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驊
植物質感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程驊
在現代的景觀設計植物配植中,設計師們更多關注的是植物的色彩、姿態和體量,往往對植物的質感特性有所忽略。然而,植物質感卻是一個指導設計師們進行植物配植很重要的因素。掌握植物質感特性有助于景觀設計師的作品更符合大眾心理。本文對植物質感的類型以及在景觀設計的應用進行了初步探討,希望可以引起設計人員對植物質感的重視。
植物質感 景觀設計 植物配植
1植物質感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通常,質感可以被理解為通過實際接觸或“視覺接觸”來獲得對材料的感覺經驗。所謂植物的質感,是指單株植物或群體植物直觀的粗糙感和光滑感,是植物材料可見或可觸的表面性質。[1]
一般植物的質感取決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植物本身的因素,比如植物葉片的大小和粗糙程度、樹皮的外形、葉緣形態、枝條的長短以及綜合生長習性等;另一方面則是外界因素,比如觀賞植物的距離、環境的光照強度以及環境中其他質感特征等也會影響植物的質感。
2植物質感的分類及其產生的景觀特性
根據植物的直觀感受和自然質感,可以將植物的質感分為三類,分別為粗質型、中粗型、細質型。
(1)粗質型植物看起來比較粗壯,堅固,疏松,一般有較大的明暗變化,例如懸鈴木、鵝掌楸、雪松、火炬樹、棕櫚等。粗壯型植物觀賞價值高、潑辣而有挑逗性。將粗型植物與其它質型植物混植的時候,粗型植物往往會比較顯眼,首先引起人們的注意。在許多景觀中,粗質型植物在外觀上更趨向于空曠、模糊和疏松。因此,可以把粗質型植物作為植物配置的焦點,這樣的話就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粗質型植物具有一種趨向觀賞者的動感,容易使人們產生一種與植物之間的視距小于兩者之間的實際距離的幻覺。如果一個區域粗質型植物過多的話,就會使該區域顯得小于實際面積,而顯得擁擠。與使用其它突出的景物一樣,在使用和種植粗質植物的時候應該小心適度,以免它在布局中喧賓奪主,或使人們過多注意零亂的景觀。[2]粗質型植物多用于不規則的景觀中,它們不宜配值在要求有整潔的形式和鮮明輪廓的規則的景觀中。再者,狹小范圍的空間不宜種植過多的粗質型植物,如果種植過多或者種植位置不合適,這一空間則會被粗質型植物“吞沒”。
(2)中粗型植物的數量較多,是植物配植中的基礎結構,它在植物種植比例中占有最大的比例。中粗型植物一般葉片大小中等、且枝干具有一定的密度。例如水蠟、垂榆、女貞、槐樹等。在景觀設計的基本機構中,中粗型植物充當粗質型和細小型植物之間的過渡因素,使得不同質感的植物很好的交融到一起,避免了兩種植物因為質感的差異而顯得不融洽。同時,中粗型植物還具有將布局中各個成分串聯到一起的作用。其次,中質型植物往往充當背景,起到烘托作用,他們烘托的不僅僅是其他兩種類型的植物,在更多的時候烘托的是同一環境中其他材料的質感,使得他們的質感特征更加明顯。[3]
(3)細質型植物特性與設計與粗質型植物相反。它往往有許多小葉片和脆弱的小枝,并且具有整齊密集的特性。例如雞爪槭、紅瑞木、紫薇等。細質型植物纖細柔軟,在場景中極不顯眼。尤其是當人們的觀賞距離增大時,細質型植物便會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因此人們將注意力轉移到粗質型植物或者中粗型植物。只有近距離觀察的時候,細質型植物才會成為人們的關注點。細質型植物在景觀布局中比較適合充當更重要成分的中性背景,為整體布局提供柔和、優雅的外部特征,增加景觀的變化。由于細質型植物葉片小、枝條濃密,因此這類植物的輪廓較為清晰,外觀茂密優雅,因此,細質型植物被恰當的栽植在某些背景中可以展示出背景的整齊、規則和清晰。
3植物的質感特性在景觀設計應用中的意義
植物的色彩、姿態、體量和質感是植物四個比較重要的觀賞特性。由于植物的體量、姿態和色彩等特性在視覺上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在現代景觀植物配置中,設計師們更多的將植物的色彩、姿態和體量考慮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之中。作為植物最重要觀賞特性之一的質感往往會被設計師們有所忽略。然而在景觀植物配植中,植物的質地會影響很多其它因素,包括整體布局的協調性、多樣性和視距感,以及一個景觀設計的基調、觀賞氣氛和情趣。植物的不同質感可以引起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膜質和紙質的葉片會給人一種恬靜的感覺;粗糙多毛的葉片給人一種粗狂的感覺,同時也會給人一種不雅致的感覺;相反,細致光滑的葉面則會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因此,掌握植物的質感特性不僅可以豐富植物造景的方法,而且可以改變現有植物景觀設計的觀念。
接觸者檢查是掌握感染與發病的最早時點,對接觸者進行X線檢查,并定期追蹤檢查能發現相當多的病人,其檢出率也高。在全人口中每名肺結核患者有家庭密切接觸者2~3名,沈陽市結防所調查1個傳染源平均接觸4人,其中兒童1~2人,全民中有接觸及接觸史者占10%,對這部分人的檢查,可壓縮檢查對象90%[1 0]。可見接觸者尤以排菌病人接觸者比一般人感染率、陽轉率、患病率都高。
4植物質感可以作為處理景觀空間設計的手段
(1)植物質感可以改變設計空間的氛圍。比如,要使景觀空間氛圍的變化強烈,需要加大質感的對比,將粗質型和細質型植物栽植一起就可以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感。相反,統一和諧的質感則可以協調變化多的空間,是該空間產生柔和、恬靜和舒適的美感。
(2)植物質感可以改變空間的尺度感,粗型植物可以產生前進感,使空間顯得比實際小;細質型植物給人們一種后退感,使得空間比實際的大。近大遠小是人們對透視的基本感受,如果在一定空間里把細質型的植物作為背景植物,把粗質型植物前景植物,這樣相當于夸張了透視效果,可以減小景深感,縮小空間的尺度感。與此相反的配植則可以加大景深,擴大空間尺度感。
(3)如果在一個空間里不同質感的植物過多,那么從粗質型植物到細質型植物的過渡難免會有點突然,這樣就會使布局顯得混亂。此時,中質型植物作為過渡成分可以使空間變的平穩自然。需要注意的是,當采用中粗型植物作為粗質型和細質型植物的過渡材料是。植物的主要部分必須與相鄰植物有聯系之處,以防過渡國語突然,導致布局凌亂。[4]
5植物質感在景觀設計應用中該注意的問題
對植物質感種類數量應該稍做控制。當植物質感種類太少就會使布局顯得略單調和枯燥;相反,如果植物質感種類過多,布局又會顯得凌亂。尤其是對于較小的空間,控制植物質感搭配的種類更為重要。
盡量按照大小比例配植不同質感的植物,充分發揮中粗型植物的過渡作用,因為不同質感植物的小組群過多或者從粗質到細質感植物過渡的太突然也會使得布局變的混亂。
(3)植物質感特性應該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因為不用質感的植物會產生不同的趣味,配植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周圍的環境。比如在環境優美的湖畔栽植外形略顯粗狂的梧桐是不合適的,相比于梧桐這類的粗質型植物婀娜多姿的柳樹更適合栽植在湖畔;相應的,在主干道兩旁,應該栽植粗質型植物比如說銀中楊之類的高大喬木。
(4)在植物質感的選取和應用上還必須與植物的色彩、姿態和體量結合起來,便于增強總體的景觀效果。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景觀設計行業也在蓬勃發展,植物配置越來越受到景觀設計人員的重視。景觀植物的大小、姿態、色彩和質感等是設計人員在使用植物素材時卓有效用的因素。但是,設計人員除了將植物的色彩、姿態、體量考慮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之外,更應該重視植物的質感。因為植物的質感對于一個設計的多樣性和統一性,視覺上好感情上以及環境的情趣和氣氛都有著一定的關系。總之,在景觀設計的植物配植中,植物質感必須與體量、形態、色彩等其他因素密切配合才會創造出高質量的景觀作品。
注釋:
[1]諾曼K.布思著.風景園林設計要素.[M].曹禮昆譯.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02-103.
[2].王淑芬.質感與植物景觀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
[3]俞碧川 張建華.質感特征的商業步行街植物配置研究[J].上海商業,2012(9):36-37.
[4]BRIAN CLOUSTON.風景園林植物配置:英[M].陳自新,許慈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