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慶華
洋為中用
——雙簧管在戲曲樂隊的作用
■蔣慶華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在《對中央音樂學院的意見與批示》一文中提出的觀點。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資源的共享,在戲曲音樂中加入西洋管弦樂器,已經是屢見不鮮了,也正是由于這些樂器的加入。使我國戲曲音樂更加的多姿多彩,為戲曲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持的基礎。同時更加體現了偉人當時這個觀點的先進性。
雙簧管作為西洋管弦樂中“木管"家族的一員。她音色柔美,帶有鼻音似的蘆片聲,善于演奏徐緩如歌的曲調,被譽為“抒情女高音”,樂器中的“公主”,由于她對演奏時的氣息控制音色的把握難度比較高,所以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納入了最難的樂器,舶來中國后,加入戲曲樂隊行列,深得樂隊喜愛。因為它音色甜美,歌唱性極強,所以經常被配器們作用于“花旦”的音樂形色。在我們藝術中心創排的大型錫劇《楊家碾坊》一劇,就被配器選作“三三”的人物形象。通過雙簧管的演奏更完美的體現出了 “三三”清新亮麗的人物形象。它善于抒情敘事刻畫人物渲染舞臺氣氛,與其他樂器一起出現時,它個性極強,同時又能和諧地表現出諧和的共性。
怎樣演奏好戲曲樂隊中的雙簧管,來更好地為戲曲音樂服務呢?眾所周知,戲曲樂隊不同與交響樂團,她不光是要在樂隊中擔任獨奏的角色,還要擔任伴奏的角色,那么唱腔的伴奏在戲曲樂隊中任務更重一些。
在戲曲樂隊中,配器會根據作品和的要求配置,對開幕曲:幕間曲:場景音樂;對音樂:唱腔伴奏進行編配,寫出不同的風格,不同要求的作品來。作為演奏員,必須深入了解作品內容,積極地分析作品,同時要了解演員的演唱風格。由于戲曲演員演唱的風格個性極強,唱腔中的小腔與節奏的把握都有自己的特點。那么作為唱腔的伴奏樂器,一定做到與演員保持一致,緊貼演員的聲線,從而使演員的演唱做到淋漓盡致。同時作為雙簧管的演奏員,必須具備較好的音樂素質修養,掌握每種唱腔的齊奏與清板。在演奏經過嚴格配器分譜和樂隊指揮下,看似不重要。但是日常演出中,大部分伴奏(演奏)任務是大齊奏。我團的日常演出古裝戲中就是大齊奏,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熟知每段唱腔內容。通過雙簧管的演奏 (伴奏)融合主奏三大件,一起更好地為演員做鋪墊。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戲曲音樂的不斷完善。作為雙簧管的演奏員,必須不斷探索,潛心鉆研,虛心學習,加強鍛煉,發揮自身更大的作用,使戲曲樂隊的伴奏與演奏達到更高更好的水平,為絢麗多彩的中國戲曲再創新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