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偉,孫學亮,孫宏海
新型城際動車組最高時速140km,由1輛中間車和2輛帶駕駛室的頭車組成共3輛車的編組,采用2M+1T配置,其編組如圖1所示。
車體采用鋁合金車體,其具有重量輕、耐腐蝕、壽命長、外觀平整度好及易于制造美觀車體等優點,同時還能提供良好氣密性,隔聲、降噪,為乘客提供舒適的車內環境,節省能源。
車體作為動車組列車的關鍵承載部件,是一個封閉的焊接箱形結構,在運行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力的作用,起到了保護乘客安全作用的同時,也為乘客提供寬闊、舒適的旅行空間。車體由底架、側墻組成、車頂和端墻等鋁合金材質的大部件組成,如圖2所示。
車體組成的關鍵尺寸為車體長度、箱體斷面尺寸和撓度值等,箱體斷面尺寸包括寬度、高度和對角線差值,這些尺寸直接決定了車體的內部空間大小、運行安全和車體的使用壽命等,具體尺寸如附表所示。

圖1 編組示意

圖2 車體結構
(1)車體長度尺寸控制工藝 車體是由底架、側墻、車頂和端墻裝配焊接后形成,其長度取決于底架、側墻和車頂長度,所以其三大部件的長度就相當關鍵。車體長度尺寸控制是通過在大部件上進行工藝放量手段來實現,分析總結長度公差和考慮焊接會造成長度方向上收縮,將底架邊梁和地板加長6mm,保證底架組焊完成后的長度為+6mm;將邊頂和圓頂加長5~6mm,保證車頂組焊完成后長度+5mm;側墻為分塊側墻,單側3 個門口,考慮到側門口尺寸要求均為正差,所以側墻的長度放量只將一二位端的小側墻加長2mm,其余分塊側墻不放量。這樣放量分布可保證三大部件長度上的匹配,保證車體形成后的最終長度尺寸滿足公差要求。經過多種車型鋁合金車體制造的經驗累計,將各大部件的放量等于車體長度的上公差值,形成車體后長度可滿足要求。
(2)箱體斷面尺寸控制工藝 車體制造難點即在箱體尺寸的控制上,因為其累計了各大部件公差,制造階段保證尺寸關聯性較大,且車體組成后調修困難。箱體的斷面尺寸由底架、側墻和車頂三部分拼焊而成,內外共8道焊縫,為保證其焊接完成后車體的寬度、高度和對角線尺寸,在預制反變形、組裝和焊接的各個階段都需要控制不同的參數。
車體高度主要取決于側墻高度,且還受車體撓度和側墻撓度匹配度的影響,如側墻沒有撓度,需通過在側墻上修磨出撓度的方法來保證裝配質量,這樣就會降低車體的高度,所以側墻的高度尺寸需控制在理論值(+3mm,+6mm)的范圍才能保證撓度修磨的需要。車體的寬度尺寸是在保證各大部件符合公差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焊接過程中預制反變形來保證的。
城際動車車體的焊接順序為先外后內,先下后上。焊接車體外側焊縫會使車體在寬度方向上變大,所以車體內部的支撐主要由高支撐起作用,可以不必支撐寬度支撐,通過圖3的數據統計折線圖得出了在裝配階段尺寸高度的組裝尺寸為理論值(+2mm,+4mm)。
焊接完成外側焊縫后需撤掉所有支撐對箱體斷面尺寸進行檢測,根據檢測數值調整箱體的寬度的預制反變形量,相應寬度值越小反變形量越大。焊接內側焊縫會對車體寬度收縮較大,根據圖4的數據統計折線圖,使用寬度支撐調整寬度方向的反變形量到理論值+14mm~+18mm。由于寬度支撐量的加大會使內高降低,所以高度的反變形調整為理論數值+10mm左右,重新調整斜支撐,保證對角線尺寸。因蓋面焊對車體尺寸影響較小,所以待內側焊縫的打底焊接完全冷卻后可以撤除內部的所有支撐,便于焊接操作,提高生產效率(見圖5)。
待所有焊縫冷卻至室溫,就形成了最終箱體斷面尺寸,最后可通過局部的機械調修或火焰調修來實現寬度和高度的最優比。

車體關鍵尺寸 (mm)

圖3 高度尺寸折線

圖4 寬度尺寸折線

圖5 車體箱體尺寸控制

圖6 撓度尺寸控制
(3)車體撓度控制工藝 城際動車組車體撓度要求為7 ~13mm,是通過焊前在底架上預制一定的反變形來保證的。依據其他種類鋁合金車體制造經驗,在車體組成工裝上預制一個合理的反變形(a=13mm),利用水準儀精確測量各支撐面的高度差值,在每個對稱的門口處增加橫梁下拉裝置(見圖6),保證底架邊梁下面和定位支撐塊密貼。車體撓度的尺寸應盡量控制在中差,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過大會由于下拉值過大,影響車體的高度,過小會使在滿載情況下,車體中部下垂量大,縮短車體的壽命。
車體撓度控制不僅是要控制底架下拉的撓度,還要控制側墻的撓度值,以保證在底架下拉狀態下,側墻和底架間裝配出均勻的間隙,從而保證焊縫質量。側墻撓度值需要在側墻組焊時通過工裝上預制反變形來實現,車體組裝階段在窗口處設置了側墻窗口下拉裝置,保證和底架間裝配間隙,也保證了焊接完成后車體撓度值的形成,通常側墻的撓度值在8~10mm最好。
通過對城際動車組鋁合金車體的產品結構介紹與分析,確定車體關鍵尺寸控制要點和制造工藝,保證了城際動車組車體的質量,順利完成鋁合金車體的生產制造。