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中國當代醫藥》記者 凌寒 特約記者 黃顯斌 洪建國 張蕓
丹心報國,“鏗鏘玫瑰”播撒天使之愛
——記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婦產中心護士長王新華
文圖/《中國當代醫藥》記者 凌寒 特約記者 黃顯斌 洪建國 張蕓

1988年9月入伍,1991年7月畢業于解放軍總后軍醫學院,同年分配到三〇二醫院從事護理工作;從那以后,朝朝暮暮,春秋更迭,她在病毒窩子里一呆就是24年。
24年來,她每天要面對無數的傳染病患者,每天接觸大量的傳染性物品,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感染;無論是在平時默默無聞的護理崗位,還是在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抗擊西非埃博拉疫情的特殊戰場,她都恪盡護士天職,用充滿愛心的善舉、精湛過硬的技術、大義擔當的行動,詮釋著圣潔的“南丁格爾”精神,從未動搖過對護理職業的選擇,從未發生過護理差錯;她多次被評為優秀護士、首都十大白衣天使、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她叫王新華,現任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婦產中心護士長。2015年“5·12”國際護士節來臨前夕,本刊記者走訪了這位把大好年華奉獻給傳染病護理事業的白衣天使。
1991年,從小就夢想著做一名白衣天使的王新華在解放軍總后軍醫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全國最大、全軍唯一的傳染病醫院——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科。當護士難,當傳染病醫院的護士更難。在這里,護士們要護理60種感染性疾病、39種法定傳染病患者。為了盡快進入“角色”,王新華用心學習鉆研,認真總結經驗??恐谧o理方面天生的靈性及后天的勤奮和耐心,她很快從科室護理隊伍中脫穎而出,入職第二年,護士長就把帶教護士的重任放心地交給了她。
時光就這樣在忙碌中一天天過去。8年后,王新華奉命調到小兒肝病科工作。護士們常說,當兒科護士難,而當傳染病兒科護士更是難上加難。針對服務對象的“特殊性”,王新華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苦練內功。為了盡快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她在兔子身上練習扎針、體會針感。每當遇到疑難病例及新開展的業務,她總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向醫生虛心求教,向護理前輩謙虛學習,將病情了解清楚,確保護理工作更具針對性。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新華很快練就了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尤其是對那些凝血機制差、采血難、不能采取股靜脈及頸外靜脈取血的患兒,采用頭皮針在手足淺表靜脈加壓的方法取血標本,從根本上解決了肝炎患兒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行肝穿術對患兒的病因能作出快速明確的診斷,對治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配合醫生做肝穿手術,王新華總結出“術前解除患兒及家長的思想包袱,做耐心細致的疏導、解釋工作;術中講趣味故事以分散患兒的注意力;術后細心觀察、精心護理”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消除患兒的緊張和疼痛。這套方法在小兒肝病科推廣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王新華還經常主動到病房征求患兒及家長的意見,和患兒聊天,針對不同類型的患兒探究不同的護理方法。憑著過硬的技術和精湛的業務,她在科室連續多年的護士績效考核中名列第一,在全院的護理業務考核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2010年,三〇二醫院成立婦產中心。面對一個全新學科,王新華勇挑重擔,出任婦產中心護士長。中心成立之初,她就樹立了以中心為家的思想,大到病房設計、建章立制,小到物品定位、科室美化,凡事都要親力親為。為盡快掌握國內外最新婦產護理知識和管理理念,王新華利用業余時間查閱了大量婦產護理資料,還到多家大醫院參觀學習,正是靠著這股不服輸的韌勁和拼勁,短短3個月內,她就完成了由單一兒科護理到婦產科護理、由普通護士到護理管理者、由專業“門外漢”到“業內精”的“三級跳”。
王新華堅持帶好一支隊伍,創造一流服務,使這支年輕的護理隊伍迅速成長起來。在王新華的帶領下,這支年輕護士隊伍的整體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傳染病醫院的婦產中心,收容合并乙肝、丙肝、性病等各類傳染病多達30余種,為了確保醫護人員安全,王新華制定了一整套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杜絕交叉感染。同時,她在全院叫響“思
想感情盡全心,醫療服務盡全責,救治生命盡全力,呵護健康盡全職”的口號,帶領隊伍對每一位患者進行優質、高效、貼心的服務。中心成立5年來收治患者近萬名,幾乎涵蓋了所有婦產科病種。然而,就是在這樣高強度、高風險的環境下,婦產中心沒有發生一例院內感染,沒有一起投訴,得到了廣大患者的信任和好評。
來三〇二醫院小兒肝病科住院的患者,常常是母嬰同室、父子同室,甚至有的一家人全都感染上肝炎病毒,患者家長因此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背負著沉重的經濟負擔!對此,心細如發的王新華除做好患者病體的護理外,特別注重對他們進行心理上的護理?!案腥诵恼?,莫先于情”,王新華總是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尊重人家,人家才會尊重你,你對人家好,人家才會信任你。”于是,她始終堅持追求一種“感染護理”理念:在她這里,堅決要讓傳染病患者遠離“病毒感染”,更要讓傳染病患者深受“真情感染”。這些年來,王新華不僅用精湛的護理技術盡量減輕患者的病痛,還用積極陽光的心態撫平患者心靈的創傷,并與近千位“問題產婦”成為了好朋友,這些“問題產婦”也都習慣地叫王新華為“知心大姐”。
和平年代也會有“硝煙彌漫的戰場”,比如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突發重大傳染病疫情。然而,每當有重大傳染病疫情發生,身體柔弱的王新華總能沖到防治傳染病疫情的第一線。
2003年3月5日,三〇二醫院收治了北京市第一批輸入性“非典”患者,隨即打響了首都抗擊“非典”的第一槍。在收治患者人數不斷增多、部分醫護人員相繼被感染的情況下,正在休假中的王新華臨危不懼、主動請纓,撇下年幼的孩子和正在住院的老人,義無反顧地奔赴“非典”病房。
數據顯示,傳染病患者的0.000 004毫升的血就會引起傳染。在抗擊“非典”的日子里,王新華不但每天要為癥狀稍輕的“非典”患者發藥、抽血、打針、測體溫,給危重患者洗漱、喂飯、喂水、擦身、倒大小便,還要完成大量的消毒、保潔、清洗工作。與“非典”病毒零距離接觸,雖然明知可能被染病,甚至還要面臨死亡的威脅,但她從未動搖、退縮過,把個人的安危拋在腦后。曾經為搶救一位危重患者,王新華冒著被感染的極大風險,果斷采取反復開放氣管插管吸痰的辦法,為搶救患者贏得了第一時間。超負荷、高強度的體力消耗和過度的精神疲勞,使她的體重一下子降了10斤。
有位年輕女重癥患者持續高燒,血容量不足造成血管萎縮,幾位護士給她扎針輸液都沒成功。王新華隔著手套也根本感覺不到血管在哪兒??吹交颊邚浟糁H還在牽掛著兒子,嘴里還呼喚著兒子的姓名,那一刻,王新華再也顧不了那么多了,決定摘掉手套為患者扎針。身邊的同事提醒她:“這要是扎到手,就完了!”但王新華卻鎮定自若,一手握著患者的手,一手在患者手背上仔細尋找血管,緊接著她屏住呼吸一針下去,“一針見血”,抗病毒藥物緩緩輸入患者體內,女患者病情也隨之逐漸穩定。脫離危險后,女患者痛哭流涕。王新華安慰她說:“我兒子和你兒子差不多大,他也在焦急地等我回家。我們共同努力戰勝病魔,爭取早日看到自己的兒子。”患難見真情。那名女患者出院時,特意將一束康乃馨送給了王新華。
與“非典”激戰106個日夜,王新華沒有休過一個雙休日,經常替班加班,有時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經她親手護理的30多位重癥“非典”患者,無一例死亡,最終全部康復出院。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21日,王新華隨醫院防治隊踏上征程。經過40多小時的長途奔波,他們于23日抵達震中汶川,擔負起救災部隊的衛生防疫任務。此后的每一天,王新華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帽子、口罩和手套,冒著40多度的高溫,指導救災官兵們對營區周圍的幾十個廁所和垃圾堆進行消殺滅,與戰士一起噴灑消毒藥水。在做好救災部隊衛生防疫工作的同時,根據上級命令,王新華所在的防治隊還承擔著克枯鄉所屬5個自然村村民的巡診巡治任務。當地的藏族、羌族百姓大多居住在高山上,崎嶇的山路多處塌方,道路中斷,車輛根本無法通行。每天,身體嬌小的王新華毫不示弱地和男隊員一樣,背著十幾公斤重的消毒藥水和急需藥品,手腳并用像壁虎一樣,攀爬60度的陡峭山坡,翻越海拔3000米的高山,冒著山石滾落的危險,進村入戶開展衛生防疫指導,消毒殺蟲,發放宣傳手冊和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累了,爬不動了,她就摳著巖石歇一會兒。稍不留神,就會有跌落山崖,摔個粉身碎骨的危險。“說實話,每次執行任務,到底還能不能回來,還能不能再見到戰友和親人,我心里都沒底兒?!蓖跣氯A說。
在災區奮戰的69個日日夜夜,王新華挑戰體力、生理、精神極限,頂烈日、戰高溫、冒酷暑、斗余震、迎惡臭,與隊員們一道出色地完成了醫療救治、現場防疫作業指導、衛生防病知識培訓與宣教、監督檢查與評估、水源檢測和傳染病監控等任務,所保障的災區群眾和救災官兵沒有發生一起疫情。在救災前線,王新華這個美麗的“鏗鏘
玫瑰”被救災官兵和災區群眾親切地譽為“生命的守護神”!
2009年,“甲流”肆虐全球,在疫情爆發最為嚴重的時候,王新華毅然沖到“陣地”最前沿——“甲流”病房,默默地一干又是三個月。經她精心護理的20多位“甲流”患者最終全部康復出院,為醫院在“甲流”防控任務中實現“工作人員零感染、來院病人零漏診、確診病人零死亡、疑似病人早診斷”的工作目標做出了突出貢獻。
超越了多少次生命極限的挑戰,經過了多少次重大任務的歷練,王新華已成為全軍唯一野戰傳染病醫療所和三〇二醫院應急醫療隊的主力隊員。
2011年3月,王新華作為三〇二醫院精心選拔的唯一婦產業務骨干,奔赴印度尼西亞萬鴉老執行東盟地區論壇救災演練醫療救助行動任務。演練中,王新華克服高溫潮濕、蚊蟲肆虐的惡劣環境,不怕疲勞、連續奮戰,參與演練了多國協同合作國際救援的組織、流程展開、衛勤保障等科目,還與意大利、新加坡、法國和印尼醫療隊進行了觀摩交流,切磋了護技,建立了友誼。期間,王新華針對當地醫療條件落后等實際情況,積極開展衛生宣傳和健康教育,受到了當地群眾的贊譽,為國家和軍隊樹立了良好形象。作為全隊唯一的護理隊員,王新華除完成護理工作外,還協助各診室專家開展診療工作,做好診療物資的準備補充等后勤保障工作,這為成功完成重大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于長年超負荷工作,王新華積勞成疾。2013年,王新華剛做了一個大手術,身體稍好些,她就接到跟隨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去救治受強臺風“海燕”重創的菲律賓受傷群眾的命令。幾天后,王新華虛弱的身影出現在和平方舟上。前來醫院船就診的兒童很多,醫院船接診的第一位嬰兒患有嚴重新生兒黃疸,出生僅7天,曾在小兒科工作過的王新華一針扎下去找準血管,在場的醫護人員無不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新生兒獲救了。從此,她包攬了醫院船所有患兒抽血輸液的活兒。一雙纖纖手,一副柔柔肩,每天她都穿行在各個病房里,測量體溫、抽血輸液、留取標本、消毒……忙得像不停旋轉的陀螺,托起的卻是受傷災民早日康復的希望!
2014年,一種叫埃博拉的超級病毒肆虐非洲,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防控形勢異常嚴峻。一方有難,萬里馳援。9月16日,奉習近平主席和中央軍委命令,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緊急抽組全軍首支援塞醫療隊,王新華主動請纓,踏上了西非抗擊埃博拉疫情的征途。
誰也不知道,在當時,王新華年過7旬的媽媽住進了解放軍總醫院,準備接受心臟手術。得知女兒一身戎裝隨醫療隊踏上異國他鄉的領土,老媽媽熱淚盈眶,這已經是女兒第三次走出國門執行任務了。老人心中知道,不管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生性倔強的女兒也會挺起胸膛站排頭。
“媽媽,非常對不起!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在您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不能在您身邊盡孝。您一定等女兒凱旋的好消息!”這是去年10月王新華在塞拉利昂時發給病重母親的短信。
在極度危險和艱苦的工作環境下,王新華儼然成為一條“女漢子”,卸載、整理物資,培訓當地醫務人員,還積極參與對醫院原有結構的詳細了解和勘察,并按照傳染病病區“三區兩線”的設置要求提出改造建議……經過夜以繼日的施工,一個星期后,就將這所綜合性醫院改建成具備收治烈性傳染病埃博拉的??漆t院,在西非又一次創造了“小湯山速度”。
面對致死率高達50%至90%的埃博拉病毒,王新華無所畏懼,直面生死,進入一線負責消毒保障,她要背負幾十斤重的消殺器具,進入病區噴灑消毒液;對工作人員緩沖間內的垃圾進行清理,對復用防護用品進行消毒和清洗。由于掌握了專業的防護知識,采取了科學的防護措施,執行了規范的操作流程,沒有任何中塞醫護人員和保潔人員在工作中感染埃博拉病毒。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痹诳箵舭2├@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王新華與隊友并肩作戰60個日日夜夜,收治了近300名埃博拉留觀患者,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實現了中塞醫護人員“零感染”。愛心無國界,護理無國界。王新華像南丁格爾那樣,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中國護士精湛的技術、過硬的作風和良好的形象……
專家簡介
王新華,女,1988年9月入伍,1991年7月于解放軍總后軍醫學院畢業后分配到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從事護理工作,現任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婦產中心護士長。至今服務傳染病患者數十萬,從未發生過護理糾紛和差錯,被廣大傳染病患者譽為“美麗天使”。先后出色完成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抗擊“甲流”、執行東盟地區論壇救災演練、菲律賓受強臺風“海燕”災后醫療救助行動、抗擊西非埃博拉疫情等重大急難險重任務。先后2次榮立三等功,13次受嘉獎,5次被評為“優秀護士”,被北京市評為“首都十大白衣天使”,被總后勤部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被原衛生部和全國婦聯、解放軍總后勤部聯合授予“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