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色彩心理學對舞臺燈光的影響
■王晨
光是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重要因素,光是人類認識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光作為人眼所能接受的一系列不同波長的電磁波,產生各種絢麗多彩的顏色,其中人眼對紅、綠、藍三種波長感受特別強烈,通過調整三種光線的強度,就可讓人眼感受到幾乎所有的色彩。色彩對于人類的日常生活更是緊密聯系,例如交通信號燈根據光學原理和色彩心理學內容所設計,它最能體現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舞臺美術中,燈光藝術作為傳遞視覺效果重要手段之一,通過調整光比,設計用色來創造舞臺的空間感、時間感等客觀因素和人物內心的主觀表現。有色光顏色的選擇,往往是燈光設計者遵循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習慣,對色彩的反應與行為,無形中受到了色彩心理學的影響。研究色彩心理學不僅能更好的服務于舞臺燈光,而色彩心理學本身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非常值得去深入發掘,橫向的運用于舞臺美術的各個專業。
色彩心理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與人的經驗、聯想以及象征意義密不可分。不同波長的可見光作用于人體的視覺器官而產生色彩感受時,必然勾起人體產生某種帶有情感的心理活動。事實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過程是同時交叉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科學家研究中發現在有一定的生理變化時,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活動;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動時,也會產生一定的生理變化。例如,當人們處于紅色環境中時,能使人生理上脈搏加快,血壓升高,心理上具有溫暖的感覺。長時間紅光的刺激會使人心理上產生煩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應的綠色來補充平衡。同時色彩心理也存在差異性,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不同的職業都有可能改變對色彩的感覺。雖然色彩引起的復雜感情是因人而異的,但由于人類生理構造和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著共性,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無論是單一色,或者是幾色的混合色,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存在著共同的感情。例如色彩的冷暖感、輕重感、強弱感、軟硬感等
關于色彩對人體影響的研究,歷史的長河中涌現了許多有自己獨特觀點的名人。例如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使用三棱鏡首次將太陽光分解出七種顏色;德國的大作家哥德最早的注意到并且表達出色彩與情感的關系。他們都為近代色彩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礎。色彩心理學是在色彩發展的歷史中所產生的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人類生存環境與日常生活中,色彩在客觀世界里是對人類的一種刺激與象征,在主觀世界里又是對人類的一種反應與行為。色彩是通過人對眼睛視網膜接收到的光所做出的反應在大腦中產生的某種感覺,從視覺開始,知覺、感情而到記憶、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應與變化是極為復雜的。色彩的應用,很重視這種因果關系,即由對色彩的經驗積累而變成對色彩的心理規范,當受到什么刺激后能產生什么反應,都是色彩心理學所要探討的內容。
舞臺燈光作用是服務于舞臺美術,更是服務于戲劇的整體。舞臺燈光常常需要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某種場景,創造戲劇環境的空間和劇情發生的時間,而創造這些的手段是通過對光比與色彩的運用。
舞臺的空間感往往是利用布景和燈光來塑造,讓舞臺視覺更加立體,由近至遠有深度。研究中發現人們對色彩的視覺習慣會產生遠近感,實驗中把不同顏色的兩個物體放在同一距離上,所產生的視覺感受是不一樣的,由于人睛受到不用波長色彩光線的刺激時,波長較長的色光會在視網膜后方集成焦點,而波長較短的色光則在視網膜前右省二成焦點,經過眼睛水晶體的自調整后,使波長較長的色光看起來較近,波長較短的色光看起來較遠。從而就產生了遠近、前進后退的感覺差異。所以暖色調給人以向前移近的感覺,冷色調則給人以往后遠離的感覺。同時色彩給人的距離感幻覺還受背景色調的影響。例如使用白色的背景時,藍色顯得很近,依次是紫色、紅色、綠色等。當使用黑色的背景時,紅色顯得很近,依次是橙色、綠色、藍色、紫色。色彩的前進與后退的感覺還與眼睛受到光線刺激時,受光量的多少有關系,照度高時,對眼睛的刺激強,便有耀眼、膨脹、前進的感覺;反之,照度低時,便有灰暗、模糊、收縮后退的感覺。這些色彩心理就為舞臺燈光與舞臺布景之間的配合提供了幫助。例如柳琴戲《鴨鳴湖畔》第一場,場景是室外,程秀美在村委會門口統計借款數額。燈光設計師將舞臺前區用黃綠色打底,后區則用藍色鋪勻,配合布景整個舞臺的空間感明確,顏色層層過度,由暖色到冷色,漸漸向后隱去,通過劇情的推進視覺感符合觀眾共同的色彩心理,讓觀眾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平緩舒適。
舞臺的時間感在整部戲劇中也十分重要,胡亂的時間變化會讓人產生邏輯混淆,燈光設計者常會根據人們習慣對時間感反應出的色彩來表現。例如表現春天是綠色,萬物復蘇;夏天是紅色,激情奔放;秋天是黃色,落葉歸根;冬天是白色,白雪皚皚。如果冬天的劇情使用紅色去表現,觀眾心理感覺可能會是失火或是戰爭。又如表現清晨是白色或是淡粉色;中午是黃色或是橙色;夜晚是深藍色。柳琴戲《柳琴姑娘》第一場游春,講述主人公柳哥和青兒的第一次相遇。燈光設計師將上下橋光統一使用粉色光,結合頂光逆光的淺綠色,營造初春清晨的時空關系。時間感的視覺表現上,有時特別的劇情需要也有異與常規色彩使用,故意使觀眾產生相對的強烈反應。
暖色與冷色是依據心理錯覺對色彩的物理性分類,對于顏色的物質性印象,大致由冷暖兩個色系產生。波長長的紅光、橙光、黃色光,有暖和感,所以光照射到任何色都會有暖和感。相反,波長短的紫色光、藍色光、綠色光,有寒冷的感覺。色環中紅、橙一邊的色相稱暖色,能帶給人溫馨、和諧、溫暖的感覺。這是由于人們的心理和感情聯想。它會使人聯想到太陽、火焰,因此給人們一種溫暖、熱烈、活躍的感覺。色環中藍、綠一邊的色相稱冷色,它使人們聯想到海洋、藍天、冰雪、月夜等,給人一種寧靜、深遠、冷靜、寒冷開闊的感覺。例如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在冷色環境中,也會感覺到舒適。柳琴戲《棗花》一場監獄里的戲,前區到后區,從淺藍過度到深藍,沒有別的色系的顏色,將監獄的陰暗冰冷刻畫的淋漓盡致,讓觀眾感同身受,為之動容。當女主角棗花與柳絮兩個女人獄中相見時,一束成像燈光投在兩人的身上,溫暖有情,與監獄環境成鮮明對比。燈光設計師運用色彩的冷暖感清爽干練的描繪了這場戲。在劇目表現中,為了刻畫喜慶的氣氛,可以以紅色光為主搭配橙色、粉色而組成暖調,而在天幕、橋光使用藍光或是綠光,這樣不但沒有沖淡暖色的基調,反而由于色彩之間的對比作用,使暖色基調更加鮮明,色彩基調更有層次,視覺效果更具藝術感染力。柳琴戲《柳琴姑娘》最后一場良辰,為女主角青兒操辦大婚。這一場戲以紅色、橙色的基礎光為主,天幕光與橋光使用的藍光。良辰美景,洞房花燭,本是一樁喜事,卻成一個悲劇。拜堂成親燈光大多使用紅色,可這里橋光大膽的作為創意描寫,使用藍光點明主題。冷暖對比均衡,劇情刻畫深入。
舞臺之上,每個演員都有各自的性格與靈魂,他們都可以用色彩符號來表現。色彩本身只是一種物理現象,沒有感情沒有靈魂,但人們卻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這是因為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色彩的世界中,積累著許多視覺經驗,每種不同色彩都有特別的象征性。例如黃色是亮度最高的顏色,它具有警告的效果,又象征著財富、權利、智慧、輝煌等;黑色象征著高雅、權威,同時康定斯基也曾指出,黑色意味著空無,像太陽的毀滅,像永恒的沉默,沒有未來,失去希望;而與之對立的白色象征著純潔與神圣。色彩表情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在更多的情況下是通過對比來表達,有時給人們的感覺也有差異性。柳琴戲《孽海花》第一場,落魄書生王魁,饑寒交加臥街頭。整個舞臺兩道藍色的逆光充分表達王魁當時的處境,反應當時社會的冷漠與無情,也詮釋了王魁“半生落魄志難酬,萬事蹉跎鬢染秋”的心境。劇情隨音樂推進,王魁倒下,藍光漸收。歌妓敖桂英乘轎從紗幕后向王魁漸漸靠近,全場紅色基礎光,慢慢推亮。此時此刻,觀眾瞬間感受到溫暖、溫情。燈光設計者將敖桂英的象征色彩詮釋的十分明確。愛憎鮮明,決不含糊的敖桂英救起了眼前的王魁。兩個人出場前后兩種色調,對比鮮明,兩個人物性格特點描繪細致,為后續的劇情發展埋下了伏筆。人物的色彩表情大多是舞臺燈光設計難點,有時要違背正常色彩環境來刻意的強調,會使觀眾出現疑問,舞臺燈光的主旨還是服務于劇本,根據特定的需要來展現色彩感情的深意。
色彩心理學是橫跨諸多學科的一門邊緣學科,對其的研究很繁瑣和不確定性,理論體系還很粗糙,研究成果也有待于實踐的檢驗。但現有的理論對舞臺燈光視覺設計上已經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隨性的設計其實就是色彩心理學所探討的內容,設計者本身也是觀眾,主觀思想也具有大眾性,深入的學習研究色彩心理學能更得心應手的去設計燈光,更好的服務于觀眾。增加舞臺燈光在舞臺美術,甚至是整個戲劇創作中更多的話語權。
色彩心理學在我們生活時時都在體現,只是平時沒有充分意識到它們的作用。色彩的運用已經遠遠的超出了美學、和藝術的范疇,已經是必須用經濟學、市場學特別是社會學來研究和解釋的時代了。如果色彩的心理學原理可以充分地被我們利用起來,那么,色彩心理學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色彩心理學,色彩的心理現象,它無處不在。
科技發展到今天,聲、光、電在舞臺效果中的綜合運用,特別是電腦燈的運用逐漸普及,設計師可以處理色彩的手段越來越多,使舞臺上的布景、道具使用越來越少了,也逐漸向象征性和抽象性方向發展。要使劇目的意境和主題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使舞臺畫面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和立體感,就對舞臺燈光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作為一個燈光設計者,在設計前與導演、編導、音響師、舞美設計及服裝設計及時進行交流、探討,全面了解舞臺上演員人數及活動情況、音樂的起伏、節奏的變化、布景道具位置、服裝顏色以及更換的頻率要做到了如指掌,調動舞臺燈光所能運用的所有技能和技巧,用設計者對導演構思的深刻理解和多年來對藝術的領悟,靈活運用,去創造出劇目所要表現的氛圍,并隨劇目主題思路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進展。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劇目要求、具有欣賞價值的舞臺燈光效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