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召博 邱衛林
贛南原中央蘇區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制約因素分析
孟召博 邱衛林
近年來,贛南原中央蘇區的農民工出現了“返鄉潮”,逐漸成為了該地區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力量,而且該群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相對于上世紀返鄉的農民工而言,有著較高的文化素質與追求高質量生活的強烈理念。但是由于受到家鄉場地資源、消費價格等因素的制約,該群體的體育休閑娛樂活動仍然處于邊緣化的窘境。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贛南地區返鄉農民工的體育休閑消費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歸納總結贛南原中央蘇區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活動提高的制約因素,最后著重從政府與企業的雙重視角提出提高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消費水平的相關措施。
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制約因素
進入21世紀以來,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為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返鄉創業農民工除了地方政府給予創業視角上的政策支持之外,筆者認為政府和企業也應該關心其他視角上的需求,因為該群體相對于以前的返鄉農民工呈現了不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近年來返鄉農民工群體的適應能力更強、文化素質更高、技術更高以及追求城鎮生活方式的動機更強烈。經筆者對贛南原中央蘇區返鄉農民工的調查研究發現,該群體的體育休閑等精神文化生活仍然比較匱乏而且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主要表現在體育休閑活動極少、娛樂活動單一、心理健康存在隱患等等。如何通過豐富該群體的體育休閑活動,把具有較強烈意愿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吸引到積極健康的精神文明活動中來,對于改善新時期贛南原中央蘇區返鄉創業農村工社會生活環境,構建地方和諧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返鄉創業農民工是指在城市里工作半年及以上的時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擁有了一定資金,因為工作理念、壓力、外部環境等原因的制約,而產生并實施返回家鄉進行創業的農民工群體。筆者研究的主體是指出生于贛南原中央蘇區的八十年代以后的農民工,作為我國城鎮化推進與傳統戶籍制度嚴重沖突背景下產生的特殊返鄉弱勢群體。該群體有著明顯的自身特點,主要表現為該群體大多經歷了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所以其文化素質更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意念更強烈。又由于其吃苦耐勞的精神有所欠缺,所以更希望自己融入到城鎮化的生活中來。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活動是指建立在精神文明生活追求的前提下,返鄉創業農民工能夠自愿參加以健身、跑步、臺球等為主的體育活動,以達到身體健康,身心愉悅等娛樂休閑目的。
(一)返鄉創業農民工基本情況分析
筆者隨機調查了贛南原中央蘇區的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活動,從選取對象的學歷來看,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2008年以后返鄉創業農民工越來越多,而且相對來說其文化程度較高,從樣本數據來看,擁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的占到了90%以上,甚至有10%左右的返鄉農民工擁有中專和大專學歷(如圖1所示)。從數據來看,近年來返鄉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明顯高于以往。另外,筆者還發現在贛南原中央蘇區的貧困地區,男性的學歷水平整體要高于女性,這也許受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影響造成的。

圖1 返鄉創業農民工學歷情況
從返鄉農民工掌握的技術來看,半數以上的返鄉創業農民工仍從事建筑、保安、餐飲等中低層次的行業,而從性別比例來看,其中男性大多從事保安、建筑業、工廠等行業,而女性大多從事酒店、餐飲、美容等服務類行業,而且返鄉創業農民工絕大多數服務于民營企業,不但受保障程度較低,而且企業引導的體育休閑娛樂活動基本沒有。
(二)返鄉創業農民工閑暇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返鄉創業農民工參加鍛煉的場所主要為非經營性場所,不過到經營性場所鍛煉的比例在逐漸增加,通過對返鄉創業農民工閑暇消遣方式的調查表明(圖2),選擇睡覺和休息為主要方式的群體仍然占到76%;選擇上網打游戲、聊天或者和老鄉聊天的占到65%;選擇打牌,主要是撲克牌或者麻將類,涉及小額金錢性質的娛樂方式達到49.7%;選擇晚上偶爾到工作地區的附近市場閑逛或者吃宵夜等方式的比例為36%;而選擇參加臺球、籃球、健身等體育休閑活動的僅為8%,且男性多以臺球為主;選擇其他消遣方式,比如看電影、看書等方式所占的比例更少,僅為4%;可以看出贛南原中央蘇區返鄉創業農民工消費方式在不斷改變的同時,仍然存在較大的同質性和單一性。

圖2 閑暇時間消費情況
總的來說,贛南原中央蘇區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參與體育休閑活動的整體比例偏低,而且選擇比較單一。但通過筆者調查發現,該群體參加體育休閑活動的意愿還是比較強烈,希望盡最大可能地融入城鎮化的生活方式中來。就目前來看,返鄉創業農民工的體育活動仍處在比較邊緣化的窘境,還沒有成為其生活的主要內容。同時,被調查農民工體育活動場地比較簡單,而且僅有幾個偶爾健身的農民工也缺乏相關專業指導,多以個人鍛煉為主。
(三)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活動的特點
1.體育消費的單一性
筆者所談到的單一性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闡述,一方面是體育休閑活動項目的單一性,由于我們調查的贛南地區的男性返鄉農民工占絕大多數,其主要活動是臺球,而且也不是經常去,而參加其他體育活動的更少,比如足球、籃球或者健身等等;另一方面是指參加體育休閑活動的目的呈現單一性,通過調查發現,贛南地區大多數返鄉農民工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打發時間或者緩解壓力,存在該意愿的比例達到70%左右,真正以強身健體及休閑娛樂為目的的非常少,僅為30%左右(圖3)。而40%左右的返鄉農民工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打發時間,充分說明了大多數返鄉創業農民工對體育活動能改善自身的精神狀態和價值觀的認識存在嚴重不足。調查也顯示,參加體育休閑活動的初衷也隨著農民工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呈現出明顯的變化。

圖3 參加體育休閑活動目的
2.場所的隨意性和組織形式的單一性
從筆者的調查中可以看出,半數以上的返鄉創業農民工針對自身的體育休閑活動都選擇了免費的場所,比如公園、街道、廣場等;僅有五分之一的返鄉農民工會選擇到附近城鎮社區內的健身場地,比如社區內的球館、健身房等;而選擇消費性體育休閑場所不足十分之一,甚至相當一部分群體沒有固定的場所。這顯示了贛南地區返鄉創業農民工鍛煉場所選擇的隨意性及就近方便的原則,同時體現了目前農民工體育休閑場地選擇的窘境。從參與體育休閑活動的組織形式來分析,大多數返鄉農民工選擇與老鄉或親屬一起參與,個人單獨鍛煉僅有三分之一左右,而參加各種系統有效組織的體育活動不足百分之五。上述調查顯示了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鍛煉的地域性、血源性以及組織形式的單一性,進而說明這部分群體還不能真正融入城鎮化的生活中。
(一)工作性質的影響
據統計,我國大多數農民工在城市里主要從事建筑業和餐飲業,都屬于工作條件比較差、工作強度較大的行業,且工作時間普遍較長。據筆者調查,從事建筑業、餐飲業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回鄉之后會繼續從事相關的工作,比如經常幾個人組合到一起包工程來做,每天工作時間平均十個小時以上,報酬和工時相結合,無所謂假期。而且很多返鄉創業農民工都已經結婚,承擔著家庭的壓力,為了多掙錢和趕工期,只好加班加點。同時,對于返鄉進企業工作的農民工而言,大多數民營企業也基本無視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千方百計地延長返鄉農民工的工作時間,從而剝奪了他們的休息時間。總之,返鄉農民工在經過一天長時間超負荷的體力勞動以后,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去參加體育休閑活動,工作的性質直接影響其參加體育休閑活動的熱情。
(二)體育活動場地資源不足
經筆者調查,贛南地區的絕大多數返鄉創業農民工認為由于其家鄉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導致他們可供選擇的體育休閑場地偏少。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返鄉創業農民工家鄉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比如贛南地區由于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該地區的相關體育設施非常不完善,即便有一些免費的體育資源,要么破爛不堪,要么就是有償服務;另一方面是因為即便返鄉農民工創業處于該地區的中心地帶,相對來說擁有較多的體育資源,可是從整個社會來看,有很多城里人對外來農民工持有偏見,甚至設置了很多限制性的歧視措施,直接導致了返鄉創業農民工與市區的體育資源絕緣。上述兩方面的原因都會不可避免地造成當前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活動資源不足的局面。這些不利于全社會構建和諧精神文化建設的因素,都將進一步降低返鄉創業農民工參加體育休閑活動的積極性。
(三)農民工自身體育休閑意識不強
返鄉農民工對于體育休閑活動的理解也存在較大的偏差,他們認為自己天天從事體力勞動,工作強度已經非常大,根本不需要加強體育鍛煉,更沒有必要進行健身等活動。簡而言之,大多數返鄉創業農民工簡單地把體力勞動等同于體育休閑活動。從事建筑等高強度體力勞動雖然也屬于運動的一部分,但它只是身體局部的鍛煉,僅能鍛煉局部的肌肉力量,長期發展下去容易導致自身身體機能發展的不平衡,而系統的體育鍛煉則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提高身體素質。所以上述調查顯示的返鄉創業農民工把生產勞動簡單理解為體育鍛煉的思想是錯誤的,而且調查顯示一般文化素質高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對體育鍛煉的認識相對要更合理一些,反之,則對體育認識相對不足,返鄉創業農民工自身體育意識的高低直接制約著其自身的參與程度。同時,返鄉創業農民工進入城鎮創業,自身存在較強的自卑感,缺乏歸屬感,不知不覺地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很少主動與外界交流,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體育休閑消費成本較高
返鄉農民工除了帶了技術和資金,準備相對充分返鄉的,還有因為金融危機企業倒閉或者裁員被動返鄉的。贛南地區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回鄉,由于資金比較緊張,有的回鄉就業的收入也偏低,絕大多數都低于3000元。而且其報酬經常沒有保障,生活壓力較大,比如已婚返鄉創業的農民工需要養家糊口,未婚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又面臨著很大的住房及結婚壓力,收入分配主要體現在自身基本消費及家庭消費兩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贛南農民工回鄉還要面臨創業的壓力與風險,資金支出更加捉襟見肘。所以對于處于社會中下層的返鄉創業農民工而言,其休閑娛樂消費在他們消費支類出中的比重非常低。據筆者調查,消費成本過高已成為農民工進行體育休閑活動的主要制約因素,目前國內大多數的體育設施都是盈利性質的,價格非常高,尤其對贛南等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健身房更是極少,而且健身房年卡消費都要二三千以上,其它體育設施也是每小時都在十元甚至幾十元以上,這樣的價格對于本來就資金緊張的返鄉創業農民工而言無疑偏高,必然導致他們對體育休閑活動望而卻步。
(一)基于政府主導的體育休閑消費模式
在城鄉二元化結構的背景下,農民工與城市原居民之間逐漸產生了心理、文化、價值觀等方面的偏差,進而導致了返鄉創業農民工即使與城市居民生活在同一區域,但其仍然生活在一個傳統的以老鄉、血緣等為紐帶的相對封閉的圈子里。筆者認為,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不足的現象表面上看是一個單純的體育問題,其實質是涉及城鄉差距以及返鄉創業農民工自身權益保障的問題,也是傳統的戶籍制度與城鎮化進程嚴重沖突下的產物。
要從根本上解決返鄉農民工體育休閑活動匱乏的問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引導。在政府相關部門扶持下的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供給活動,是全民普及體育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從保障返鄉農民工工作時間的基礎上,政府部門可以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監督機制,嚴格監督企業履行相關勞動法律,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逐漸引導企業建立起與農民工共同進步、“以人為本”的新型企業管理模式及經營理念;然后政府利用公共財政資金興建體育場地設施,或者通過財政補貼方式降低返鄉創業農民工的體育消費成本,從源頭上刺激農民工的消費意愿。政府進行體育資源建設時,要充分考慮鄉村體育休閑活動的需求,可以在每個鄉村建立體育休閑廣場,給予返鄉農民工提供較大的便利性;最后,政府要加大宣傳,提升全民健身的理念,可以向返鄉創業農民工介紹體育休閑活動的相關知識,增強休閑意識,這樣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其對體育休閑活動參與積極性。
(二)基于企業視角的體育休閑消費模式
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借助企業的力量,尤其作為市場主要支撐的民營企業要站在長期戰略發展的角度上,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信念,充分認識到有效的精神文化活動與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民營企業特別是城鎮企業作為返鄉農民工的雇主或者其創業的雛形,是該群體體育休閑活動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一方面,民營企業在抓經濟建設、追逐利潤的同時,可以嘗試性地建立企業內部組織部門,比如真正發揮工會的作用等,定期開展體育活動,以豐富返鄉農民工的業余文化活動,進一步提高返鄉農民工工作的積極性。據筆者調查,現在一些城鎮化企業也在組織相應活動,但是對于建筑類企業,由于其自身的高強度、高流動性,仍有較大的難度;另外一方面,企業要體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管理理念,至少提供簡單的體育休閑活動條件,重視體育配套資源的建設,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加大對體育資源的投入,比如籃球場的建設,或者租用其他場地進行體育活動,降低農民工自身體育消費的成本,提高返鄉創業農民工參加文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這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贛南原中央蘇區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發展的情況來看,目前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活動的參與意識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偏低,而且城鄉差距仍比較嚴重,現狀不容樂觀。我們需要認識到返鄉創業農民工的問題是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現實問題,是我國普及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體育發展不可或缺的環節。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返鄉農民工體育休閑的問題不單純在于體育休閑,而在于社會,要逐漸消除城鄉二元化結構下的體制性障礙,改變對農民工的社會性歧視,才是農民工體育休閑活動提高的根本。
[1]劉宏業.農民工體育“荒漠化”的社會致因與脫困出路[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9).
[2]王曉貞.江蘇省返鄉創業城市農民工體育消費現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1).
[3]張英,程遠義.返鄉創業城市農民工參與體育健身的現狀[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9,(2).
[4]帥廣震.我國農民工體育參與及利用體育公共服務對接研究[D].長沙:長沙大學,2012,(4).
[5]闞濱,嚴智勇,樂成鐘.影響休閑娛樂體育價格的彈性分析[J].教學理論,2012,(10).
[責任編輯:上官濤]
孟召博(1985—),東華理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邱衛林(1979—),男,東華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農民工創業問題。(江西撫州34400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影響因素與政府扶持機制優化研究”(14YJC6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