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建
本文責編:吉 慶
新聞記者在前期拍攝時往往錄制的篇幅會很長,采訪對象說話時重復或多余的話語、口誤、禁忌語等,在引用時要進行修正,使之在表達上更簡潔、內容更集中、重點更突出。但這些選擇、刪節、修正和精簡,會造成引用語中間出現斷點。
新聞中刪減人物話語后出現斷點,引起畫面的跳躍問題,目前業內主要通過兩種方法來解決:一種是在斷點處插入與講話者語境相關的鏡頭進行過渡;另一種是在斷點處添加“白閃”或“疊化”特技,模擬閃光燈效果或柔和跳變進行掩飾。這兩種方法雖然簡單有效、使用廣泛,但不可能涵蓋電視新聞“直接引語”斷點造成畫面跳躍的所有現象。特別是遇到只有一個鏡頭的“引語新聞”,或沒有與講話者語境相關的鏡頭時,插鏡頭法就無能為力了。而“白閃”特技雖然可以處理各種情況的畫面跳躍,但使用過于頻繁,造成了熒屏新的污染,特別是一些出斷點間距較近的場合,白光頻頻,讓人厭煩。因此有必要運用新的手法,特別是從新技術中尋找更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多變的畫面斷點問題。
電視新聞講話者的斷點多數出現在一個鏡頭的中間,用插入鏡頭法貼切有效。在具體新聞中,斷點有時還會在講話者剛開始說話或即將結束說話甚至就靠近頭尾的幾個字詞的地方出現。這時,仍用中間貼畫面的方法,就不一定合適或不是最佳方案了。
影視剪輯技法認為,聲畫剪輯不僅可以同步組接,還可以錯位搭接。聲畫錯位搭接時,前后兩個鏡頭在畫面軌和聲音軌的切換點不是在同一幀上,而是現有的畫面延伸到新出現的聲軌上面,或是新的畫面已經出現,而離去的畫面的聲音還在持續,形成聲畫兩軌交錯搭接在一起。把這種原理應用到電視新聞引用語斷點上,來掩蓋畫面斷點,是一個消除畫面跳躍很有效策略。
借用畫面的搭接。借畫面的錯位搭接就是通過人物話語聲的前移或后移,把人物說話部分延伸至上一鏡頭(前移)或拖入下一鏡頭(后移)中,借用前面或后面的與說話內容相關聯的畫面來掩蓋聲音斷點引起的畫面跳接。
比如新聞片《春節起“一卡通外借”再提速,上圖全力推進全民閱讀》中有段采訪,讀者原話為:“比較貼近吧,因為有一個互動,我覺得還是一個互動關系嗎,不是單純說我來借書”。引用時精練為:“比較貼近”“有”“一個互動關系,不是單純我來借書?!痹斐僧嬅娉霈F兩個跳接點。采用畫面延后聲音搭前的方法,把采訪前解說詞部分的實景畫面延續到“有”字上,使讀者在說出“有”后才出現。這樣,由讀者的話語聲引出讀者形象,既解決了兩個跳接點,又使實景到人物出現的剪接點過渡流暢自然。
借用口型的搭接法。從語言分析學和譯制片配音實踐可知,人類語言發音的外在表現為口型的開合。同樣的口型變化可以發出不同的語言聲,比如影視譯制片中外國人可以說出中國話。反過來,同一語言的不同話語,也可以由相同的口型發出。比如“保、跑、島、逃、腦、…”“布、目、富、肚、兔、…”“表、秒、挑、鳥、了、…”,它們的詞義不同,但發音口型卻是相同的。因此,利用這種同一口型可以發出不同話語的原理,來解決電視新聞中刪減講話者話語后出現的畫面跳躍,也是一種很好策略。具體做法就是經刪剪后的引用語,僅用一個人物的連續畫面來同步幾段聲音,其中話語不一致的部分,則依據“同一口型可以發出不同話語”的原理來湊合,從而解決畫面斷點的問題。這種借用畫面口型來彌補跳接的手法,特別適用于一些短的、零碎話語的場合。
比如新聞片《"五一"房展看多買少,改善型購房唱主角》中,房產銷售人員吆喝:“歡迎參觀遠洋香奈,過來看一下,遠洋香奈看一下,地鐵口200 米的好房子,過來看一下”“你好,看一下,遠洋香奈,地鐵口200 米的好房子,看一下?!睘楸軐嵜攸c廣告語,刪減后成為“歡迎參觀”“過來看一下”“(距離)地鐵口200 米的好房子,看一下”對于新形成的兩個斷點。采用口型錯覺的搭接法,把后一句的畫面向前延伸,利用口型的相似,用“你好,看一下,遠洋香奈”畫面說出“歡迎參觀,過來看一下”的話語。因為開閉口的“香奈(xiangnai)”與“一下(yixia)”詞語口形相近,整體替代的字數相等,從而巧妙回避了畫面的兩次跳躍。
后期剪輯是一種創作性的活動,有時它更需要些許聯想和創意,特別是在現代非線性編輯系統下,巧妙利用其配置的一些特效,會起到令人驚嘆的效果,可以有效解決制作中的實際問題,包括電視新聞中畫面斷點的處理。比如“變形”特效,它通常用于兩種不同影像或物體間自然變形或變身,給人一種奇妙或有趣的視覺效果。然而,發揮一些想象和類比:“變形”特效既然可以把兩個不同的形象平滑地進行過渡,轉換中看不出不同形象的跳躍,那么,把它應用到同一人物略有位移的畫面斷點上,也應該可以產生平滑的過渡,看不出形象不連續的跳躍。依據這種思路,把“變形”特效“嫁接”到新聞中引用語的畫面斷點上,就有可能不露痕跡地解決畫面跳躍問題。
比如新聞片《規土局局長回應上海建設用地規模接近極限》中有段市規土局局長的采訪:“這些年,我們每年住宅用地的供應,”“平均下來是每年7、8 百公頃左右……?!敝虚g有個畫面斷點。采用“變形”法,即在斷點處添加“變形”特效,設置“變形”過程為10 幀畫面,讓斷點前(后)的形象逐漸向斷點后(前)的形象靠攏,把兩個錯位的形象自然地連貫起來。這樣,經“變形”處理后,看上去僅僅是人物臉部和嘴唇微微動了一下,原有的畫面斷點痕跡消失怠盡,成功消除了人物話語刪減后引起的鏡頭跳躍問題。
“變形”特效作為一種無形剪輯方法,可以用在背景沒有變化、人物動作不大的場合。在一些特定條件下,運用聲畫搭接的方法,仍有可能通過調整人物畫面斷點前后位置,使錯位較大的影像變得相對接近,讓“變形”特效繼續發揮作用。
比如新聞片《面臨活期存款流失壓力,銀行理財產品竟需行外轉入》,采訪對象說:“它大量流失,的確和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有關系,使得小額存款可以方便買,”“這個對銀行流動性管理是很大的挑戰?!币蚝竺嬉痪洳稍L對象的頭部有些轉動,使斷點處前段的正臉與后段的側臉錯位明顯,不適合用“變形”特效。但通過向后錯位移動幾幀畫面,使得人物的臉部轉正,與前一句的臉位相吻合,就可以用“變形”特效來解決跳接問題了。這里后移幾幀畫面雖然與替換的話語不一樣,但因為這幾幀說的話都是小口型,時間又很短,觀眾察覺不到瞬間的聲畫不同步。
“直接引語”斷點引起的畫面跳躍本質是前后鏡頭出現了同樣景別,因此,只要使前后兩個鏡頭的景別發生變化,就可以解決畫面跳躍問題。在眾多非編特效中,“縮放”特效是一個容易被人忽視卻異常有用的特效。它通過調整現有畫面的尺寸,可以產生新的景別和運動鏡頭,具有“攝影機”的功能,特別適合處理電視新聞引用語出現畫面斷點這類同景別跳接問題。
比如新聞片《李家祥表示:已發現越南區域內有疑似漂浮物》,整個聯合采訪國家民航局局長李家祥過程就一個鏡頭,包括講完話后欲離開,被追問又回答,再走開又被追問,又回來回答的實況,屬于“引語新聞”。同樣限于篇幅等原因,刪去了一些過場畫面,并穿插了相關旁白解說,由此造成畫面多處斷點。實際剪輯時,采用“縮放”特效,輕松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即在斷點后的鏡頭添加“縮放”特效,通過放大具有本臺標識的話筒,然后逐漸縮回到正常景別,形成特寫拉到人物近景的效果,避免了同景別的跳接。有著本臺標識話筒的特寫,也暗示本條新聞由上海媒體現場采制。對于穿插的旁白解說,雖然沒有其他景別的現場鏡頭,但仍可以利用鏡頭搭接的方法,把下段講話的畫面向前延長到前段講話結尾處,并在旁白解說開始處的畫面上添加“縮放”特效,進行拉全縮放。這樣,既補缺了鏡頭的不足,又避免了同景別的跳接。
總之,當今電視新聞制作已全面進行非編時代,特效種類豐富,后期編輯人員也要轉變觀念,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遇到畫面剪輯中的問題,要多從技術手段上考慮解決方法。要善于發現、富于想象、創意性地解決制作中的問題,讓觀眾欣賞到內容充實、形象完美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