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英 聶 利 宋 敏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重慶402160
813名醫院職工體檢結果分析及干預措施
吳曉英 聶 利 宋 敏▲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重慶402160
目的了解醫院職工的整體健康水平,為制訂干預措施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13年1~12月的813名醫院職工體檢資料作為研究對象,按異常指標分布、年齡、性別及工種進行匯總分析。結果指標異常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高脂血癥(47.85%)、乳腺增生癥(18.06%)、慢性宮頸炎(17.89%)、肝功異常(15.74%)、心電圖異常(14.88%)、體重超重或肥胖(11.93%)、膽囊息肉樣變(10.33%)。不同工種間的心電圖異常、肝功異常、體重超重或肥胖、慢性膽囊炎、高血壓或血壓偏高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與女性、≥40歲與<40歲職工之間的體重超重或肥胖、肝功異常、膽囊息肉樣病變、慢性膽囊炎、高血壓或血壓偏高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醫院職工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應積極采取干預措施,提高職工的整體健康水平。
醫院職工;健康體檢;干預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以心腦血管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為主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患病率顯著增加。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較其它職業人群大,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據報道,在40歲及以上醫務人員中,亞健康率達14.30%,慢性病患病率達到56.09%[1]。本研究對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813名在職職工的體檢結果進行分析,旨在為全面了解醫務人員的健康狀況、掌握其疾病分布規律和危險因素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813名在職職工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26名,女性587名;<40歲者487名,≥40歲者326名;醫生156名,護士481名,醫技人員52名,行政人員76名,后勤人員48名。
1.2 調查方法
①包括內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臨床檢查項目;②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乙肝兩對半、心電圖、胸部X線、腹部B超檢查、前列腺彩超、子宮附件和乳腺彩超;③40歲及以上人員加查血糖、血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項目;④已婚女性加查婦科臨床檢查、宮頸涂片細胞學檢查。體檢完成后由預防保健科負責將體檢資料歸檔和數據錄入。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體檢異常指標檢出情況
813名醫院職工的主要異常指標為高脂血癥、肝功異常、心電圖異常、乳腺增生、膽囊息肉樣病變等,陽性檢出率為81.55%;異常指標檢出率最高者為高脂血癥(47.85%),其次是乳腺增生癥(18.06%)(表1)。

表1 醫院職工主要異常指標檢出情況
2.2 不同工種異常指標的比較
不同工種間的間膽囊息肉樣病變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工種間的肝功異常、體重超重或肥胖、心電圖異常、慢性膽囊炎、血壓偏高或高血壓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由于乳腺增生癥、慢性宮頸炎、前列腺增生癥存在性別差異,高脂血癥存在年齡差異,故未納入比較。

表2 不同工種異常指標的比較[n(%)]
2.3 不同性別異常指標的比較
不同性別的心電圖異常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的體重超重或肥胖、肝功異常、膽囊息肉樣病變、慢性膽囊炎、高血壓或血壓偏高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由于乳腺增生癥、慢性宮頸炎、前列腺增生癥由于存在性別差異,高脂血癥存在年齡差異,故未納入比較。

表3 不同性別異常指標的比較[n(%)]
2.4 不同年齡段異常指標的比較
≥40歲與<40歲年齡段職工的心電圖異常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40歲與<40歲年齡段職工的體重超重或肥胖、肝功異常、膽囊息肉樣病變、慢性膽囊炎、高血壓或血壓偏高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由于乳腺增生癥、慢性宮頸炎、前列腺增生癥由于存在性別差異,未納入比較;年齡<40歲者未查血脂,故高脂血癥未納入比較。

表4 不同年齡段異常指標的比較[n(%)]
3.1 體檢結果
3.1.1 不同年齡、性別、工種體檢結果本次參檢人員中,女性587名(72.20%),男性226名(27.80%),女性參檢人員占大多數。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男性中,體重超重或肥胖、肝功異常、慢性膽囊炎、膽囊息肉樣變、高血壓等指標的異常檢出率顯著高于女性,這與相關報道相似[2-3],可能與男性受檢人群應酬機會多、飲食不合理、大量吸煙和飲酒、運動量小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此外,女性異常指標以婦科疾病為主,如乳腺增生癥(18.06%)、慢性宮頸炎(17.89%)等,這可能與女性壓力大導致內分泌失調有關。由于本次參檢人員男性例數偏少,女性例數較多且以年輕護士為主,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
不同年齡段的體檢結果顯示,除心電圖異常外,40歲及以上職工異常指標檢出率顯著高于40歲以下職工(P<0.05)。有研究顯示,多數慢性病的發生率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提示年齡是導致體檢結果異常率增多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體內激素水平失調導致抗病能力下降[4-5],同時40歲及以上參檢人員一般處于事業黃金期,不僅工作壓力大,社會應酬也較多[6],神經系統常處于緊張狀態,比其他年齡段更容易發生慢性病。不同工種異常指標檢出率的統計結果顯示,不同工種的異常指標雖存在一定差異,但高脂血癥、肝功異常、體重超重或肥胖等異常檢出率在各工種中所占比例均較高,這與參檢人群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另外,除膽囊息肉樣變外,醫生和護士的異常檢出率多低于行政后勤、醫技人員,這可能與后者年齡普遍偏大,且長期從事久坐少動的工作有關。
3.1.2 主要異常檢出率本研究結果顯示,醫院職工的主要健康問題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中高脂血癥異常檢出率(47.85%)占首位,這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基本一致[7]。楊潔等[8]對2010年北京某三甲醫院醫務人員的健康查體結果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和低技術職稱人員的高脂血癥檢出率分別為49.8%和56.0%;高秀杰等[9]對3320名機關干部的健康體檢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高脂血癥檢出率為46%。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導致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合理控制飲食、增強鍛煉、戒煙限酒對防治高血脂至關重要。
在本研究體檢結果主要異常指標檢出率排序中,除婦科疾病外,前3位分別是高脂血癥、肝功能異常、心電圖異常,這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似[10-12]。另外,醫院男性職工肝功能異常和體重超重或肥胖異常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職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女性健康意識強、愛運動、生活習慣好等因素有關。
3.2 干預措施
雖然醫院職工大多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但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仍然有限或較為欠缺[13],因此完善職工健康管理體系,成立健康管理工作組,負責健康體檢的宣傳動員、督促、異常體檢結果的反饋與干預,對提高職工健康水平和醫院發展非常重要,具體措施如下。①加強健康管理:由健康管理科和預防保健科負責匯總上年在職職工的體檢結果,梳理出各類疾病檢出名單,將該名單發給相關科室的健康管理師,如心電圖異常發給心內科、肝功異常發給感染科等,要求健康管理師督促職工就診或復查、隨訪,干預疾病發展和轉歸。②增加體檢頻率和項目:將現在的每2年體檢1次改為每年體檢1次,并根據急需解決的健康問題,針對性地增加相應體檢項目。目前,慢性疾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建議將血脂檢查對象改為30歲以上人員。③建立職工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動態觀察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預警,早期干預[14]。④加強健康教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降低慢性病的高危因素、避免或減少慢性病發生具有重要意義[15]。
[1]蒙世佼,閆宇翔,劉佑琴,等.醫務人員亞健康狀態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61-64.
[2]劉麗華,黃美坤.攀鋼1505名職工體檢結果分析及健康指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8):71-73.
[3]孫華明,唐尉杰,向穎,等.某軍醫大學2007-2009年校直干部體檢結果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1,33(16):1777-1778.
[4]祝朝勇,林尤斌,余秀芳.某醫院職工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重慶醫學,2009,38(24):3155-3159.
[5]胥慶華,郭文海,劉海峰,等.4368名干部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3,30(2):289.
[6]郝志華,王俊明,李巖,等.不同職業人群脂肪肝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1):2444-2447.
[7]韓葆華,王玫,夏俊.某大型三甲醫院醫務人員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4,12(4):52-54.
[8]楊潔,趙虹,邢華,等.2010年北京某三甲醫院醫務人員健康查體結果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749-750.
[9]高秀杰,陳云鵬.3320名機關干部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4):261-262.
[10]王小清,雷瑞霞,高崇.1046名醫務人員體檢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1):92-93.
[11]甘紅,孫有霞.健康體檢血脂檢測結果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1):206.
[12]沈愛秋,吳荷英.如皋市某醫院職工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0,21(3):28-29.
[13]馬毓敏,陳狄.某三甲醫院醫務人員不同年度體檢結果對比分析[J].人民軍醫,2013,56(12):1403-1404.
[14]朱徐慧,高麗,趙思佳,等.徐州市中青年健康體檢認知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2):273-276.
[15]樓君芳,宋平,潘建清,等,慢性高危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效果評價[J].流行病學調查,2012,20(3):324-326.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813 hospital staff
WU Xiao-yingNIE LiSONG Min▲
Depart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Yongchuan Hospital Affiliated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2160,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health levels of hospital staff,and to provide
for establish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 Physical examination Data of 813 hospital staff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ummarized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distribution of abnormal indices,age,gender and type of work.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abnormal indices from high to low were hyperlipemia(47.85%),cyclomastopathy(18.06%),chronic cervicitis(17.89%),abnormal hepatic function(15.74%),abnormal ECG(14.88%),overweight or obesity(11.93%),gallbladder polypoid change(10.33%).The detection rates of abnormal ECG,abnormal hepatic function,overweight or obesity,chronic cholecystitis,hypertension or slight hypertension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work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detection rates of overweight or obesity,abnormal hepatic function,gallbladder polypoid change,chronic cholecystitis,hypertension or slight hypertens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between staff≥40 years of age and<40 years of age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Health condition of hospital staff is not optimistic,and intervention measure should be positively carried out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health level for hospital staff.
Hospital staff;Physical examination;Intervention
R194.3
A
1674-4721(2015)05(b)-0145-03
2015-01-08本文編輯:祁海文)
重慶市永川區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Ycstc,2014rc9010)
吳曉英(1973-),女,重慶人,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預防保健
▲通訊作者:宋敏,女,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醫院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