,防止冬、春季大風吹走地膜。采用此方法,一次覆膜,可連續利用3年,既省工,又省成本。
四是開溝。單膜覆蓋或雙膜覆蓋,在地膜邊沿開一條深20 cm、寬20 cm的溝,用于集納雨水或者在土壤干旱時灌水。在這條溝內灌水方便省水,也可在溝內先施肥、后灌水,灌水后溝上覆蓋地膜,這種方法肥水利用率高,節約管理成本。
五是頂凌耙磨。2月中下旬在地表土壤解凍后,發動群眾對未覆膜地面進行頂凌耙磨,此時土壤剛解凍,正值返漿期,耙磨后打破了地表土壤毛細管和縫隙,攔蓄土壤深層上升的水分,減少了土壤水分蒸發,從而起到保水作用,有利于果樹生長。據有關資料介紹,頂凌耙磨一次,攔蓄的地下水相當于20 mm的降雨量。因此,要把頂凌耙磨作為果園抗旱保墑的主要措施。頂凌耙磨方法簡單,易于操作,省工省力。方法是,用耙地的菜耙子,將果園地表全面耙磨一遍,打碎土塊。如果耙磨之后再用石磙鎮壓一遍,效果更好。
2果園起壟覆膜溝灌及肥水耦合技術的應用效果
一是可增溫、保水、保肥。在北方地區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通過覆蓋黑膜保住了這部分降雨不流失。做到了秋雨春用,提高了秋施基肥的利用率。覆膜后,據以往經驗和測定情況,落實黑膜覆蓋肥水耦合技術可顯著提高地溫,黑膜覆蓋后0~15 cm土壤增溫1.6~3.8 ℃,16~30 cm土壤地溫提高0.5~2.3 ℃,土壤溫度較高,春季根系可提早生長,提高了幼樹生長量。
二是可有效利用無效降雨。冬季和春季降雨多為小于10 mm的無效降雨(雪),該項技術可以將無效降雨(雪)攔蓄集流到樹冠兩側溝內,集中供應果樹生長。幼樹兩側覆膜后5 mm的無效降水流淌到溝內,能夠滲透到土壤25 cm以下,使果樹根系充分吸收利用。經調查,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凡是覆蓋黑膜的果園,5~20 cm深的土壤含水量在16.5%左右,而未覆膜僅為11.6%,未覆膜與覆蓋黑膜的土壤含水量相差4.9%,相當于一次30~40 mm的降雨。因此,覆蓋黑膜的果園現有的土壤墑情完全能夠滿足春季果樹正常生長的需要。也可以在土壤解凍后,動員群眾在果園施肥、澆水后及時覆蓋黑膜,以保持墑情、減少雜草,促進果樹生長。
三是可免耕滅草。黑色地膜吸熱快,膜內溫度高,能殺死膜內雜草,減少人工除草的費用,每667 m2果園每年可節約生產成本160~200元。
四是可提高果樹生長量和產量。經測定,采用此技術,幼樹春季可提早發芽5~7 d,秋季延長生長10 d左右,果樹生長量提高20%以上,使幼樹提前1~2年掛果,掛果樹產量提高10%~25%,并且能顯著增大果個,提高果實外觀質量,是一個低投入、高產出的果園管理技術措施。
3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是要注意預防花期霜凍。由于覆膜后提高了地溫,可以加快果樹生長,同時也使果樹花期提前,這樣很有可能遭受花期凍害。對此問題,我們應采取膜上覆土、覆草和溝內灌水的措施進行預防,即在3月中下旬在膜上覆土或覆蓋麥草、秸桿、雜草等10 cm,以降低地溫,5月后再清除覆土及秸稈等。有條件的地方,也可在春季萌芽前在溝內灌水,以降低地溫,實現提溫保墑促進生長與預防花期霜凍兩不誤、兩促進。
二是要注意用好地膜。覆蓋的地膜一定要選用黑色地膜;要在生產中注意保護好地膜,在覆蓋期內不能使地膜破損,如有破損,應及時用土封嚴;秋季覆膜時間宜早不宜遲,最好在10月中下旬完成,有利于收集雨水,促進肥水耦合,提高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