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
本文責編:邵滿春
自2011年至2014年,大慶人民廣播電臺在四個寒冷的冬季,舉辦了關注農村貧困學生的公益行動。這些活動形成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力,踐行了媒體的社會責任?;仡櫋八募緶嘏蠈W路”,其體現出的“主觀創意與客觀調研并行,廣播、全媒體與部門聯動,講學子勵志故事與公益演出共享”的鮮明特征,是行動成功的四大要素,為媒體彰顯社會責任提供了可參照的標本。
一、主觀創意與客觀調研并行。“溫暖上學路”行動始于2011年初的大慶電臺的頭腦風暴——創意大賽。在五個頻率中,綜合廣播記者提出,在冬季里報道農村貧困學子艱難求學的勵志故事,呼喚社會愛心人士捐資助學。對這個創意可行不可行,能不能取得預期社會效果?臺領導做出調研求證創意可靠性的決策。一路人馬赴農村調研貧困家庭學生艱難求學的現狀,另一路調研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和愛心群體是否有捐助的意愿。媒體的職責是鏈接兩者之間互動的平臺。兩份調研報告結果顯示,在寒冷的冬季,一些農村確實存在著需要幫助的一批特殊貧困學子,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和愛心群體也表達了幫助他們的意愿。于是,在2011年寒冬時節,溫暖上學路第一季——大慶人民廣播電臺助學行動迎著寒風愛心起航。大慶林甸縣花園鄉發展小學孩子冬季里缺少棉衣和棉鞋的困難得到社會的關注,全市上下匯聚愛心,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就籌募到價值10 多萬元的棉衣和棉鞋,寒冬里得到關懷和溫暖的孩子們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社會對這次活動好評如潮,廣播媒體的社會責任得到彰顯,公信力、引導力和影響力得到了釋放和顯現。
二、廣播、全媒體與部門聯動?!皽嘏蠈W路”是大型公益助學行動,它需要廣播媒體內部各頻率的配合,需要與多媒體的配合,更需要得到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的支持和配合。只有聯動呼應,才能形成輿論強勢和蝴蝶效應,使行動有規模、有效果。在“溫暖上學路”行動中,大慶電臺以綜合廣播為主體,集合其他頻率的人力和節目資源,投入到“溫暖上學路”行動的采訪、報道、募捐和播發之中。對“溫暖上學路”行動的預發消息、貧困學子的勵志故事和階段性綜述消息,不僅在當地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刊發,也在新媒體刊發,擴大了行動的傳播面和影響面?!皽嘏蠈W路”行動由大慶電臺傾情發起,由最初廣播媒體一家獨辦,逐步演變為大慶市文明辦、教育局、民政局、團市委、大慶新聞傳媒集團加盟聯合主辦。這樣不僅擴大了影響面,也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三、講述學子勵志故事與公益演出共享?!皽嘏蠈W路”,是新聞報道與公益演出相伴相行,相得益彰的綜合行動。但是,講好學子勵志故事始終是行動的主體;“溫暖上學路”搭建起熱愛公益助學事業人士和企業救助農村貧困學子的平臺,講故事與公演共享,放大了愛的力量。在農村,有太多失親的貧困學子需要報道。在特別新聞行動中,選出既面對生活困境又樂觀上進求學的典型學子,是激發捐獻者捐獻熱情的重要因素。如《和爺爺相守的日子》,報道了大慶肇州縣杏山鎮窯家圍子村小學今年9 歲的王宇軒,4 歲時爸爸去世,媽媽離家出走,和得過腦梗的爺爺一起生活,家里承包五畝耕地。春耕時,爺爺犁地,他點籽兒,培土;秋收時,他和爺爺掰苞米;冬天放學后,他生爐子和爺爺一起做飯。小宇軒學習非??炭?,是學校的優秀生,老師夸他懂事,開朗向上。在采訪時,記者幾次感動得落淚。報道播出后,打動了聽眾,有的聽眾當即決定,和他結成助學對象,幫他完成學業。
2014 冬季助學行動公益演唱會中,大慶電臺三名主持人演繹愛的歌曲,十名在廣播中報道過的貧困學子登上舞臺,兩名聽眾喜愛的播音員講述這些貧困學子艱難求學和部分愛心人士熱心助學的催人淚下的故事。觀眾們在歌聲中感動,在故事中體會愛心的力量。近2000 名觀眾所買的十多萬元門票收入匯入捐款中?,F場觀眾和場外的觀眾聽眾都點贊,這是一場為愛放歌,弘揚善舉充滿正能量的公演。
大慶電臺踐行的“四季溫暖上學路”折射出的“公益、助學、品牌和責任”的內涵。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對廣播媒體來說,如何依托節目辦活動、辦好活動提升廣播的社會影響力,給出了深入思考和鏡鑒。對如何做有溫度的新聞、傳播社會正能量,也給出了深入思考和鏡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