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軼雄
欄目責編:曾 鳴
電視節目的畫面細節,是指電視節目編導在現場攝取那些最能引起人們深刻思考、感悟,或表現生活中的細瑣小事或人物細微神態動作,或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或是在后期編輯過程中根據節目事實利用電腦特技等手段,插入一些背景資料,制作出能強化對事實的證實能力,提高節目傳播信息飽滿度的畫面。畫面細節能細膩地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展、社會環境和自然景物,也是刻畫事實人物性格、透視事實人物思想、揭示社會本質的重要手段。
電視畫面細節表現的多元化和畫面細節的真實性。電視畫面細節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它可以是畫面細節、聲音細節,也可以是聲畫結合的細節,而電視畫面細節的心理學特征則具有暗示的感染力。從人類接受信息的規律來看,人們往往總相信親眼所見,即所謂“眼見為實”,而電視畫面細節的真實性是每一個畫面細節都真實地紀錄了生活中的原生態,并客觀地展示給觀眾,使觀眾在接受信息時下意識的認為這一細節代表著作品的某種觀點,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以品味,在主觀上產生聯想與反映,受到感染,從而取得好的傳播效果。例如《舌尖上的中國II·心傳》中榨油工用重達一百公斤的撞錘撞擊木楔子榨油的畫面,運用了細節表現的方法,先從腳步跨起來,身體大幅度的擺動,手握撞錘用力甩過去撞擊木楔子,汗水滴下,沒有一句解說榨油工辛苦的話語,一連串的慢鏡頭卻充分表現了榨油工的辛苦與累。一個畫面的細節有時比千言萬語還要深刻、生動、真實。可見編導要讓作品被觀眾認同,一定要學會運用鏡頭語言,在畫面細節上下工夫。
用細節表達情感,用細節塑造形象,用細節深化主題。觀眾通過電視作品來感受、領會、體味,從中獲得美感享受。電視是一種藝術,而電視畫面是電視語言最基本的單位,要使電視作品具有藝術性,就需要重視畫面細節。例如,2014年8月16日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上,河南少林塔溝武校的功夫小子們表演的壓軸節目第二篇章《筑夢》,120 名高空威亞學員在地面400 名學員的配合下,上下翻飛、騰空飛躍,并組成各種不同的造型,堪比現實版的“蜘蛛俠”。最后一個個表演者飛起來構成筑夢之塔,不同角度的畫面細節表現,通過柔美的空中旋轉舞蹈去展現青年人勇攀高峰、構筑夢想的精神和勇氣。電視畫面細節特有的夸張表現力和暗示感染力,震撼了廣大觀眾,充分體現了電視細節魅力美學價值所在。
畫面細節給觀眾創造更多的思維空間,使作品更有深度。電視節目的畫面和聲音融合后能夠創造多維空間,尋找一個最適合表現畫面細節豐富意蘊的視角是重要前提。就電視新聞而言,由于編導精心選取角度,在細節中融入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對事物的獨特理解,細節就被編導賦予了一種獨特的心理感受和意象空間,使得畫面不但蘊涵了外觀形式,而且為觀眾提供了抽象思維層面的意象。比如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黃泥巴村通電的系列報道,將29 戶住在高原上的黃泥巴村的村民對電的渴望展現在億萬觀眾面前,通過畫面細節展現蘇林的淚水與堅韌、祝小龍的夢想與樂觀、馬伍合的滿心期盼與惴惴不安等。通電前的那40 多個日日夜夜和人物異常生動地跳躍在觀眾眼前。從研究觀眾對事物的心理感知,編導對畫面細節的現場攝取,到研究觀眾觀看后形成意象和信息的解讀,并整合信息形成的社會思考和思維升華等過程中,畫面細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電視人與觀眾相互對話進而產生共鳴,從而強化更深層次的傳播效果。
畫面細節以小見大。通過細節的刻畫,可以將人物和事件的特點加以突出,從而彰顯形象的生動性和真實性,揭示生活的本質,達到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增強觀眾記憶深度的目的。同時創作者也可通過畫面細節激發觀眾的想象和聯想,誘使觀眾的創造性介入,進而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比如央視《新聞聯播》2011年9月播出的記者走基層系列——新疆塔縣《皮里村孩子的上學路》,以孩子上學這樣一件普通小事為主線索,讓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上學路。記者一路跟拍攝的眾多細節和一幕幕驚險畫面,突出表現了皮里村孩子上學路上的艱辛:孩子爬懸崖、溜索道、騎駱駝、過冰河,歷經2至3 天的時間去縣城求學。尤其在孩子貼著崖壁行走,掛在索道上溜索,騎駱駝過冰河生怕一不小心掉進冰窟,讓觀眾看得膽顫心驚。孩子們害怕的眼神、村委會干部擔心的表情都深深地烙印在觀眾的心里,讓人揪心。這個節目播出后引起強烈反響,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全國各地觀眾都在關心關注著這個小村子,不斷給予幫助,直到2014年7月皮里村通路了,大家才放下了心。
電視畫面細節的運用應該考慮作品的主題,并且在安排畫面細節的過程中不能過多過濫,也不能削減得太嚴重。那么,編導究竟該如何把握和運用畫面細節?
編導應該培養用固定鏡頭捕捉并表現細節的意識。電視編導的畫面細節意識決定了他們能不能及時準確地用鏡頭捕捉到生動傳神的畫面細節,畫面細節的捕捉需要電視編導對事物的發展規律有一定的預見性。電視編導把握并運用畫面細節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畫面細節只有生動傳神,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才能夠打動觀眾。這樣的細節捕捉要求電視編導能夠對事物的發展規律準確把握,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透視力和預見性。其次,能夠打動自己的畫面細節才能打動觀眾,所以電視編導在做節目時要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投入到節目中,并了解事物的背景,這樣才能發現并及時捕捉感人的畫面細節。再次,在新聞事實中,要求為觀眾傳遞信息并增強觀眾印象,這就需要編導學會用精煉的畫面細節表現出新聞事實,并具備較強的組織畫面的能力和創造力。
避免細節特寫誤區,適度使用畫面細節。畫面細節是電視節目的亮點,但是在使用時要適度,尤其在電視新聞的拍攝中,如果使用不當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在新聞拍攝中,畫面細節不等同于特寫鏡頭,不能一直考慮特寫鏡頭,形成思維定勢,要將畫面細節放在整體環境中來體現新聞主題。畫面細節體現內容的真實性才有助于增強節目的感染力,但是,畫面細節也不是越多越好。電視編導要做到視聽兼備,運用視聽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讓電視節目產生很強的感染力。
運用后期制作的特殊處理。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電視編導要想讓節目脫穎而出,就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和業務技能。為了更好地突出畫面細節,可以運用后期制作的特殊處理來讓畫面細節更具表現力。處理時可以使用慢鏡頭、鏡頭回放或者使用特殊符號來突出那些一閃而過的畫面細節,讓觀眾看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總之,電視節目中畫面細節的作用是其他一般畫面以及任何生動的解說都無法替代的,用好細節不僅能更好地實現用鏡頭說話,還能大大地豐富鏡頭語言,使電視節目變得更有深度、更有內涵、更有美感,從而創作出更受觀眾歡迎的精品力作。
1.許澤夫:《安徽廣播影視——研究與探討》,2001(97)。
2.黃匡宇:《電視新聞細節論議》,《現代傳播》,2001(6)。
3.李勝利:《藝術概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4.胡正榮:《傳播學總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
5.馬 武:《新聞報道要注意細節的運用》,《新聞觀察者》,2009(9)。
6.王華輝:《電視編導如何把握畫面細節》,《活力》,2010(7)。
7.任 越:《電視編導如何把握和運用生動傳神的畫面細節》,《新聞傳播》,2012(12)。
8.蘆 蓬:《淺談電視編導中畫面細節的把握》,《神州文學》,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