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培
隨著現實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80后男女加入了“裸婚”一族,“裸婚”成為當下社會的熱議話題。于是,《裸婚時代》(以下《裸》劇)這部電視劇應運而生,并迅速引起各方關注。本文擬從幾個方面來探討《裸婚時代》的熱播原因,并對該劇的劇情及社會價值進行一些理性分析,以期對該劇能有一個整體把握。
暢銷小說的連帶效應——《裸婚時代》未播先熱。原創小說《裸婚——80后的新結婚時代》作者為80后網絡作家唐欣恬,筆名小鬼兒兒兒,其發表在紅袖添香的小說《女金融師的次貸愛情》引起不小轟動,網絡點擊人氣居高不下,并被多家出版方相中,于2009年4月正式出版。隨后發表小說《大女三十》《裸婚——80后的新結婚時代》,緊緊抓住80后婚戀時代的脈搏,被喻為“新生代都市女性情感代言人”。
原著小說引起的轟動效應使受眾對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充滿期待,而電視劇的熱播又推動了網絡上該作品的熱度和線下圖書的銷售。
聚焦熱點話題,貼近現實的劇情設置。該劇內容涉及房車、婚外戀(黃有為與陳嬌嬌)、富二代(孫曉嬈)、拜金女(陳嬌嬌)、辦公室戀情(特蕾西與魏國寧)、婆媳關系(童佳倩與婆婆吳紅霞)等社會熱點問題,吸人眼球,而該劇最突出的一個熱點當屬“裸婚”。
裸婚據稱是現在80后步入婚姻殿堂較新潮的一種完婚方式,新人通常沒房、沒車、沒鉆戒。“無車無房無鉆戒,不辦婚禮不蜜月,沒有婚紗沒存款,裸婚,你愿意嗎?”隨著《裸》劇熱播,劇中的臺詞成了年輕人口中的流行語,不少在自尊與現實夾縫中求生存的都市80后都在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聚焦熱點話題,《裸》劇堪稱80后情感大劇巔峰之作。
受眾的廣泛性——演員強大的感召力。《裸》劇吸引的觀眾不僅僅局限在80后這一狹小范圍,它吸引了從青少年到老年這一廣大的觀眾群,其觀眾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年齡階段。
首先,姚笛、文章等新銳演員以其靚麗、帥氣的形象及活潑自然的演技贏得了大批觀眾的喜愛。正如網上有關評論:文章的人氣飆升很快,已躋身一線實力男星行列,無論是《奮斗》中仗義的向南,《蝸居》中癡情的小貝,還是《雪豹》中戰神般的周衛國,他塑造出的一個個精彩角色都令觀眾印象深刻。此次文章聯手新版《紅樓夢》中飾演王熙鳳的姚笛,結成全新夫妻檔,讓觀眾耳目一新。在這些觀眾群體中,青年、青少年占據了絕大多數,也因此,《裸》劇熱播后,會有“嫁人就嫁劉易陽”這一顯示出對其認可的流行語。
其次,韓童生、張凱麗、丁嘉麗等老一輩實力派演員也使得該劇大放異彩。韓童生飾演的童佳倩的父親童建業,為人溫和謙厚、大智若愚。張凱麗憑借《渴望》紅遍大江南北,成為熒屏中不可逾越的一個形象。此次在《裸》劇中,她一改吃苦耐勞、善良勤勉的大眾妻子劉慧芳的形象,生動地演繹了一位愛女心切、世俗又苛刻的母親形象,這一角色成為該劇的一大看點。與此同時,孫亮與丁嘉麗的演技也受到大批中老年觀眾的認可和好評。
最后,曾于1962年的話劇《駱駝祥子》中扮演虎妞的何曙霞在該劇中扮演了處處為孫子著想、受傳統思想禁錮的劉易陽奶奶形象。她是大家庭的最大發言人,是在舊社會中成長起來的一員,奶奶這一角色的設定又吸引了一部分老年群體。
除此之外,曾執導過《雙面膠》《蝸居》等多部優秀作品的滕華濤導演本身已被定位成收視率的保證,2014年上映的電影《失戀33 天》即可證明。
總之,暢銷小說的連帶效應導致《裸》劇未播先熱,聚焦社會熱點話題、貼近社會現實的劇情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再加之導演、演員強大的感召力,成就了《裸》劇的熱播。
《裸婚時代》的價值導向作用。對于影視劇來說,一部好的作品,應承擔起社會責任,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對于《裸》劇來說,該劇反映了80后所面臨的愛情、婚姻和情感方面的諸多問題。戀愛婚姻是當下80后正在經歷的事情,但對大多數的80后來說,現實的悖論和困境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愛情、婚姻等都被帶上了這個經濟的、物質的、欲望的社會的各種色彩。愛情、婚姻的選擇,需要考慮物質條件等各種因素,但當它們形成現實的力量和壓力時,該怎么辦?在這些現實壓力面前,我們是頂住壓力、繼續追求心中的美好愛情,還是向現實做出讓步和妥協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中丟失自我?關于這一疑問,《裸》劇給出了一個確切答案。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和婚姻雖幾經波折,但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愛情的崇高戰勝了物欲的庸俗,這也是《裸》劇在價值導向上的一個正確抉擇。
該劇除這一主線外,在幾條輔線的設置上也顯示出正確的價值導向。如拜金女陳嬌嬌為一己虛榮付出代價,童母從起初對劉易陽的苛責和不接受,在其與佳倩離婚后,變成了維護、盡力促成二者復婚,童母的良苦用心令人感慨。
由此可見,《裸》劇起到了一部好的作品應有的正確的社會價值導向作用。
《裸婚時代》 劇情被夸大了嗎?首先,該劇播出后,廣大觀眾對某些劇情的合理性提出質疑。劇中主人公生活的地方為江州,而劉易陽月薪為6000元,網民不僅質疑,中國有多少大學生能達到月薪6000 元?而劉、童二人屬于“裸婚”,不用買房、車和鉆戒,怎么就會買不起奶粉?劇中每筆開支動輒幾萬元,這與日常生活差距較大。
其次,劇情發展欠推敲。童佳倩產后性情大變,與產前性情未能有一個平滑過渡。而離婚后與杜毅的一段情感糾葛被演繹得過于理想化。在此之前,對兩人的感情并未做太多描述,杜毅的一往情深過于突兀,而杜毅母親的大度較之前對田淑云母女的不滿也有了很大轉變,這之間也未進行只言片語的描述,劇情過于倉促。此外,對于陳嬌嬌釀成的惡果描寫有刻意為之的痕跡,過于強調因果。
最后,劇中存在一些硬傷,一些穿幫鏡頭也成了廣大觀眾的熱議話題之一。例如,闖入畫面的拾音話筒,同一場景中服裝的變化,上車與下車時,畫面中出現的車牌號不一致,以及一些搖臂設備等器材出現在畫面中等。這些穿幫鏡頭于整個作品而言,只能是白璧微瑕。
總之,電視作品是一件藝術品,它源于現實,又是在現實基礎上的再次創作與升華。因此,對于電視劇,我們不能苛求,應給導演、編劇以自由創作、發展的空間。《裸》劇從總體而言,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作品。
1.黃詠梅,唐欣恬:《愛情至上的“愛情”不是盲目的愛情》,《羊城晚報》,2011/07/10。
2.金力維:《〈裸婚時代〉 熱播引熱議“裸婚”不“裸婚”是個問題》,《北京晚報》,2011/06/21。
3.袁躍興:《〈裸婚時代〉引發熱議的思考》,《淮海晚報》,2011/07/03。
4.劉麗文:《歷史劇的女性主義批評》,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